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燕麦片十大排名(即食燕麦片升级待破局)

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买一罐送一罐”虽然“6·18”促销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在天猫平台上,一家由多位明星代言的水果酸奶燕麦片仍在持续促销,总计1210克的两桶燕麦片,原价69.8元,促销价仅为39.8元这实际上反映了在电商平台,各种口味的即食燕麦片竞争仍在持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即食燕麦片十大排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即食燕麦片十大排名(即食燕麦片升级待破局)

即食燕麦片十大排名

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买一罐送一罐”。虽然“6·18”促销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在天猫平台上,一家由多位明星代言的水果酸奶燕麦片仍在持续促销,总计1210克的两桶燕麦片,原价69.8元,促销价仅为39.8元。这实际上反映了在电商平台,各种口味的即食燕麦片竞争仍在持续。

“我们已经在去年下半年退出了即食燕麦片市场。”从事代餐食品的企业品牌负责人周女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即食燕麦片最热的风口已经过去了,因为行业门槛较低,同质化相对严重,企业在产品的创新升级方面还需要寻找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备受资本关注的即食燕麦片市场,在经过2020年、2021年的融资高峰后,今年以来已经鲜有相关企业获得不同轮次融资的案例。

即使如此,记者从相关品牌和代工企业了解到,以即食燕麦片为代表的代餐食品整体仍在扩容,《2020线上健康谷物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麦片市场可达120亿元。

“未来,这种即食燕麦片为主的代餐食品应该会继续扩容,相对而言,这种产品卖的是减肥代餐、轻食代餐,而且是比较健康、比较天然的,因此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产品,确实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也是其爆火的一个根本原因。”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

“燕麦片 ”打造网红产品

在各大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即食燕麦片,涌现出来的品牌多不胜举。尤其是有别于传统燕麦片品牌(比如西麦、穗格氏、Freedom),以王饱饱、卡乐比、欧扎克等为代表的即食燕麦片,这些品牌都是凭借口味创新晋升为网红产品,诸如燕麦片 水果干、燕麦片 坚果、燕麦片 酸奶、燕麦片 杂粮等等。

记者对比多个品牌燕麦片的售价,与上述明星代言的同样重量的两桶装燕麦片相比售价更低,甚至外资品牌推出两桶总计两千克装的燕麦片售价不到50元,此外个别品牌还送小碗和钢勺。

“即食燕麦片出现风口的原因,首先在于其销售的不是传统的燕麦片,网红企业销售的是减肥代餐、轻食代餐,这迎合了很多肥胖人群的需要,这是根本原因;其次是因为这些品牌找准了互联网消费人群,特别是90后、00后等Z世代年轻人群,他们的消费形态、喜怒哀乐、消费渠道,很容易引爆即食燕麦片这一网红产品。”徐雄俊表示。

在2019年下半年,周女士所在的公司在资本助力下进入即食燕麦片细分市场。当时,该公司推出了三个产品系列,主要就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在直播带货火热的大环境下,公司布局了电商 抖音直播的模式,期望能够快速打开市场,这也是很多没有品牌积淀的企业使用的惯用打法。”周女士表示。

燕麦片品牌王饱饱正是在资本的加持下,被欧阳娜娜、王一博、刘涛、周深等明星代言,同时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实现引流。此外,王饱饱也试着向线下市场下沉,已经进入盒马、Ole、世纪联华、首航等连锁商超。

“当时,我们每天过得都像‘6·18’。”山东一家主要从事食品代工的企业负责人褚先生告诉记者,2020年和2021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作为代餐产品的燕麦片在线上销售火爆,公司一度为10多个即食燕麦片品牌做代工,为此对当时的产能进行了3倍的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资本助力下的激烈竞争

“其实,现在还不是即食燕麦片市场最热闹的时候。”上述周女士告诉记者,燕麦片的风口在2018年开始启动,在2020年和2021年推向高潮,彼时,无论是市场还是资本都高度关注。

其中,创立于2018年5月的王饱饱就是即食燕麦片市场冲出来的一匹黑马。其对外宣传为“单品月卖400万元”“天猫月销量从200万元增长到4000万元”“成立不满2年做到营收8亿元”等优秀战绩。在2020年,王饱饱以8亿元的销售额获得了资本的再度青睐,当年底实现C轮数亿元融资,由经纬中国独家领投,高瓴创投跟投,老股东黑蚁资本、祥峰投资等持续加码,融资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供应链持续升级。

同一时间传出融资消息的还有好麦多,该品牌获得1.5亿元新一轮融资,由众为资本领投,清科母基金跟投,老股东星陀资本、前海母基金等持续加持。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以及供应链的改造等。

2021年4月,国产燕麦制品品牌欧扎克宣布获得了亿元级别A轮融资。该轮投资由嘉御基金独家投资,青铜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所获融资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渠道扩张。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有超过30家涉及燕麦片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在2020年前后获得从天使轮、A轮到C轮不同轮次资本的加持。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河北等城市,同时主要集中在线上的各种网红产品。

在徐雄俊看来,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不同轮次的融资,但最终市场容量肯定容不下这么多品牌。“资本在前期都有一个野蛮生长期,总会有资本成为炮灰,最终胜出的可能就是少数品牌,因此现在还属于一个跑马圈地排序的阶段。”

记者注意到,从2021年下半年至今以来,即食燕麦片市场已经鲜有企业获得融资的案例。

风口过后亟待创新突破

记者注意到,刚刚结束的“6·18”促销季,已经很难看到速食燕麦片产品尤其是网红产品的销售排名表。

“我们在2021年下半年就彻底退出以速食燕麦片为主的代餐市场了。”周女士介绍,他们目前是从事酱酒行业,进入了新的风口。退出速食燕麦片市场的原因一方面是内部没有长久的规划,管理、营销都没有做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外部原因,首先是即食燕麦片市场门槛较低,同质化竞争相对严重。其次是消费已经出现新的变化,比如对轻食产品的选择更多,或者是更喜欢通过运动减肥,这些都对代餐市场有影响。

“最热的风口过去了,但是市场需求是有的。”一家零食企业相关负责人杨女士表示,因为即食燕麦片基本上都是代工生产,因此不需要什么高科技的技术壁垒。

就此,记者从褚先生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他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很少再做即食燕麦片的代工了,主要集中在坚果类、水果干为主的食品。“一些网红新锐品牌的销售下滑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水果、干果类的即食燕麦片。”褚先生表示,一方面是消费出现新的变化,产品特性、市场疲软都是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其实燕麦片市场仍在扩容,但是又回归到原味、速溶类的传统燕麦片市场。“两年一个生命周期,我们看到燕麦片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到简单的过程。”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面对即食麦片的同质化问题,还需要从整个供应链、食材、产品、推广渠道以及功能化这方面入手。“即食燕麦片其实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关键问题是整个燕麦片行业的产业结构相对低端,如何把即食燕麦片的产品结构进行提升、如何赋予更多的功能场景是需要企业去努力的,不过对于即食燕麦片前景还是看好的。”

就此,徐雄俊表示,从事即食燕麦片的企业大部分是互联网打法、互联网基因、轻资产。“他们把所有的重资产花在营销上面,所以在生产端工厂产品研发这一块是比较弱的。”他认为,当然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前期没有工厂,一旦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起来了,就会从代工为主转向生产端,布局生产与供应链,这也是比较安全的打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