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

巴蜀符号“手持镞纹”新解

王兴堂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1)

摘 要:仪陇县文管所馆藏一件巴式柳叶形铜剑。剑身一面阴刻“手持镞”纹。剑上巴蜀符号图语初步解读为巴族新首领正在举行即位就职仪式,并进行誓师阅兵,意谓新首领将带领巴族尚武擅射的勇士去征服其他部族。

关键词:巴式铜剑;巴蜀符号;“手持镞”纹

在仪陇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于文管所文物库房中发现一柄战国时期巴式铜剑。其平面呈柳叶形,剑身较宽且薄,剑茎无格,中脊隆起明显,横截面为菱形。双刃口线交锋处呈弧形向内微收,剑刃有若干小缺口,刃上部边沿有锉磨的痕迹。剑柄上有二圆形穿,一穿在柄首端正中,一穿偏向柄前脊一侧,便于用木条接成很长的柄部。叶长30厘米,通长39.3厘米,基部最宽处4.6厘米。剑身一面铸有虎形纹,一面刻“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2)

”。本文对仪陇巴式剑所铸巴蜀符号进行试探性解读,以期得出合于或近于历史实际的解释。

根据考古材料可知,巴式剑或戈等兵器多见“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3)

”纹和“ ”纹相联作图。目前学术界对“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4)

”符号组合的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在命名方面,巴蜀文化的研究者习惯称之为“手心纹”。最早提出“手心纹”说法的是卫聚贤先生,他将此符号解释为“得心应手”[1],但未具体说明这个“手心纹”的具体象征之意。邓少琴先生认为“心”纹即天文学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蜀人称帝星为杜宇君。邓先生虽将“心”纹与杜宇君相联系,但对“手”纹未作解释。陈宗祥先生通过对川西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认为“手”纹为制刀者的标记,也是族徽;“心”纹应是白海螺,心手纹合在一起可会意为“白海螺族的制刀匠人”[2]。按此推理,所谓以海螺命名的氏族部落应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可是在四川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却尚未发现白海螺。陈先生的立论当获得考古材料的支持方可成立。徐中舒先生考订“心”纹就像含苞未放的花蒂,说是葩的象形字,而“手”纹则象肱形,心和手合在一起表示统治者“心腹股肱”之意,并进一步推测使用刻有手纹图形兵器的人应是掌权者或者骁勇善战的勇士。[3]蒋孟先生吸收一些学者的推论,认为手纹代表举手致意礼,尾尖桃形纹代表本族先祖或神灵,两者组合出现可理解为向先祖或神灵诚心致意并祈求,期望得到庇护,福佑族人安康吉祥。[4]

笔者认为,合理推测巴人刻“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5)

”的真实用意,应将此纹饰置于巴蜀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特定环境下讨论。从巴蜀地区相关考古材料统计分析,“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6)

”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以矛﹑剑和戈等兵器为主的青铜器。兵器在战争中自然是用于刺杀敌人和自我防卫,这样“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7)

”就可以理解为大概与征伐相关;但兵器上的“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8)

”也会因与其他组合的图纹不同而改变意义。在考古出土文物中,我们发现“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9)

”纹和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10)

纹普遍刻画在一起,以一个整体的形式相携出现。再者,“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11)

”铸于青铜器物上,与其相对的另一面,则多数会与波形纹﹑虎形纹或蝉形纹等图案共出。仪陇巴式剑上“手”纹前臂与后臂呈曲肘状,四指并拢,姆指上翘,指向箭镞形符号。笔者认为,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12)

符号其形更接近“箭镞”纹饰,其形可以理解为伸手握箭或抽箭欲射,而“手”纹和“箭镞”纹饰组合可能代表巴人英勇尚武之意。这一现象正与史籍中巴人劲勇善射的相关记载相符合。

在古籍文献中不乏巴人善于弩射之术的描述。《后汉书》记载,廪君率领族人向南迁徙,与盐水女神交战,“伺其便”射杀盐水女神,建立夷城巴国,说明巴人精于射术。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时有巴郡阆中夷人,能作百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华阳国志·巴志》言:“(板楯巴)专以射白虎为事”,说明板楯巴极为擅长射箭之术。重庆合川发现东汉石室墓,[5]墓室内的一幅石刻画像描绘一人弯弓射虎的状态,这与巴人射杀白虎的故事相契合。成都百花潭中学战国十号墓出土一件水陆攻战铜壶,[6]第一层左面一组为竞射图,图上方有一建筑物,其中有两人并射,一个引弓待发,另一个刚刚发弦,箭在候道[7]空中飞过。图下方另有五人,有的执弓挟矢,有的徒手,作准备竞射的样子。四川省博物馆发掘工作者认为,巴人两支系廪君蛮和板楯蛮均擅长射箭之术。为研究方便,这里暂将剑刻“手”纹与右侧“箭镞”合称为“手持镞”纹。

剑身一面在巴蜀符号组合体下铸虎形纹饰,另一面刻“手持镞”纹,即在一个生死轮回的图语下出现一只猛虎和抽箭欲射的符号,其含义耐人寻味。笔者臆测,巴式剑两面图案应该相互关联,皆记载同一个仪式或活动。前面提及的巴人祖先廪君死后,他的魂魄会化为白虎,仪陇巴式剑所铸白虎即可能指代廪君。由此,剑上所刻图语应理解为是对巴族新首领即位就职仪式的现场描绘,新首领继承权力的合法性必须由祖先廪君赐予,而白虎被巴人认为是廪君转世,可见白虎在这个仪式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笔者认为,在仪式的开始巴人有可能举行隆重的祭祀祖先廪君的活动。在就职仪式进行中,巴人新首领为显示权威和地位,将继续进行誓师阅兵。“手持镞”纹表示擅射的巴人提箭在手。这或许意谓着新首领即将带领骁勇擅射的巴族士兵以武力去征伐鄂西﹑川东地区,通过战争为巴族人民寻找到适合生存的土地,最终建立巴国。

注释:

[1]《说文月刊·巴蜀文化专号》第三卷第七期,1942年。

[2]陈宗祥:《巴蜀青铜器“手心纹”试解》,《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1期。

[3]徐中舒:《巴蜀文化初论》,《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2期;徐中舒:《巴蜀文化续论》,《四川大学学报》1960年第1期。

[4]蒋孟:《会说话的远古南封印——巴族青铜器上的“手心纹”》,《艺术与设计》2012年第5期。

[5]重庆市博物馆、合川县文化馆:《东汉合川画像石墓》,《文物》1977年第2期。

[6]四川省博物馆:《成都百花潭中学发掘记》,《文物》1976年第3期。

[7]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付紧急情况而修筑的道路。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候道,伺候边上紧急之道也,今沿路列置烽台者即候道。”

作者单位:南充市顺庆区文物管理所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13)

仪陇巴式剑

古代几何纹饰寓意(巴蜀符号手持镞纹)(14)

巴式剑局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