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以近知远(厘米读国学子曰)

《论语·学而》,子曰: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文/厘米

读古文,别轻易的相信字面上翻译过来的意思,从生活中体会。

该不该问别人意见呢?

别人:除自己以外的人都是别人,只不过别人有亲疏之分而已。

早起,我问别人意见,别人给了我不想听到的意见,我生气了,情绪在心里一发不可收拾。

陷在情绪里,我给“别人”贴上了“我们携手共度余生,你应该要了解我”的标签,之后这个“共度余生”的人在生活里所有不顺眼的画面形成了一部名叫《厌恶》的电影,在脑子里循环播放。

看了电影后,“不甘心”跑出来了,开始想预谋反抗计划,一个为“情绪”而战的计划:“降低他在心里的分数”、“给他冷脸”……

愤怒的情绪想要突破身体,呼之欲出的复仇计划,迫不及待了,不顾一切了!

这就是这么多年我与自己的情绪相处的模式,曾经一度沉浸在撞击的花火与刺激当中,反击只是动物的本能,这种酣畅让我欲罢不能。

这就是“愠”,是心里面堆积的情绪,委屈、不甘心、愤怒……甚至发展到怨天尤人。

君子之道以近知远(厘米读国学子曰)(1)

:这里藏着自己错误的执念和某种欲望

然后我拿起书,读了这篇——“人不知而不愠”。

人很可怜,一辈子不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去了解“别人”?

错在我认为“这个人该了解我”,这个想法太天真了,这是其一;

错在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迎合“别人”,得到认可?是想出名或是养家糊口?这是其二。

所以,这个“愠”里隐藏了自己错误的执念、和某种欲望。

现在我的脑子里循环播放着一部《寂寞》的电影,主角是自己。影片里有陷在情绪中的自己、坐在电脑前的自己、慧心一笑的自己……没错,就是各种各样寂寞的自己。

我本就该明白,自己在坚持不懈做某一件事情时,寂寞是最温暖的底色,那些期许与认可是求之不得的,也不该求。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己在很遥远的地方,也许这一世都不会出现,“近处有知己”犹如水中捞月,这些离你很近的人若是知己,太阳也会从西边升起。

明代陈眉公说: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人乐乐?曰:此种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真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要学会在寂寞里“自得其乐”,要有这样的胸襟与胆识。不然脑子里整天播放“别人”的电影,那自己呢?到底为谁而活?

“人不知而不愠”,人本就不知,为本就没有的事物而“愠”,最无用。

真了解这些,就明白能做到很难,但这就是修行、修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