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玉涵

9月20日的全山石艺术中心格外热闹,几代油画名家齐聚一堂,国画、雕塑、艺术教育等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也同来道贺,甚至几十年没见的老朋友在这个场合得以相谈叙旧。

什么场合?庆祝马玉如、高友林的双个展“语言的探索——马玉如、高友林油画作品展”在全山石艺术中心美术馆(1号馆)开幕。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1)

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油画作品展,因为参展的主人公们创作高格而为人低调,桃李天下但自己的作品却鲜少在展览中展示。他们的学生可能广为人知,但他们的作品很多人却并不熟悉。

他们本人也难得一见,平日里很少出席展览,而在这天,92岁高龄的马玉如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现场,高友林则带着呼吸机、坐着轮椅参观了展览。在师友、学生的开幕致辞之后,两位老先生还起立向到场的嘉宾鞠躬致谢。

在开幕之际,四代油画家分享了他们眼中低调而高格的两位先生——马玉如、高友林。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2)

全山石:语言的探索

1949年,马老师和我一起进的国立艺专,我们是老同学;高友林老师是我回国以后第一届的学生。这两位老师都是我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是我们中国美院油画系资深的教授。马老师还担任过一段附中的校长,桃李满天下。

这两位老师一直很低调,他们一般都不参加活动,也不参加展览,所以很多人对他们的作品不是很熟悉。这次展览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有这么多作品展出,一方面,同行们能研究他们对油画语言的探索;对广大群众来讲,能够欣赏到他们不一样的艺术风采。

他们两位在教学的同时,一直不断地对油画进行探索。他们两位的探索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他们一直保持着油画本体语言的特色,在油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探索怎么使油画更加富有东方韵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他们做了很多实践的工作,对油画家来讲是非常好的启示;对广大群众来讲,可以感受多元的绘画艺术。除了主题性创作,油画也有风景、有景物。浙江的油画需要百花齐放,我们既需要进行曲,也需要小夜曲和摇篮曲;既需要梅兰竹菊,也需要漫野山花。

全山石,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3)

马玉如,琴圩,1992

许江:真正的写意

两位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身体的原因,很少出来参加这样的大活动,这次能够请来办展览,大家觉得机会难得,都蜂拥而来。

我自己前一段给两位老师写序。坦率地说,马老师的序是全老师邀我写的,高老师的序是我自己争取的。我对全老师说:“高老师是我进校的第一个老师,我必须写。”我写这两篇文章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真心喜欢他们的画。

马老师的画,画幅不大,但都有大气象,满目青山,烟云无限。在绘画的挥洒之中,饱含着东方的情味。

高老师的画,画当中有一种难得的缱绻、难得的烟云,也有难得的沧桑。他是发烟云于简远,寄素心于平淡。所以他的画当中,有一种非常感人的东西。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4)

马玉如,武夷纪游,1980

这个展览叫“语言的探索”,现在满中国都在讲“写意”,我自己一个浓浓的感觉:这两位画家才真正谈得上写意,他们的画当中有一种难得的南方的写意。

他们的绘画语言中有一种“藏”,收藏。他们不仅仅把自己“藏”起来,不太参加大的活动;他们把自己的艺心、把自己的感情藏在了画里,他们的画都是涂涂又涂涂,色团团里笔团团,笔团团里天地宽,有真正的意味藏在整幅画里,默默地传递他们的真情。这是真正的写意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常青:倔,静,品

高老师在我读油画系的时候是系领导,课余也会去我们学生宿舍走访,他面上喜欢开玩笑,但看得出他比较紧,对我们要求很严格。马老师是我很早就非常敬仰的老前辈,我在川美读附中时就通过美术期刊拜读过他的作品,后来我们时不时的还保持着联系。

在我看来,这两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任性,比较有原则,不喜欢勉强,不喜欢应酬。某种程度上讲倔的人会比较喜欢安静,喜欢干净,喜欢独处。

马老师和高老师都是很有“品”的人。“品”字由三个“口”组成,三个人都说好,就是有品。他们二位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在众人口中都具有很高的评价,具有非常好的口碑。

两位都是对学生比较严格的那种老师,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就很高。都说“严师出高徒”,所以他们许多的学生也都颇有成就。

马玉如老师曾在美院附中做过校长,我和他的很多学生都认识,几乎无一例外地,他们都表示对马老师很崇敬,对他很有感情。老师在教学上严厉,对于学生的帮助就会很大,学生们面对绘画是严肃的,就会有所成长。所以学生们之后再回想跟着老师们学习的日子,都充满感激。

但老师们自己却很谦虚,说到自己的画,总是会摆摆手说:“我画得不好。”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5)

马玉如,夕晖,1980

两位老师喜欢安静,喜欢干净的感觉并不是自我封闭,而是有所坚守,有所选择。他们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会聊得很投机,滔滔不绝。高老师尤其喜静,喜欢独处,但是他和带过的学生关系很紧密,要是学生们组织聚一聚,他会去参加。

马老师近几年很少出席各种展览,很少参加活动,所以我前年办展览都不敢请他,害怕被拒绝。但是就在开展前两天马老师主动跟我说:“你的个展我要来。”我非常感动。

老师们淡泊名利,崇尚“君子之交”,日常交流或许并不频繁,但在重要的时刻他们会出现。

两位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在现实当中,如今社会过分浮躁渲嚣,先生们淡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讲究格调的气质,让我们感慨人生还可以有这样一种从容淡定的美好。

这种“静”在他们的艺术里也可以看到。通过展览中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他们追求的是格调、追求的是内在的修养,他们做人作画都强调一个“品”字。

常青,浙江省油画院院长,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6)

高友林,白桃,1996

邬大勇:关心学生,追求油画东方性

我本科的时候,马老师已经退休了,所以在本科期间我们没有接触过。

但是我比较幸运。1990年,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参加了一个暑期班,素描老师就是马玉如老师。当时我年纪小,画画只是兴趣,但是对马老师印象很深刻。

那是因为有一次画阿里亚斯像,他给我们做了一个五分钟之内的示范。一个拉长线的倒三角的观察方式,几下子就把阿里亚斯像用几何的方式很精炼地给概括出来了。

当时我就觉得很震撼,在以绘画为事业之后,我也经常会想起这一幕。

我还记得,暑期班上,马老师跟我说“你的素描,用笔、用线的感觉很好,很松动”——这是鼓励,但是“精炼度不够”,再说问题。这个评价我一直有记忆。

考上附中以后,我们几个同学在寒暑假跑到老的少年宫去,在那儿碰到过马老师,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知道我们是附中的学生,和我们谈了好久。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7)

高友林,节日盛装,2012

马老师对学生一直很关心,油画系的毕业展他也很关注,会在毕业展后半期人少的时候去现场看一看,看看现在油画系年轻的学生有什么趣味。2019年他来看展,正好赶上小型研讨会,他也乐意参加,主要是表扬,觉得现在“面貌多样,是好事”。

高友林老师没有直接教过我,但我看过他给学生们修改课上画的头像,同样印象深刻。他的手感很好,造型也非常准确,画得很轻松。

高老师风度翩翩,气质很好,他的画给人的感觉也很飘逸,不论是他画的那些桃子,还是西泠印社的先生们。他的作品里有中国趣味(现在想想当时他改素描的时候用笔也有这种趣味),他把江南的趣味融合在了对油画的理解里头。

马老师的艺术审美也是偏东方的,两位老师都追求油画的东方性,我理解,马老师的东方性主要体现在型和色的趣味上,而高老师则在笔法的表现性上。

邬大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2000年、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8)

高友林,母子情深,2013

开幕仪式上,高友林代表马玉如向嘉宾致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发表感言《绘画的“为己之学”》。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3日。

艺术家名片

马玉如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9)

马玉如,祖籍浙江上虞。

1931年出生于杭州。1948年7月-1949年8月在杭州西湖艺术研究所学习,启蒙于倪贻德先生。1949年9月考入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绘画系,受教于苏天赐、胡善馀、关良等诸位先生。1955年毕业留校。应美院附中副校长夏子颐先生之邀,去附中任教并担任专业教研组组长。1978-1983年任教于油画系。1984-1986年任附中校长。1985年获浙江省教育成果奖。1988-1991年在油画系任教至退休。1991年赴法国、阿尔及利亚进行艺术考察。1992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终生津贴。

专著《素描技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库尔贝》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专业刊物发表《油画技法》、《谈素描》等论文。油画创作曾参加全国油画展及日本、东南亚等地画展。

高友林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10)

高友林,1940年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

195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师从马玉如先生,遂入正道。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期间,幸得许多杰出导师教导,油画《红旗》、《温暖如家》(合作)入选1964年全国美展。1965年,毕业始,在甘肃工作一年,历任玉门电影院美工、玉门建筑队泥工、甘肃省文艺工作室工作。1978年,经海宁市文宣队二年工作后,调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直至2000年退休。

1989年,油画《桥》获阿尔及尔第二届国际造型艺术展最高奖——国际奖。1996年,油画《桃子》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88年-1990年,到北非和欧洲艺术考察。1998年,油画《荷塘之色》参加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2000年,油画《明心见性——弘一法师》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作品展。2003年,油画《高山仰止——画家黄宾虹》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9年,创作油画《西泠五贤》。2019年,油画《学者严摩罕》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美展银奖。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11)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12)

马玉翠画家(展讯全山石等四代油画名家谈马玉如)(13)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