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与复利的力量的关系(现实中真正享受到投资复利的人很少)

小编按:

大盘再创行情新高后出现调整,本周指数跌破所有短期均线:5个交易日有三天出现下跌,并且这三天的跌幅都比较大,反应在数据上可以看出,沪指单周跌幅最高近4%,创业板单周最高跌幅超7%。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以及心态如何调整?想必像历史上优秀的投资者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财咖今日特别精选谭昊老师的经典文章,带领投资者一起寻求进步和突围之法!

长期投资与复利的力量的关系(现实中真正享受到投资复利的人很少)(1)

谭昊

关于投资学习,我首先要跟大家去聊的就是说向成功者学习往往是有危险的。

向哪种人学习更有效?

危险在于什么地方呢?就是成功的东西往往是难以总结的,失败的东西往往是容易总结的,也就是说有时候向失败者学习教训是相对更加容易的。比如前几年搞万众创业,有些创业者几年估值几百亿,他个人的运气、自身独特的禀赋……你学得到吗?很多东西都学不到;就像巴菲特说他能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别人恐惧时候贪婪,你学得到吗?

很多东西你看到了就是够不着:可能就是天赋,也可能是经历独特或者极其痛苦之后修炼出来的,你没经历那个痛苦就修炼不出来。所以这是我首先要提醒的,我们不要认为向成功者学习,我们就可以跟他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不要高估向成功者学习的作用。

那么相反的,向失败者学习,有时候你会更加容易。因为失败者很明显,他肯定是掉坑;既然掉过那么多的坑,你至少在他的坑里少掉一点,这个是很容易学的。

比如说大部分企业死于多元化,一旦某个领域成功了就志得意满、自我膨胀、信心过度,就开始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搞;一搞多元化,踏入不熟悉的领域,还加杠杆,就很容易失败。

还有投资里面最危险的是盲目加杠杆。如果你看过一百个人都是因为这个破产了,你自然就不会去盲目放杠杆,所以反而向失败者学习是相对容易的。

投资中的复利怎么做?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但是你去看你身边的人,真正享受到复利的有几个人?其实很少,说明这个事情很难。我们说巴菲特年化只有19.1%,真的是不高;但是他就靠这个年化把雪球滚起来,成为全球最有钱的人之一。

复利是因为什么难?什么叫复利?就是你一定要站在原来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再往前进一步,这个才叫复利。如果进一步退一步,进一步退两步,这个就不叫复利;就跟做投资一样,赚一点又亏回去,永远没有复利。所以为什么说巴菲特说投资首要的是不要亏损!包括我们会讲复利的核心是风控,你把风险先控制住了,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往前走,哪怕是往前走一小步!

因为长期复利,所以你不可能收益率非常高。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年平均复利为29.2%,他维持了13年就急流勇退了。巴菲特迄今为止19.1%,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长纪录的。不存在收益率很高还能维持长期复利,这样下去全世界都会是你的,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收益率还会不断地降低。

而瑞·达利欧的在《原则》中有了新的方式:把所有东西记下来,固化下来,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进化的复利。什么意思?就是说别人在投资领域滚雪球,达利欧是在进化的路上滚雪球。

滚雪球的要义是什么?就是你一定要站在过去的成果之上,对吗?刚才讲很多人为什么进化不成功?因为他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人生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只有24小时,别人犯一次错误,这个坑就过去了,你如果连续十次还掉在过去坑里,你怎么跟人家玩?

所以要想享受进化的复利,你一定要深刻地总结过去的每次错误和教训,把它记录下来、固化下来,形成圣经一样的东西,然后坚决干脆的再也不踏入这个坑。当一个人能做到这点的时候,就是在享受进化的复利。

如何做到投资进步?

进化的复利,就是进化的圣杯。但“不二过”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基本上很少人能做到。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达利欧的进化方法,就是在享受进化的复利。那他怎么来保证呢?就是通过记录固化这一套原则,尽量不要犯他或者他公司之前犯过的错误,这样把进化的雪球慢慢滚起来。所以核心不在于,你短时间内学到多少东西,而是说真正能不能把你每次吃的亏、每次犯的错,保证下一次不再出现,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要去建立自己的原则——这个地方我曾经吃过亏,把它写下来,让自己下次不要再犯这个错,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真正要学的是这么一个过程和思维方式,而不在于生搬硬套。为什么很多人学达利欧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我觉得也跟这个有关系。

《原则》这本书里有400多条,全部都是现成的;而且全部看上去都有道理,那直接拿过来肯定是最快的。但是你拿过来,根基不牢的话它就不是你的——从地基开始去搭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这就跟我们做量化模型一样,别人的模型再好,直接拿过来你可能也用不好。

所以在实践中间,首先我觉得是要学他从地基开始搭积木的过程、去建立这些原则的过程,这是最精华的部分,只有这样你才能享受进化的复利!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这种规律有时以概率分布的形式来呈现,在某些时候可能还会突变,这就是它难的地方。今天涉及的只是反身性这个框架的初步阶段,以后我们在讨论中还会不断地展开。

谭昊,彼得明奇资产管理创始人、量化交易者;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对话私募掌门人》特邀专家。“RIH投读会”创始人,会员皆为国内一线投资家,出版《优势投资法则》,被多家投资机构列为内部必读书目,曾任知名全国性财经媒体执行主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