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被泄密(手机号码存储不当)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

手机的用途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成为了人们的必备品

然而

网络钓鱼、木马病毒等陷阱无处不在

这也给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那么

用户如何使用手机

才能让手机远离泄密?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一起来学习吧!

手机号被泄密(手机号码存储不当)(1)

案例回顾

2013年春节前,某军分区一名职工不慎遗失了手机和钱包。军分区保卫干事陈某帮他找到失物后,在核对物品时发现,手机通讯录内不仅存有军分区主要领导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电话,而且都注明了单位和职务。该事件虽未造成实际泄密后果,但却存在严重的泄密隐患。一是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顺利查到其他用户号码用来行骗;二是将存有涉密信息的手机通讯录,拷贝到联网电脑中备份,或利用联网电脑将手机通讯录“迁移”到新手机中,也容易造成失泄密。

案例点评

严格来说,一般的通讯录不能算是涉密信息,但是随着人们交际活动的增多、朋友圈的扩大,手机通讯录的内容也随之增加,一些特定的联系方式可能会被定位敏感信息或涉密信息,如单位领导电话、单位通讯录等。而为了弄清“谁是谁,在何处,什么单位”等情况,一些人往往习惯增加备注信息,如,张三,XX局XX处处长;李四,XX军工单位总经理等。殊不知,此做法在方便自己区分的同时,也方便了敌特分子和诈骗人员。一旦手机丢失或被植入木马,极易造成隐私和敏感信息外泄,埋下失泄密和安全隐患。为此,在使用手机通讯录存储联系方式时切莫过于详细,重要号码或联系人最好直接记在纸质通讯录中。

保密提示

1.【处理机密别用它】不得在手机上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2.【手机通信要小心】不得在手机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3.【手机存储要注意】不得在手机上存储核心涉密人员相关敏感信息。

4.【手机连接要谨慎】不得将手机连接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或者涉密载体。

5.【位置服务莫乱开】不得在涉密公务或者涉密会议中开启和使用手机位置服务功能。

6.【填写信息需谨慎】在申请手机号码、注册手机邮箱或者开通其他功能时,不得填写禁止公开的涉密单位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7.【他人赠送不可用】不得使用境外机构、境外人员赠送的手机。

8.【进网许可不可缺】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电信管理部门进网许可的手机。

9.【录音录像看场所】不得在使用涉密信息设备的场所使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拍照、上网、录音和录像。

10.【机密场所不可带】保密要害部位、绝密级或者机密级会议和活动场所禁止带入手机,应当设置显著的禁止带入标志。

11.【设置禁止使用手机标志】保密要害部门、秘密级会议和活动场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机,应当设置显著的禁止使用标志,必要时安装和使用手机信号干扰设备。

12.【配备手机存储柜】保密要害部位、绝密级或者机密级会议和活动场所外,应配备手机存放柜,集中存放进入人员的手机。

13.【培训保密常识】机关、单位应当将手机使用保密管理要求纳入保密教育培训内容,使涉密人员了解手机使用泄密隐患,掌握手机使用保密常识。

14.【规范手机管理】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手机防护措施,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工作。

15.【泄密要及时补救】手机使用发生泄密案件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16.【泄密人员要惩罚】涉密人员违规使用手机的,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的,应当对其进行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发生泄密案件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