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德国的希望与悲剧(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

文:悠然阅读

前些日子看了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非常受触动。

1919年,为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问题,同时为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

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谈判之后,1919年6月28日,一战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的顾维钧等人参加和会。影片中,由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在和谈会议上慷概陈词,驳斥日方的无理要求,出示珍贵的影像资料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虽然和会的最终结果令中国人极度失望,但是这部影片所展现的那一段历史值得铭记。

魏玛德国的希望与悲剧(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1)

如果说,巴黎和会是世界范围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修正,那么始于1918年的魏玛德国无疑是德国自身的战后修复。

魏玛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中,肇始于革命与内战的交困之际。

这句话摘自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韦茨(Eric D. Weitz)所著的《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一书。魏玛德国(魏玛共和国)指的是1918年至1933年期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当然,“魏玛德国”这一称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其正式使用的国号为“德意志国”。

这一时期之所以被称为“魏玛德国”是因为,1919年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小镇民族剧院审议通过并制订了第一部共和宪法,这部宪法称为“魏玛宪法”,依宪法成立的共和国为魏玛共和国。

魏玛德国的希望与悲剧(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2)

魏玛德孕生之时,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经熄灭,但是如何修复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让德国社会稳定发展、如何让人们的生活回归正常轨道却是魏玛德国不得不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1300万德国男性——占1914年德国人口的19.7%——在军队中服过兵役。

战争期间刚刚形成的社会秩序再一次被打乱重排。就拿劳工来说,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持前线的德国军队,很多妇女要走进金属加工厂和兵工厂劳动。战争结束之后,为了安置退伍军人,有人提议让妇女劳工为前线回来的男人们让出岗位。

这样的要求造成了多方矛盾,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妇女将面临失去经济来源的的困境,另一方面工厂雇主希望留住有经验的妇女劳工,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经历过战争的士兵无法适应回归社会的生活,对所有的一切都无所适从……多方矛盾共振的直接结果导致了群众运动的爆发,也催生出了德国历史上首个民主共和国。

魏玛德国的希望与悲剧(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3)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德国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了解不多。这个存在于一战和二战夹缝中的魏玛德国是德国历史上一段“腹背受敌”的时期,逐渐走出一战阴影,生活渐次恢复平静不久,纳粹执政二战爆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这个短暂的民主共和时期甚至时常会被人们遗忘。

如果共和国要赢得多数德国国民的忠诚,就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这一点,魏玛没有做到。

战后重建,经济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轻装上阵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肩负《凡尔赛和约》战后赔款的魏玛德国。未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或许也是魏玛德国被淡忘的原因之一。

魏玛德国的希望与悲剧(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4)

然而,在阅读了《魏玛德国:希望与悲剧》一书之后会发现,魏玛德国是大师云集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时代。埃里克·韦茨用文字重现了魏玛时代的德国,与魏玛时代的大师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隔空对话。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百年之后,魏玛精神依旧闪亮动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