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象 香零山(香零山辩证)

九月七日,《循着徐霞客足迹游学永州》新书发布会暨游学永州活动启动仪式,在零陵古城广场举行这是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学人易军先生,继2017年《永州探秘》出版后,学习、研究、推介永州的又一部大作这本新书选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徐霞客游记永州部分基本照录,分编成八站,图文并茂,永州风景名胜徐徐道来正如封面题签,青少年的研学圣地 成年人的文化之旅,该书是引导人们游学永州的重要工具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银象 香零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银象  香零山(香零山辩证)

银象 香零山

九月七日,《循着徐霞客足迹游学永州》新书发布会暨游学永州活动启动仪式,在零陵古城广场举行。这是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学人易军先生,继2017年《永州探秘》出版后,学习、研究、推介永州的又一部大作。这本新书选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徐霞客游记永州部分基本照录,分编成八站,图文并茂,永州风景名胜徐徐道来。正如封面题签,青少年的研学圣地 成年人的文化之旅,该书是引导人们游学永州的重要工具书。

当我循着徐霞客足迹翻阅到53页的永州楚游第二站:冷水滩、零陵、双牌,徐霞客在零陵朝阳岩“上船溯江而行,渐渐地折向东,七里到香炉山。那山小若发髻,孤零零地耸立在西岸边。它突出江面,是江中尖峭嶙峋的岩石堆聚而成的。山间优良的树木枝条四布,随风摇曳,山脚下有过水洞通贯外露。最可称为奇异的,不是在江中心,三面都是沙粒浅石环绕,到山脚下却都冲汇成潭,北、西、南都像有一条分界的沟谷一样,沙被水冲到沟外堆积起来,而水绕流在沟内。山的东面则是大江奔流翻腾。下游的沙固然不能逆水而上,但上游的沙何以不随水而下?难道日夜有排沙的人吗?这其中的道理也是不可理解的。”

这一段话,描述了徐霞客对此一程出游的详细记载。令人值得注意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若发髻”的山是香炉山,而不是现在通常说的香零山;二是香炉山东面“大江奔流翻腾”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其原因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上游兴建南津渡水电站,裁弯取直,江流改道,这一段河道成为半干涸状态,常年不再奔流翻腾了。后面这个问题一说就通,关键是前面香零山还是香炉山之辨,需要搞清楚香零山究竟在哪里。

《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一诗,柳宗元写于元和四年。这首诗的诗题较长,可以分开来读: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蒲洲,就是蘋岛,传说蘋岛下面有一对金鸭子,不管涨多大的洪水,都能将蘋岛浮在水上,零陵俚语浮字读pu音,与蒲相同。柳宗元祖籍河东永济,隋唐之时亦名蒲州,所以他去蘋岛按方言俚语记为蒲洲,对州字添加水的偏旁,水中陆地即为洲。石矶,时为秋天枯水期,潇湘二水落下去后,在潇水西岸水中巨石裸露为矶,人们可以踩踏石矶步行上岛。横江口,在石矶上望蘋岛,横亘于潇水与湘水汇合的江口。潭岛,登上岛见到江口水深如潭,两水汇合迥洄,“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最后斜对——香零山,在潭岛上斜对右岸郁郁葱葱的香零山。应该说,柳宗元为香零山做了十分精确的定位,它就在蘋岛斜对岸上。为何此地名为香零山?这与零陵香草有关。

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零陵因舜帝而名。《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缤其并迎。”自屈原讴歌以来,舜帝、香草、美人一直作为高洁的象征,与零陵相连。刘禹锡与柳宗元同贬,时为朗州(今常德)司马,所写《潇湘神·湘水流》:“湘水流,湘水流,九嶷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末句“零陵芳草露中愁”,既有感于舜与湘妃的传说,也有对谪居永州零陵郡好友柳宗元的牵挂。《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载:“永州零陵郡,中。土贡:葛,笴,零陵香,石蜜,石燕。”“道州江华郡,中。本营州,武德四年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二县置,五年曰南营州,贞观八年更名,十七年,州废入永州,上元二年复置。土贡:白苎,零陵香,犀角。”史书中的这两段记载,说明唐代永州零陵郡与道州江华郡有一个分分合合的情况,两个州在土特产贡品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零陵香。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药议》: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閒如小铃也。沈括认为兰蕙就是零陵香。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言:零陵即今永州,不出此香。惟融、宜等州甚多,土人以编席荐,性暖宜人。他认为零陵不出香草,多在广西融州、宜州。其实,汉代零陵旧治在今全州,东汉时移泉陵(今零陵)。那时候的零陵郡域跨越今湖南的永州、邵阳、娄底、衡阳西部和广西的桂林,皆为零陵郡属地。范成大又言,(江苏)镇江、丹阳皆莳而刈之,以酒洒制货之,芬香更烈,谓之香草,与兰草同称。所以,今人又呼其为广零陵香。实质上,范成大将零陵香不仅扩展到了自己家乡一带地域,而且将这种薰蕙香草在名称上扩展为广零陵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零陵香》﹝集解﹞引苏颂曰:零陵香,今湖岭诸州皆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如蔴,两两相对,茎方,常以七月中旬开花,至香,古云薰草是也。根据蕙草(《别录》)、香草(《开宝》)及李时珍的查勘,古者烧香草以降神,故曰薰,曰蕙。薰者熏也,蕙者和也。零陵香草产于江南,在零陵必然有所依托。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零陵城不大,东门在现在的永州五中旁边,北门在零陵汽车站旁边,西门在今大西门尚有遗迹,南门在永州三中旁边。蘋岛斜对岸早已是在零陵城外,植被丰富的缓丘山地上,当年到处都有这种香草。柳宗元笔下记载的香零山,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写照。

奇怪的是,近些年人们将零陵城东方潇水河中的香炉山称之为香零山。刘继源先生《柳宗元诗文研究》一书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清朝中后期各地盛行的滥造“八景”风。因为,从唐代柳宗元到明代徐霞客,对香零山包括香炉山的指认都非常清楚。就是清代的几次永州府志修辑,其城区图对香炉山有明确的标记。我见过的民间《莫氏族谱》也有这方面的佐证。这是民国17年瑞梅堂的石刻本印刷物,记叙了莫氏一族从道县迁徙来到零邑楚江墟定居,其前后500年间这一支族人丁的变化。这部极为普通的族谱中,收辑有“永州府图”,图绘永州城东方潇水河中的小岛是香炉山,而不是香零山。

辩证香零山,回归香炉山,其实是一件既简单又明确的好事。今蘋岛斜对的东岸是一片原生态的缓坡林地,我曾经以市人大代表建议方式,呼吁将此处定名为香零山公园,而不是毫无营养价值的“西瓜岭”,并相应恢复种植一些兰蕙零陵香草。同时,将亭亭玉立于零陵城东潇水之中的小岛回归香炉山之名,名实相副,正本清源,“日照香炉生紫烟”,古有李白诗句壮其行,今有“香炉烟雨”正其名,何乐而不为乎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