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

我 身骑白马 走三关

我 改换素衣 回中原

放下西凉 无人管

我一心只想 王宝钏

《身骑白马》是华语女歌手徐佳莹演唱的歌曲,而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改编自台湾的民间剧种歌仔戏

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1)

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歌仔戏中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王宝钏嫁薛平贵后,平贵从军。宝钏在家苦守,薛平贵收到王宝钏血书,遂单骑走三关直奔长安城,与王宝钏寒窑相会。他们之间那真挚的爱情让徐佳莹有感而发,进而凝练,创作出这这首歌曲。

歌仔戏

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2)

歌仔戏又称“台湾歌仔戏”,流行于台湾、福建南部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区。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带去了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小戏演出。后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

1928年,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接着霓光班、霓进社接踵而来,轰动一时。抗日期间,歌仔戏被诬为“亡国调”遭到禁演,战争胜利后才得到恢复。至1949年,已有300余个剧团。1954年后,现场录音形式形成的广播歌仔戏盛极一时,并于1956年拍摄了第一部歌仔戏影片《薛平贵与王宝钏》。

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3)

歌仔戏是发源于台湾本土的汉族传统戏曲,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歌仔戏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逐渐发展变化,最终形成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2006年,歌仔戏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歌仔戏起源迄今已有百余年,是发源于台湾本土的地方戏剧, 是发源于台湾本土的汉族传统戏曲,音乐曲调十分丰富。

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4)

歌仔戏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 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倍思及其他民歌、时曲。

  • 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唱词通俗,颇多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

  • 剧目除取材于锦歌唱本如《陈三五娘》、《孟姜女》外,还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不少剧目,如《薛刚反唐》、《千里送京娘》等。

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5)

该剧种的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

行当由早期只有生、旦、丑几个角色逐渐吸收了京剧的分行;音乐特点是唱多白少,曲调自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乡土情调,其传统曲调有一百多种,主要乐器有壳仔弦(用椰壳制成)、大广弦(用龙舌茎作共鸣箱,以梧桐木为箱板,紫竹为琴柱)、台湾笛(又名梆子箫)、月琴、六角弦(又名二胡,共鸣箱为六角形,定弦壳仔相同)、三弦、苏笛(即横笛)、鸭母笛(又名竖管,簧嘴似鸭嘴巴)、京胡、芦管等。

歌仔戏七字调全套(我身骑白马走三关)(6)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艺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歌仔戏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护和发展歌仔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歌仔戏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对其感兴趣,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生存和传续,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