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研究全球变暖(北冰洋10米深水下实验室里呆半年)

想象一下,如果人在北冰洋10米深的水下研究基地里待六个月,会经历些什么呢?是不是很可怕?不过,法国一名叫做艾儿本的冒险家,就计划这样做。如果他能够筹得1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724万元)的资金,那么他的这一项目将于2025年启动。

物理学研究全球变暖(北冰洋10米深水下实验室里呆半年)(1)

(法国冒险家艾儿本,计划在北冰洋10米深的一个水下研究基地里待上六个月。)

24米长2.3米高,可以看到大海的全景

英国《每日邮报》12日报道,这位45岁的冒险家,希望他这个创新海洋学和空间研究基地,能够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他还希望追随已故海洋学家雅克·伊夫·库斯托的足迹,对海洋本身有一个新的认识。

1965年,库斯托在法国圣吉恩·卡普·费拉特附近建立了一个水下研究基地,海洋学家们在那里住了一个月。艾儿本11日告诉《泰晤士报》,“由于新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延续库斯托指挥官的目标。”创新海洋学和空间研究基地的尺寸为24米长,高度约2.3米,前方可以看到大海的全景。

物理学研究全球变暖(北冰洋10米深水下实验室里呆半年)(2)

(研究基地模拟图。)

尽管其确切位置尚未确定,但在秋季结冰之前,研究基地将降至海面以下10米。“六个月后,它将开始融化。“我们想做的是在海底度过几乎整个季节,在冰下生活,”艾儿本补充道。他说,这将使科学家能够体验“有点像母亲肚子里的胎儿”的环境。“事实上,我们将是第一批生活在北冰洋中心地带的人,”他解释道。

物理学研究全球变暖(北冰洋10米深水下实验室里呆半年)(3)

(虽然研究基地的确切位置尚未确定,但在秋季冰开始形成之前,研究基地将降低到海洋表面以下10米处。)

这项为期六个月的探险称为“生物分解任务”,艾儿本和他的团队在以循环空气、水和能源为生的同时,还将测试尖端技术。

“我将和我的团队一起,在北冰洋下进行几个月的封闭生活。”艾儿本在他的网站上写道。“由于北极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四倍,因此我决定进行一次冒险,创建第一个专门用于科学技术的水下海洋学和空间研究基地。”

艾儿本补充道:“这个基地实现了几个目标:可运输、模块化、可扩展和持久。在大气压力下,这个栖息地固定在大约10米的深度,尽可能自主,将能够容纳四名生物试航员的船员六个月。”

物理学研究全球变暖(北冰洋10米深水下实验室里呆半年)(4)

(艾儿本和他的团队测试尖端技术,同时依靠回收的空气,水和能源生活。)

基地可能为太空任务做准备

艾儿本还认为,创造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可能对空间机构有益。他说,他最终将邀请宇航员使用该基地,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恶劣的太空环境做好准备。这个基地还将使人们能够模拟舱外环境,为今后可能的太空任务做准备。

物理学研究全球变暖(北冰洋10米深水下实验室里呆半年)(5)

(研究基地内景图。)

“我们将于2025年底出发,前往科学和明天的世界。”艾儿本说道。这位勇敢的冒险家想在地面上建造第二个基地,这样水下实验室的人员就可以全天候与支持团队联系,同时还可以创建一个“会议泡泡”水下舱,作为两者之间的中介。他说,这样就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把医生送到实验室。记者也可以访问基地采访科学家。

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艾儿本,迄今已通过企业捐款筹集了该项目估计成本的10%左右。如果他设法筹集到剩余的资金,探险队计划于2025年开始。这位冒险家在11岁时开始深海潜水,此前在北极冰层下潜水了45天。

世界上伟大的冒险家和博物学家之一:雅克·伊夫·库斯托是谁?

50年前,雅克·伊夫·库斯托为人类创造了第一个水下栖息地,并带领一支海洋探险家团队首次尝试在水下生活和工作。

1963年,这位海洋学家和他称之为“潜水员”的六名潜水员,在苏丹港附近红海的一个名为“康舍尔夫二号”的海底实验室里呆了30天。之后,他创作了一部获奖纪录片《没有太阳的世界》,讲述了这段经历。

在彩色电视还是一种新奇事物的时候,他在20世纪60年代热播的连续剧《雅克·库斯托的海底世界》也向人们介绍了海浪下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

当时,他的研究船“卡利普索”与阿波罗飞船一样著名。1997年6月25日,库斯托在87岁生日两周后死于心脏病发作。

(通讯员希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