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

提起《诗经》,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诗经》跟神仙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

第一个神仙就是至圣先师孔子。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1)

至圣先师孔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称为《诗经》,名称沿用至今。

那么,《诗经》是怎么来的呢?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零五篇。”

可见,《诗经》原来有3000多,孔子删到300多,十选一,为《诗经》的定版、简化、规范奠定了基础。

孔子被历代儒家子弟供奉,是不是最被崇敬的神仙呢?

如果按照《封神演义》的分类,神仙也分了三六九等,其中位于最顶端的自然是俯视众生的圣人。

毫无疑问,孔子是每个读书人心中永远的神,而且是比神高得多的“圣”。

这个不是今天跟您聊的重点。

重点说说,邯郸市鸡泽县的一对叔侄,因为传承《诗经》而封神。

这对叔侄,叔叔叫毛亨,侄子叫毛苌,被后人尊称为“大毛公”“小毛公”。

他们建立了哪些功勋呢?

我们从《诗经》的传承说起。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2)

诗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为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1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焚书坑儒”的严酷政策。

问题来了,所焚的是何书?为何而焚书?

秦始皇最想焚烧掉的就是《诗经》,这是因《诗经》中有一些篇章赞颂了各国的历代君王,有诗经在,六国的后代就可以赞颂先王,留存下精神上的祖国。正因如此,秦始皇认为必须焚毁掉诗经,彻底断绝六国后代的念想。

按照当时颁布的《焚书令》,秦始皇明确规定: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什么意思呢?除了朝廷任命的专门博士官,民间不允许私藏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籍。胆敢谈论诗经、尚书的杀头,借古讽今的灭族。《焚书令》还规定了一个三十天的期限,要求百姓把书籍送到官府烧掉,过期不烧的,就要受到刑罚。

在这个时候,天下的书籍遭到了浩劫。保护诗经,已经是一项触犯法律的重罪。

在这个时候,毛亨和毛苌将《诗经》藏在家族的墓地,也就是毛遂墓,将族人安顿在墓中,但还不放心,为确保《诗经》不失传,当时十几岁的毛苌利用“挟书律”规定的三十天期限,熟读背诵《诗经》,也就是叔叔毛亨所写的《毛诗诂训传》,与叔叔毛亨分路迁徙,毛亨迁往山东;毛苌迁往河间。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3)

毛诗

毛苌迁居到河间后,继续研究《诗经》,为了掩人耳目,他把《毛诗诂训传》演绎为《潍》,我们看这个“潍”字,正是泽、经、集三个字组合成的,意思是来自“鸡泽的诗经集”。

公元前191年,也就是汉惠帝四年,“挟书令”实行22年后废除了,此时毛苌离开鸡泽已有 20多年。他敏锐地意识到,新王朝重视文化,诗经的传播有希望了!于是,他返回鸡泽,从家族墓地中取出《诗经》,返回河间,从此正式开始了传授《诗经》的工作,贯长卿就是他杰出的弟子。

汉景帝前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55年,刘德被封为河间王,他爱好古籍,已是耄耋之年的毛苌献上了《诗经》原卷,被封为博士,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遍布河间,形成了“毛诗”一派。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4)

文庙

正因为毛亨、毛苌的功绩,后人不断提升毛苌的地位,唐朝将他们请入文庙,和董仲舒、诸葛亮等一起享受历代学子的叩拜。宋朝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毛苌又被追封为“乐寿伯”。一方面说明人们真的非常崇拜毛苌,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毛苌是一个长寿的人。

不仅如此,刘德也被请入文庙,成了神。

那么,说毛亨、毛苌是鸡泽人,有什么证据吗?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5)

毛苌

今天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收藏着一套光绪《广平府志》。广平府城就是今天永年广府城,明清时期,鸡泽隶属广平府。为这部《广平府志》做序的,是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这套《广平府志》记载:“毛苌,赵人,景帝时以治诗,征为河间献王博士。”由此,我们明确地知道,毛苌是赵国人,也就是今天的邯郸人。

赵国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毛苌具体是哪里人呢?

从明朝到民国,鸡泽县曾经7修《鸡泽县志》,历代县志均记载,“鸡虽蕞尔邑,然自汉毛苌举博士后,而囊中脱颖,代不乏人”“毛苌,遂之后,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六经遭秦火后迄今,三百篇之义,炳如日星者,苌之力也。”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鸡泽虽然是一个小地方,但自从汉朝毛苌被举荐为博士,像毛遂那样脱颖而出的,世世代代不乏其人。毛苌,是毛遂的后人,因为研究传授诗经担任了河间献王的博士,他将诗经传授给本国的贯长卿,儒家六经遭受秦朝的祸患,诗经三百篇还能像太阳和星星一样闪耀,这都是毛苌的功绩。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6)

鸡泽县志

这就表明,毛苌是邯郸人,是鸡泽人,而且点明了,毛苌还是毛遂的后裔。

《广平府志》和《鸡泽县志》还收录了《史记》有关毛遂的记载,《鸡泽县志》“名贤”部分,第一个人物是毛遂,“毛遂,尝自荐于平原君,至楚庭说楚王,定约而还,平原君礼为上客。”这一切都明确无误地表明,毛遂、毛苌都是鸡泽人。

著名历史学家钱文忠,2013年登上百家讲坛解读《百家姓》,明确指出,毛氏根源就在鸡泽,鸡泽毛氏出了个毛遂,毛遂后人历经多次搬迁,分布在河北沧州、山东、河南、江西、云南、湖南等地。2008年11月,中国毛氏研究会经过与河南、山东等地毛氏考证资料的对比,认定鸡泽是毛遂、毛苌故里,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毛苌直系后裔,使多年来的毛氏根源地之争尘埃落定。

三国邯郸名将(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7)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事实上,不仅鸡泽人在追溯毛氏先祖,韶山等很多地方的毛氏都在追溯。

韶山,因舜帝欣赏韶乐而得名。

1893年,毛泽东降生在韶山冲,韶山因孕育了一代伟人而名扬天下。

韶山毛氏祠堂有副楹联:注经世业,捧檄家声。

“注经世业”是指毛亨、毛苌注释、传承《诗经》之事。“捧檄家声”是指东汉朝时期的庐江人毛义辞官守孝的感人事迹。

这副对联,表达了韶山毛氏对其家族历史的回顾和对先人的崇敬,其目的是激励后世子孙继承祖业,奋发向上。韶山人从楹联中明白毛苌是其先祖,然而,先祖从哪里来?韶山毛氏追根溯源,他们追到了江西吉水、浙江江山、河南原阳,再往上追史料稀少,就停了下来。

2008年11月11日,湖南,长沙,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的办公室,毛会长对鸡泽人带来的史料一一查阅、论证,不断进行交流、探讨。他从书堆里抬起头,中肯地说:“你们的史料丰富,考证依据确凿,毛遂和毛苌故里确实应是你们邯郸鸡泽。”随后,毛会长在中国毛氏研究会关于毛遂故里、毛苌故里,毛遂、毛苌祖藉地、出生地、成长地认定书上,重重地盖下中国毛氏研究会的印章和自己的手章,并在认定书上写下“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毛苌直系后裔”的字句。

从此,全国多个省份、持续多年的毛遂故里、毛苌故里的争论落下尘埃,毛遂、毛苌这两位在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毛氏名人的祖籍地、出生地、成长地明确定位为河北邯郸的鸡泽县。同时明确的还有,湖南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直系后裔,毛泽东是鸡泽毛氏的直系后裔。

到这里,我们明白,没有鸡泽人毛苌,就没有今天流传的《诗经》,因此,很多了解这一段渊源的专家学者都认为,鸡泽是毛遂、毛苌故里,也是诗经之源。

那么,诗经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首先要提的就是《诗经》六义。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就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不学诗经,就不会在正式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意思。

诗经还有很高的历史与民俗价值。《诗经》综合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民俗状况,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从中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还有礼乐文化及其它价值。《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2000年过去,沧海桑田,清明时节,鸡泽毛氏后人还每每聚在一起,手捧诗经,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