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豪放派破阵子赏析(薄慕周先生破阵子)

破阵子·教坛记忆 薄慕周

四十年来演讲,夜万千日雕琢。民崽龙楼成檩柱, 粗女朝堂变凤娥。育人挺快活。 歌赋篇篇鉴赏,诗词句句斟酌。心系家国高雅曲, 文颂山河正气歌。一生都乐呵。

宋词豪放派破阵子赏析(薄慕周先生破阵子)(1)

薄慕周先生是我仰慕的诗友之一。其诗风淡雅,诗情丰沛,蕴藉深沉。语言通俗明快,简约疏朗。是我爱读的一类。这首《破阵子·教坛记忆》是首抒情寄怀之作。全词以先生四十年教学经历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所历、所感、所悟。上片叙情,下片感怀,情怀交融,豪气洋溢,感发外露。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赋比兴相结合的手法,达到感己感人的美学效果。

“赋比兴”是中国诗词写作的基本方法。钟嵘在《诗品》中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意思是,要了解这三种写作诗歌的方式,斟酌它们的用途来运用它们。他还说:“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诗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就是说:如果你只用比兴来作诗词,由于不直说,诗词的意思就太深了,就容易不通畅,不容易使人理解;如果你直说,诗词的意思,就太浅了,太浅了,就容易散漫。所以,诗词的形象和诗词的结构一定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感发的作用。 薄先生这首《破阵子·教坛记忆》上片以赋体入句。首二句“四十年来演讲,万千日夜雕琢”,是六言对句。用白描手法写四十年来教学的刻苦、认真。“雕琢”二字,特显功力。四十年每一堂课熔铸着诗人,万千个不眠之夜的“雕琢”。精炼的两个字,便将那作教案、批作业、审卷子等等、等等一切辛劳,都含在其中。下接七言对句“民崽龙楼成檩柱,粗女朝堂变凤娥”此对句平仄对仗,语辞对偶。诗人以比喻、反衬相结合的手法,表抒自己的教育成果。“民崽”、“粗女”乃草根族子女,而用“龙楼檩柱”、“朝堂凤娥”作比,比喻的跨度极大,强化的效果更明显。蕴含的教育者之艰辛和成就感就更大。一般人用“桃李满园”、“栋梁之才”比喻教育成果,而薄先生巧妙地将对比度加大。“民崽”成为“檩柱”,非一般檩柱,而是皇家“龙楼”之檩柱;“粗女”变凤凰,已够高尚的,诗人又使她成为“朝堂”的“凤娥”,朝廷、官府之“凤娥”,其地位更非一般人可比了。这里先生用反衬手法增强感应效果,使词作更有力量和气势。也为带出上片结句“育人挺快活”作好铺垫。为教育者“四十年来演讲,万千日夜雕琢”,换来的结果,而感到快活,岂不是顺理成章吗?再对比当年教育者所遭受的**、迫害,教出的却是“白卷英雄”来理解此句,你就会感受到这五个字的分量了。 下片结构与上片完全相同。诗人却笔锋一转,抒发其对诗词的情怀。首二句“歌赋篇篇鉴赏,诗词句句斟酌”仍然是六言对句,以六言律格。平仄对仗,语辞、句法对偶。与上片虾须格对应,形成双拽头句式。由于六言句双音节奏的鲜明感受,用于开头领起,且是对句,并排而进,更有异军突起,震耳发聩的作用。“歌赋篇篇鉴赏”表明先生尚读、好学,博学广闻的深厚学养,“诗词句句斟酌”点出诗人追求诗词之路,锤句炼字的刻苦精神。叠字“篇篇”“句句”的运用,进一步烘托出“鉴赏”“斟酌”力度、深度。下面紧接两个七言律句“心系家国高雅曲,文颂山河正气歌”构成的对偶句,使全词的思想情感又递进一步,宕开一层。使诗人的阐述从形式进到内容层面。“心系家国”是先生大爱的出发点,是诗情的来源;“文颂山河”则是诗人的落笔点。而“高雅曲”“正气歌”则是先生写作的风格和气势。结句“一生都乐呵”五字,说出诗人的达观豪放之气概。这个五言独句的收束,包容全词;扣应题目“教坛记忆”。同时还呼应了“育人挺快活”,使得全词前后照应,结构严密,情怀尽放。

薄慕周先生有“情理意,三柱论”的诗学主张。此词便是对其诗学主张的实践。其一,词中“情”是核心,是主要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从词的首二两句,已经融进了热烈的爱教育、爱学生的情感,第一个七言对句,便将这种爱推向极点。下片更是句句充满丰沛的爱,溢于言表,喷发而出。其二,词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两个五言独句,虽浅显明白,语言简约,却深藏哲理。“育人快活”的感受,深藏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哲理;“一生乐呵”告诉读者的是:只要有梦,有追求,有对祖国的大爱;才会有“一生乐呵”的道理。其三,此词意象鲜明,如“民崽”“龙楼”“粗女”“凤娥”等意象,在反衬手法的表现下,这些草根族的子女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形象跃然纸上。该词意境恢宏,虽用语浅显,境界则不低,尤其在表现对祖国的大爱和诗词的追求上,给我们美的享受也是明显的。 这首《破阵子*教坛记忆》具有句式简明的结构,气势豪壮的大气,开阖自如的风格。通篇皆由五、六、七言律句构成。该词为双调小令,62字10句6平韵。上下片各5句3平韵。就其句式及用韵排序而言: 上片为:六,六。(韵)七,七,(韵)五。(韵) 下片为:六,六。(韵)七,七,(韵)五。(韵)

首先,通篇看,上下片前边四句皆为双双对句排比而进,声势颇壮。最后以五言独句作结,给人以收束感,从而使全词格局达到完美的统一。 其次,“双拽头”结构是该词调的重要特征。上下片第一、二句“四十年来演讲,夜万千日雕琢”;“歌赋篇篇鉴赏,诗词句句斟酌”皆是六言联起式,且对偶。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递进性。强化了全词的声势。 再次,接下的七言律句,上下片又各自构成一联。“歌赋篇篇鉴赏,诗词句句斟酌”(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心系家国高雅曲,文颂山河正气歌”(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四个律句皆为“仄起式”,在七律中称为“拗联”,但在词中却可对偶,这是有别于七律的地方。每联中,后一个七言律句第五字可改为平声,变为“平仄平”,成“古风尾”,称“两头翘”,给人以跌宕感。这种格式用与不用,根据内容和行文需要。薄老师在此词中未用,也属正常。

拙文到此打住。有点“孔圣人门前卖百家姓”,不知天高地厚了。望薄老师谅解。疏漏谬误之处,还望批评斧正。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