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

1851年年初,金田起义爆发,数万太平军将士齐聚金田,向洪秀全贺寿的同时掀起起义,定号太平天国。

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运动就此如火如荼地展开。

然而,农民领导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这场起义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2)

1851年年底永安建制后,太平天国对外继续展开对大清王朝的进攻,对内则是开始推行各项新政,如天朝田亩制度、宗教形式的教育、开放港口寻求对外贸易。

这些措施大多关乎民生、影响社稷,但其中还有一项比较有意思的举措,那就是给全国各省份更改名字。

那么,太平天国为何要费心费力修改各省名字呢?

在当时太平天国与大清朝两相对立的时局下,各省又被赋予了怎样奇葩的称呼?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3)

为何执意要更改名字?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一种说法叫做“犯忌讳”。

这里一般指的是全国各地的人名、地名都不许与统治者的名讳一样。

因此一旦出现王朝更替、新王登基的情况,伴随而来的就是一股更改姓名的浪潮。

比如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在其掌权后,全体下只有她一个人可以用“雉”字。

原本那些用此称呼的人、物,或是改名,或是用“野鸡”二字代替。

再比如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全国各地与“朱”同一读音的东西全部要更改名字,“猪”被叫做“彘”。

避免犯忌讳的思想在历代封建王朝当中几乎都有体现,太平天国当然也不例外。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4)

早在金田起义之前,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便在吸收基督教教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名为拜上帝教的教会组织,并自称是耶稣的第二子。

洪秀全本名洪仁坤,小子火秀,为了不冲撞上帝“爷火华”的名讳,他便改名洪秀全。

有时候,他也自称“洪秀”或者“洪全”,为的是躲开清军的追捕。

不光是他,早期参与起义的太平军头目,大多都有各自的称号和假名字。

太平天国建国后,随着政权、礼法制度的建立,因为犯忌讳而更改名字的事情在南方更是屡见不鲜。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5)

由于洪秀全自称天王,“天、王”二字首当其冲成为了天国治下的忌讳。

一时间国内王姓人家全部更名改姓,就连洪秀全表哥一家,也不得以将“王姓”改为了“黄姓”。

除此之外,太平天国东南西北翼五位封王的姓名也成为了忌讳。

一时间,改名改姓在国内蔚然成风。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6)

除了改人名之外,洪秀全还有另外一项让人哭笑不得的举措——改地名。

这项举措的首要原因当然还是因为不少地名犯了忌讳。

可除此之外洪秀全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在名字和口舌上表达对清王朝的贬低与敌对。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7)

各省奇葩新名字

1851年年底永安建制后,洪秀全自称天王,并分封了五位诸王。

封中军主将杨秀清为东王,赐九千岁称号;封前军主将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封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封右军主将韦昌辉为,称六千岁;左军主将石达开被封为翼王。

这其中,各省份名称与南王冯云山冲撞的最多,比如山西、山东、云南。

于是,“山”字被他以“珊”代替,历来有“彩云之南”称呼的云南,也被他改为了“芸南”。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8)

其实,相较于其他太平天国领袖而言,冯云山算得上是比较有文化的。

他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熟读经史、地理、天文等书籍,参加过科举考试,后来甚至还在当地开设了一间私塾,教书育人。

冯云山改的几个省份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些无厘头,但这正是太平天国众人对于清王朝统治不满的表现。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9)

除了冯云山之外,其他领导人对于改名一事同样非常热衷。

西王萧朝贵因为贵阳犯了自己的忌讳,便把“贵”字改成了“桂”字。

辽宁省原名奉天,“天”字直接犯了天国名称的忌讳,因此洪秀全将其改为“奉添”,天津也被改成了“添津”。

武昌的“昌”字犯了韦昌辉的忌讳,因此被其改为“无仓”。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0)

除了因为犯忌讳更改的名字之外,还有一些改动完全没有任何特殊含义,洪秀全就是单纯的想要表示对清王朝的不满和敌视。

比如京津一带,这里直属清王朝统治,在太平天国的眼中,这是恶贯满盈之地,因此洪秀全将这片区域称为“罪隶省”。

湖北省被改成了湖广省,湖南改成了湘南,海南被称作琼崖,吉林改叫吉岭,黑龙江又称乌隆江,浙江、江西、新疆中的“江”与“疆”,全部被替换成了“姜”字。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1)

从这些省份名字的变化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统治者内心对于满清政权的愤恨,不光要在政权和军事的角逐中与其抗衡,甚至连名字都要与之争一口气。

被改省份的名字大多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甚至带有贬义,但也有例外,比如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2)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南京城,并将此地改为天京,与清王朝的北京遥遥对峙。

这个名称自然是为了迎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与信仰,洪秀全称自己是顺应天父的意志,号召农民们团结起来,将满清政权推翻。

天京的名号正是为了暗示太平军,定都南京正是天意使然。

紧接着,洪秀全又把江苏省改为苏福省,老家广西被改为了桂福省,他希望这片天国发源地可以有朝一日像江苏一样发达、富饶。

这三个地区的名字是太平天国改名运动中,仅有的几个朝着好方向更改的名字。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3)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太平天国给各省份更改名字的同时,清军也在不甘示弱的为天国众人起外号。

清军见萧朝贵的名字朗朗上口,且颇有高贵之气,于是便称他为萧潮溃。

翼王石达开的名字也很大气,清军便给他取了石大剀的名字。

战场上勇猛无双的李秀成,被清军称为李受惩。

乐王张乐行,清军给他取了个张落刑的名号。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4)

太平天国的落幕

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

随着1857年翼王石达开西征失败,1862年李秀成东征苏浙失利,太平天国丧失了对外征伐的能力。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周围要塞接连被破,与外界断了往来,就连洪秀全都要吃草充饥。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次月天京失守。

1872年,随着流亡在外的最后一支太平军军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败亡贵州,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落下了帷幕。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5)

太平天国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的巅峰,其范围之大、人数之广、影响之深,举世罕见。

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太平天国席卷南方各省,占据了大清朝半壁江山,矛头直指大清王朝和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清王朝腐朽、堕落的统治予以了沉痛的打击。

对于满清王朝的堕落与腐朽,他们是打心眼里憎恨,通过改名字一事就可以看出。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6)

在对外的反帝斗争中,太平天国的立场和态度也非常鲜明,斩落洋枪头子华尔、法国提督卜罗德就是最好的体现。

曾经,有外国列强来天京向洪秀全示好,表示可以帮助他灭掉清王朝,代价是平分中国。

对此,洪秀全义正言辞的拒绝道:“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一番话点名了自己的爱国主义立场。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7)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先进的纲领制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领地的生产力水平,改善了百姓生活。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首次提出具体土地分配方案的文件。

文件内容还设计政治、军事、经济等纲要,是农民阶级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之后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农民阶层渴望自由、平等的强烈诉求。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8)

《资政新篇》的提出则是批判了大清朝的舍本逐末,主张尊重科技,提倡兴办实业。

书中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与历史发展潮流无比契合,这是中国农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体现。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19)

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积极寻求对外平等贸易,与清王朝闭关自守、丧权辱国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1862年,上海码头报关轮船达到180艘,每年进口关税高达几百万两白银,港口极其繁华。

只不过,太平天国的繁荣只是暂时的,他的落幕也是一种必然。

从外部原因考虑,天国受到中外联合势力的联合绞杀、军事战略上的失误、统治思想的不切实际,这些都是将天国推向深渊的助力。

但是究其根源,太平天国的失败根植于农民阶层的局限性当中。

太平天国的两个改革(建国后曾给各省改名)(20)

结语

现如今,距离太平天国覆灭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好在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堆哭笑不得的称谓。

在封建王朝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农民阶层能够奋起反抗,这本就是一段足以流传史册的故事。

给各省更改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一直流传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