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式布鞋的步骤及图样(针线密密缝制成千层底)

说起手工布鞋,很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不由会想起小时候母亲为自己纳鞋底做布鞋的场景,一针一线浓浓爱意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布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古城青州却有一位与手工布鞋结缘四十余载,到现在仍在坚守这一行业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张善智,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购买他制作的手工布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做老式布鞋的步骤及图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做老式布鞋的步骤及图样(针线密密缝制成千层底)

做老式布鞋的步骤及图样

说起手工布鞋,很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不由会想起小时候母亲为自己纳鞋底做布鞋的场景,一针一线浓浓爱意。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布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古城青州却有一位与手工布鞋结缘四十余载,到现在仍在坚守这一行业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张善智,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购买他制作的手工布鞋。

跟随母亲习得手艺

张善智的手工制鞋坊位于青州市心寺街一条小巷内,这是一座普通的小院,在一间并不宽敞的房间里,他每天都和老伴及几位工友在流水线上忙碌,制作各种手工布鞋。

1955年11月,张善智出生在青州古城将军巷,他说自己坚持做手工布鞋与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母亲是安丘人,做鞋是拿手绝活,她做出来的鞋既漂亮又舒适,街坊邻居见了赞不绝口。张善智小时候经常偷偷拿起母亲未纳完的鞋底,学着母亲的样子一针一针地纳上几趟线,技艺日益精进。

1974年,益都县鞋帽厂招收制楦工人,张善智因为有着很好的木工基础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鞋帽厂一位制楦合同工。“鞋楦是保持鞋内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胎具。”回忆起最初的制鞋经历,张善智说,“当时的制楦车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师傅传授技巧,我只好用自己的脚当模型,一层一层地修整楦胚,一遍遍地打磨,很快为工厂设计出了满意的成品。”张善智心灵手巧,成为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

在鞋帽厂工作五年后,张善智到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工作,工作之余并没有放下自己热爱的制鞋技艺,经常抽空做上几双手工布鞋过过手瘾。

制鞋40载精益求精

1994年11月,张善智下海经商,他在青州市当时最繁华的王府商场租了一个地摊,一边经营布料一边卖鞋。那时他就开始制作童鞋了,由于样式好看、面料讲究、穿着舒适,很多人专门找他给孩子订做。1998年,他带着自己做的童鞋到南阳河边的大集上销售,每次赶集30双鞋子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卖完。

这时,张善智萌生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于是在心寺街乐园巷租了一处院落,找来以前的几名工友,一个简单的手工布鞋“流水线车间”诞生了。

成为“厂长”的张善智对制鞋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一双小小的童鞋,就有30多道制作工艺。做“千层底”的面料,他只选上等的纯棉布,绝不掺杂碎布料,用6层棉布粘合在一起做成袼褙。晾干后,用4层袼褙叠在一起做成“千层底……从下料到制成成品,四五个人流水作业一天只能完成12双左右鞋子。

张善智制作的工农鞋、圆口鞋鞋面选用礼服呢面料,鞋底有纯布底的,也有橡胶底和牛皮底的,穿起来不出汗无臭味。为让更多人穿上传统手工布鞋,张善智在青州古街大槐树北开了一家名为“将军巷手工布鞋”的鞋店,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上门选购。

张善智表示,自己虽然进入了花甲之年,但四十多年的制鞋情结让他对这门技艺愈加珍惜,他要竭尽全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手工布鞋焕发新活力。

文/图 王庆和 纪鲁华

人物名片

张善智,1955年11月出生在青州古城将军巷,当过鞋帽厂工人、饮食服务公司职工。自幼结缘手工布鞋,现专业制作传统手工童鞋、圆口鞋等各类布鞋,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