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潮汐感慨多(一河岁月奔流)

文:原创,禁止抄袭

小小的天窗开向大渡河岸,夜深人静时听见河水从窗外流过,不是潺潺的水声,是深水大河恒久的汹涌奔流声。

岁月潮汐感慨多(一河岁月奔流)(1)

1

她有幸或不幸生在革命者家庭,童年起耳闻、目见、身历种种历史上悲壮场景,许多画面烙印心中,后半世所有的平静及幸福岁月的经验,都无法将它们自心中抹去;

这当中,最深刻、持久的是自十三岁到二十岁,在她全部成长的岁月里,日本人的穷追猛炸。

每一天太阳照常升起,但阳光下,存活是多么奢侈的事。

七七事变,她独自躺在床上,听着纱窗的扣环在秋风中嘎吱嘎吱的声音,似乎看见石灰漫天撒下:

撒在紫金山上中山陵走不完的石阶上,

洒在玄武湖水波之间,撒在东厂街公园,

撒在傅厚岗街家门口的串串槐花上,

撒在鼓楼小学的跷跷板上。

死亡已追踪到她的窗外,撒在刚刚扎上竹棚、开满了星星似的茑萝花上。

那就是她最早的青春岁月的场景。死亡可以日夜由天而降,但幸存者的生命力却愈磨愈强,即使只有十七八岁,也磨出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也要发出怒吼。

不久,《松花江上》这首歌从湖南唱到四川,伴着近千个自东北漂流到西南的流亡学生。八年后,同样一群学生又唱着这首歌由西南回到支离破碎的家乡。

这时代悲剧下的流亡三部曲,通过一首歌在河岸哭声中唱出了游子的漂泊之痛,唱遍了万里江山。

二零零一年,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先生参加东北中山中学“齐世英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

初秋的晨风里,站在故乡土地上,这位曾经以校为家的老人,白发飒飒,歌声中全是眼泪,松花江的水中,仍有嘉陵江的呜咽,但是呜咽中有坚持的刚强。

岁月潮汐感慨多(一河岁月奔流)(2)

2

小小的天窗开向大渡河岸,夜深人静时听见河水从窗外流过,不是潺潺的水声,是深水大河恒久的汹涌奔流声。

渐渐地,在水声之上听到对岸有鸟鸣,就在她小窗之下也有呼应,那单纯的双音鸟鸣,清亮悦耳,

却绝没有诗中云雀之欢愉,也没有夜莺的沉郁,唱了不久就似飞走了,又在远处以它那单调的双音唱几声。

那一年她二十岁,面对重重威胁的人生,觉得随时可能失去一切,孤苦无依。

唯一必须留下的是自己的心灵,这一颗切切思慕知识、追寻善和美的心灵,而这河岸小片净土,曾是她安心置放心灵的地方。

自幼崇拜的英雄已天人永隔,留下永久却单纯的怀念。这乘着歌声的翅膀来临的人,在现实中我们找不到美好的共驻之处。

她常在歌声中想念他,当年歌声渐渐随着岁月远去,接下来的现实生活中已无歌声。

中年后她认真听古典音乐,只有在心灵遥远的一隅,有时会想起那林中空的的鸟鸣。

先生一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观念,其实是得自她那没有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母亲:

她把那苍莽大地的自然景象、虎狼豺豹的威胁,和那无法言说的寂寞人生化作许多夏夜的故事,给先生童年至终生的启发。

母亲的乡野故事有些是温柔的盼望和悲伤,有些充满了人心的悸动,如同鬼哭狼嚎山,毫无修饰,强烈地象征着她那时对南方大城的畏惧,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

英文诗和中国诗词,于她都是一种感情的乌托邦,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也似有一股强韧的生命力。

这也是一种缘分,曾在生命某个漂浮的年月,听到一些声音,看到它的意象,把心拴系其上,自此之后终生不能拔除。

方东美先生曾说:“学生是心灵的后裔。”对她而言,教书从来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传递,她将所读、所思、所想与听她说话的人分享,教室聚散之外,另有深意。

他们,都是她心灵的后裔。

3

岁月潮汐感慨多(一河岁月奔流)(3)

《圣经·创世纪》里,雅各梦见天梯。先生在印第安纳大学那开花城的春花冬雪中也似梦见了她的学术天梯,在梯子顶端上上下下的,似乎都是天使。

而在她初登阶段,天梯就撤掉了。它带给她好多年的惆怅,须经过好多的醒悟和智慧才认命,这世间并无学术的天梯,也无天使。

她虽被现实召回,却并未从梯上跌落。她终于明白,她的一生,从病弱的童年起,一直在一本一本的书叠起的石梯上,一字一句地往上攀登,从未停步。

她的一生,常似随西风疾行,在人生每个几近湮没志气的阶段,靠记忆中的期许,背几行雪莱热情奔放的诗,可以拾回一些自信。

人到中年以后,在病痛甚至大大小小的手术中,《唤我》诗中意境:“在纷纷落叶之中,我踉跄前行,听到那年轻女子的声音唤我。”

那声音的力量,实际地助她忍受疼痛,将心思转移到宇宙洪荒,岁月轮回之时。

她多年来,当然也曾停下来自问:教学、评论、翻译、做交流工作,如此为人作嫁,忙碌半生,所为何来?

但是每停下来,总是听到一些鼓声,远远近近的鼓声似在召她前去,或者那仍是她童年的愿望?在长沙抗日游行中,即使那巨大的鼓是由友伴背着的,但她仍以细瘦的右臂,敲击游行的大鼓······

齐邦媛先生是一条岁月之河,她在曲折命运中的奔腾和喘息,她百折不挠的对知识的追求,都应当为后人所记取。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18号当铺,一起交个朋友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