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

2021年5月9日,趁着周末空闲时间,我们来到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她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

名园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更难得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所以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后来园主人看破世情,便告老归田,隐居乡里,兴建了这座园林。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同时期望子孙后代能永泽先祖的福荫。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

  余荫山房有二大景区: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俗称旧园区);二是2006年扩建成的文昌苑景区。

我们先来到文昌苑景区。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

  文昌苑建筑风格造就“阴翳生涼,水殿风来,柳影樨香,时盈客袖”的园林环境。 文昌苑主要由“文昌飞阁”、“挂榜青山”等景观,该景区花木峥嵘,绿郁葱葱,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

文昌飞阁,阁前池塘中是独占鳌头雕塑。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

挂榜青山。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6)

从假山上俯瞰园景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7)

  善言邬公祠。祠堂门分两截,石鼓旁边有个小小的方形。那是小门。小门上面自然就是大门了。祠堂一般都是家人用,平时除有达官贵人到访,上面的大门都紧闭着,只留有下面的小门开敞。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下门的高度仅在人低头弯腰的时候才能通过,这意味着每位到祠堂的后辈,都必对祖先鞠躬行礼,无形中营造了邬公高高在上的形象。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8)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9)

  中堂名曰均安堂,是祠堂的享堂,即安置祖先之像牌以祭享之。堂前两侧的石雕门上有“扬烈”和“诵芬”两副匾额,寓示着对祖先的颂扬。享堂正厅两侧门全部用金线图案装饰,尽显富丽堂皇。正厅内悬挂着清咸丰帝的诰封圣旨四米长的木刻匾,以及家族历史资料、家风家训廉洁文化和有名人物的介绍,以示荣耀。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0)

圣旨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1)

  开笔堂。开笔礼堂育学童,仁义礼智信为重。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2)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3)

  接着我们来到旧园区,旧园区造园有四巧:一是嘉树浓荫,藏而不露。满园绿树遮蔽,荫凉幽静,显现“余荫”意境。二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三亩之地,容纳颇丰,不唯楼台堂馆,亭榭轩桥,假山莲池皆备,而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三是园林呈十字形布局。以水居中,纵向由东至西水池两口,横向桥廊飞架南北,建筑物分布于水池周边。四是园林建筑千姿百态,建筑装饰异彩呈纷。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4)

  隆重介绍园中我最喜欢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这间卧瓢庐,这里有一扇窗,名曰四季窗,从窗口的色彩变换可以体会春夏秋冬的轮换——透过进口的蓝色玻璃看园中,似乎窗外的屋顶和走廊上撒满薄薄一层霜雪,冬日雪景马上现在眼前。而将两扇叠在一起,透过两层蓝色玻璃,树梢上的绿叶顿时变为红色,一幅秋来满山枫叶红的景象。而透过白色玻璃可以看到南国本来就有的春夏两季。弥补了岭南园林看不到秋天红叶和冬天白雪的遗憾啊~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5)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6)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7)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8)

  遗憾的是:手机像素有限,拍不出现场看的真实。现场来看,是非常让人赞叹的。

“深柳堂”是园主邬彬和文人墨客、新朋旧友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的场所。

这里最值得看的堂内两旁间壁三十二扇隔,尽藏昔日名家诗画。四副双面屏风,刻有张船山、翁方纲、刘墉等名家诗书拓本,实属珍贵的文化遗产。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19)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0)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1)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2)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3)

  红毛镜:此镜100多年前从西洋进口,质量精优,距1米外把打火机或火柴点燃,在镜中可显示出三个烛光火头。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无论你走得多近或多远,你都可以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脚。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4)

  余荫山房中有四口古井,这口古井名曰“华水井”,古人将优质井水视为一味药,这便是本草纲目上所说的井华水或叫井花水。此井之水清凉,经一夜沉淀去除杂质,清早喝它一碗,沁人人心脾,有利于清理肠胃,降低备脂,调节身体机能。显健身美容功效,据传女子连服七日就会变得花容月貌,男儿连饮四天自然显得英俊潇洒。故附近村民每于五月初五或七月初七,纷纷前来此井汲水,用埕子装满,密封保存药用,民间称之为能医百病的“圣水”。又传说邬家一女佣手肘为百尺虫(蜈蚣)撒尿所伤,顿时肿痛不已,主人逐令家仆挖此井底青泥为她敷上,果然肿痛逐渐消散。据说邬福至堂颇负盛名的“半边消”膏药,中国传统医药接爱了井的赠予,至于它的奇妙故事就让我们将它看作传说吧!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5)

  “虹桥印月”。走进余荫山房的二门,有一个莲花池,池中荷叶田田。在莲池之上,横卧一座小虹桥。虹桥娇小玲珑,全长只有3米,但以此游廊式拱桥为界,园景分为东、西两半部,把桥、廊、亭、栏巧妙地连成一体,十分精致。同时在月朗风清之夜,月影、桥影、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构成动人心弦的画卷。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6)

  临池别馆与深柳堂隔池相望,是园主的书斋,为园中第二座建筑。为何称“临池别馆”?据说有两层含义:首先,这书斋面临莲池;第二,古人称墨砚为池,蘸砚挥毫称为“临池”,用“临池”来命名此馆,一语双关。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7)

  夹墙翠竹。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在不足3亩的地方内又如何设置竹丛呢?余荫园主想出一个因地制宜的办法,就是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既能控制其长势,又能抵挡尘嚣。更妙的是,由内院观之,修篁如在园外;由外围赏之,又分明是园中景物。亦内亦外,暗合“亦是亦非”的中国审美哲学,形成了景色独特的“夹墙竹翠”。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8)

景区最美最奇妙的地方当属在园中东半部的中央的一个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八面全是窗户,可以八面观景,是全园最佳观景处。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29)

该处原是主人和朋友们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这个亭子,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面窗户有八种不同景色,真可谓一亭揽尽天下风光!时人用一首诗来描述这八景:

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

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

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

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0)

丹桂迎旭日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1)

虹桥清晖映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2)

果坛兰幽径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3)

卧瓢听琴声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4)

杨柳楼台青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5)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6)

石林咫尺形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7)

腊梅花盛开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8)

孔雀尽开屏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39)

  瑜园,也就是小姐楼。以前的大家闺秀都是三步不出闺门的,所以园主专门建了了瑜园。瑜园仅有一个门口与主体建筑相连,可谓与世隔绝。但作为小姐楼,园内可谓别有洞天。

这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0)

用蚝壳做的花窗。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1)

  开窗见景,尽管窗外其实已是外墙了,本身非常逼仄,但依然不忘有水有桥有鱼,有照壁灰雕,有绿色植物,更不忘精美的花窗本身就是园林一景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2)

船厅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3)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4)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5)

上楼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6)

二楼便是小姐楼,斜阳透过疏窗,照在邬氏后人捐赠的百年雕花木床上,粉红的纱帐,古老的木镜,连刺绣的工具都在,唯独少了一位大家闺秀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7)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8)

婚房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49)

后花园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0)

曲水流觞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1)

象棋残局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2)

  园子走完了,临行之际,被院子里高大树木及树上的瓜果吸引住了

芒果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3)

菠萝蜜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4)

荔枝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5)

龙眼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6)

黄兰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7)

凤凰木

徽派建筑景观墙(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58)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移、景景相扣、幽深绝妙、别有洞天的佳境,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美感,置身其中,顿感清欢人间,心香如莲。同时,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书香文雅”,无论是砖雕、木雕,泥塑、彩塑,还是对联、匾额、门楣、诗文,真是文采纷呈、书香浓郁;又让人感受到该园文化内涵之深厚,以及其风雨百年,余荫绵延,旨在造福后代的拳拳初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