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

有一种说法是: 做媒人成功一次 增寿十年。但是能做媒人成功的人并不多,往往你觉得那些看起来很般配的一对儿,常常很难长久相处,你并不看好的一对儿,却白头到老了。让人不由得对万千男女的感情真相充满好奇,对爱情的酸甜苦辣充满困惑。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只写了一部爱情小说《伤逝》。犀利笔锋之下,字字珠玑,用一对儿年轻人的感情生活,帮助人看清爱情和婚姻的真相,学会如何爱,如何爱得长久。

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1)

爱得过于热烈 会输得惨烈

小说《伤逝》描写了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对年轻人: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封建家庭小姐子君,在机缘巧合下相遇,互相倾心,两个人不顾身份差异,不顾家庭和社会反对,同居在一起的故事。

两个人初在一起,如胶似漆,热火朝天,相处的时间越久,生活越费力,涓生觉着子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子君觉着涓生没有了以前的浓情蜜意。最后涓生说:“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心灰意冷回到原来的家庭,不到一年就抑郁而终,涓生痛不欲生,他怀着忏悔之心写了小说《伤逝》,他们爱情结局是一伤一逝。

爱情是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应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慢一点相知、相爱,才能爱得长久。这就如同一堆篝火,慢慢燃烧,才能燃得久。

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2)

不要爱得太满 失去自我

子君为了减轻涓生的经济负担,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交房租,每天忙于饭食之间,不再看书和思考,从活泼向上,变成了不再打扮、蓬头垢面的家庭主妇。这种落差,让涓生失落不已,对子君越来越冷漠。

一段感情里,如果爱到失去自我,对对方而言是一种负担,对自己是一场巨大的消耗,越是爱一个人越要留几分爱自己,人最要紧的还是爱自己,爱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3)

不谈物质的爱情 是空谈

有句话说:“爱情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婚姻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普世男女的婚姻情感,皆为如此。

子君和涓生的同居生活是:子君在家洗衣做饭、喂鸡喂狗,涓生在局里上班,朝九晚五。涓生在冬天被告密丢了工作,接了翻译的活儿维持生计,收入甚微,虽然住处从会馆搬到了吉兆胡同,生活仍日渐困顿下去,鸡鸣狗吠,令涓生无心创作,最后无米下锅,杀了小鸡果腹,放掉了小狗,涓生对子君提出了分开。

任何一段浪漫的情感都要经历柴米油盐琐碎生活的研磨,落实到穿衣吃饭,磨牙放屁,生老病死…..当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不如意时,钱能给人安全感,给人选择权。物质丰厚的婚姻不一定幸福,但物质是婚姻幸福的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会搁浅于岁月的长河之中。

说到底,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钱是最大的底气。

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4)

爱情始于五官 终于三观

子君和涓生的相爱,始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居生活后,差异越来越明显:涓生爱花草,不屑子君爱养小动物的行为。涓生喜欢向上生长、时时更新、创造,子君喜欢劈柴烧菜、喂鸡喂狗、做贤妻良母,更爱岁月静好。

正所谓“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们三观不一致,对事物认知不同,自然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爱情走向破碎,也在情理之中。

遇到爱情,保持一份清醒,爱太快,爱太满,不见得会善终。必须认识到凡人俗世中感情需要物质生活的保障,需要三观相合,良好沟通,才能携手走过漫漫人生路。

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兰心书院读鲁迅的伤逝有感)(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