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

2022年4月4日星期一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1)

草洼西山上的春日桃花

气象

轻寒的罪与赎

春日最残酷的映照,就是轻寒。

山麓底地上的苹果园里,苹果花苞看到苍岭沟谷里山桃醉人的粉红,水汽连着温热的气流涌起一阵阵冲出地表的暖意,一簇簇苹果花便在枝头忍不住开放,就如人洋洋自得地拥有。

三月末,有几日,站在院子里,看高高的灰云中间北迁的黑鸢,能够一直站着看上半个钟头。想起和朋友在春日的暖流中去北京香山背后的北望山专门看鹰迁徙的日子,那个时候,鹰沿着气流从我们的脚底下如同踩着飞剑的仙人,鹰的翅羽上的斑纹近得几乎用手都能触摸,看着一批又一批的苍鹰从身旁飞过,我们幻想着鸟羽、弯月般的嘴喙和笃定悠然的黑玉之眼成为了自己飞翔的工具,我们从下午两点多一直等到四五点鸟儿过境狂潮的到来,看到普通鵟、雁隼,甚至还有金雕,心情多么激动。我站在院子里,不管如何尽力,都无法看清穿云箭一样盘旋着又恍如静止的鹰鹞,它们盘旋着,逐渐压低气流,一只、两只、三只……围着一个中心转动,好像在追逐和驱赶某种无形的猎物。

山间盛开的山桃就是这轻寒未来之前的罪人,它的灼然呼唤,让早春的桃花、李花、杏花、苹果花,甚至见到一棵梨树枝条上鼓起的花苞,一齐中了暖春的骗局。花事及早到来,对那些轻佻的不设防的盛开是怎样一种无情地摧残?

云端压实了的高压气流窜出山谷,地气涌动,肆无忌惮,冷风借着未尽寒意,很快在大气里占了上分,不同气流的激变,引出春风多变的序曲,明丽的春风,多变的春风,如同浪子,如同诡辩之徒无情的眼神,它一个动作就让那些美得惊人的花瓣的娇颜抖抖索索,恐惧得过早枯萎凋零了。

早上晨露打湿了草茎,我穿上厚一点的冲锋衣随凤山顶上阳光投递在草洼西山上金色的阶梯,一阶一阶走上山。果园里,早春桃花盛开的锐气,被夜晚轻寒的无情劫掠,一地的粉红里尽是怅然,可能还有我所没有听到的一朵朵花儿在无声哭泣,为此春无果,为着急和早来的轻狂,为花心上无处安放的愧疚。

轻寒扫落无数粉红,轻寒的注脚谱写在花儿凋零的五线谱上。

借着春分轻寒的警告,整个草洼西山包不住的绿意开始推开浮尘一样浑浊灰黄的枯草,冬日笼罩的最后一层罩子,正被这轻寒的春风在草洼西山上劈开的一道道绿色的河流中破碎无痕了。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2)

院子里的第一场春雨

物动

春雨,是甘露的……

春日雨水里,包含着一个充沛的欲念:沃。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自存。

雨之滋润里,寄存着温饱、甜甘和满足。

这便是春雨的新声。

干燥的土壤之于春雨的覆盖,如同天国的乐园。人心里苏醒的趣味,心志的果决,所形成的理想的牵引,就如同整个大地在春日饮到春雨时形成的满山瓜果飘香百花齐放的心念。

一个沃字,道出了水使万物妖娆的目的。每一朵花,就是一滴春雨的应许之地;每一片绿,就是一滴春雨在时光里要建成的新城。

人们走动在草洼西山的山道中间,那么朴实,那么勤劳,那么茫然,那么充满了开拓的野性,这一切,也是因为春雨打湿了尘埃,让尘埃从分崩离析,到紧密坚实。

每一个春天,在春分到清明中间,雨意飘摇,如同祈祷。

倾听这祈祷声,

是甘露的……

甘露的……

甘露的……

青草被唤醒的圣洁,点燃了草洼西山的荒野。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3)

狂风之上的黑鸢

唉,是狂风席卷,大雨之前的征兆。

天气预报这么说时,空气里有一种紧张不安的宁静,仿佛这春天有什么东西要破卵。

狂风来之前,北方屋顶的一角停了一只鹞子,这只鹞子只有鸽子般大小,其毛色和时常飞来屋顶的斑鸠很容易混淆,但它尖利弯曲的嘴喙,显示出鸟儿锐利强横的个性。

若是狂风来时,大地会不会分层,到很难琢磨透。

但天空是会分层的,底旋的地面上,尘土飞扬,似乎冬日雪被之下藏污纳垢的一切,都是洁癖狂一般的春风所不能容忍的。中天之上,地面上扶摇而起的旋风的余波还在展开一份撕裂。而在更高的天上,在狂风之上,我想着,狂风应该如无法驯服的烈马,而任凭这烈马纵蹄,狂烈之锋上,黑鸢盘旋在狂风的顶端,仿佛停在静止的星空深处,停在生命动荡的宇宙中心。

我很喜欢这样的黑鸢,喜欢它对风的掌控,喜欢它顺势而动的悠然。

为写作的一点狂想,就是成为这样的一只停在狂风之上的黑鸢,停在一切激变和可能性包容的边界上。就如同狄金森的诗里所说的:

我栖息在无限的可能里。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4)

风俗

追溯清明节

今日被看做重要节日的清明节,其实是古代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三大节日的融合。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办理父母丧事,虔诚纪念远祖先人,民德就会淳朴敦厚。这里所谓的“慎终追远”,更要追溯远古纪念黄帝的“上巳节”上。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病),为大絜。”是月指三月,三月的第一个上巳日,远古的巫师要在水边执行祈祷祓除的祭祀仪式,然后以水沐浴,祈愿这一年能去病除灾,有福祉降临。上巳日多和三月三重叠,因此到汉朝,就定了三月三为上巳节。

上巳节的情景,《论语·先进篇》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诗经·郑风·溱洧》的描述更为具体:“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cú)’。‘且(qiě)往观乎!洧之外,洵(xún)訏(xū)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可见上巳节不仅大洁,而且迎春起舞,是青年男女们的狂欢之日。可见,古代上巳节并非一个哀伤凄婉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于远古的“禁火节”,上古时期,火种的安全,对一个部族几乎具有决定发展、强盛的重大意义,为了保持对火种的敬畏和接续火种的安全,每到寒食节,就要熄灭旧火,点燃新火。对火种熄灭和点燃因此成为了部族非常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古时熄灭旧火和点燃新火,都要举行重大的祭祀仪式,因此古代的寒食节不止一天(有三天、五天、七天的多种说法)。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的内容里加入了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据说重耳在逃亡路上,追溯他的门人介子推割股之肉,救重耳于生死,重耳即位,为晋文公,晋文公为报恩介子推,期望介子推能入朝享受俸禄,作为隐士的介子推为躲避晋文公,背母藏入深山,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出山,却意外烧死母子。晋文公大哀,将冬至后105天作为纪念介子推的节日,这一天举国禁火,吃冷食以纪念忠贞。这一天多数时候与寒食节重合,因此寒食节的意义又有了新的延伸,悲戚哀婉的气氛加重了。

汉代的寒食节,有些地方甚至要禁火一个月。到唐代,法定寒食节有三天,分别为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在古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和“小寒食”这一天重合度非常高,在节气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清明节。宋元时期,上巳节和寒食节的影响日渐削弱,而融合了三大节日的清明节开始形成,成为了踏青、郊游、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并一直延续至今。

晚唐杜牧的《清明》绝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大概是在那个春日暮雨行在路上的瞬时片刻,怅然哀婉的心意在杜牧心里自然生发的,其实是上巳节来自远古厚重的历史沉淀,是寒食节慎终追远星火相继的生命生发,是清明节上伤情断魂的纪念追思。是壮哉的杜牧的灵魂,映照着清明节气一份厚重明朗又黯然神飞的心意,万物轮转,春雨连绵,整个中国人的清明节,便在这一天,摆脱一切羁绊,诞生出一个成熟圆满的春意来。

思火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5)

许倬云先生正写《西周史》的时期

“师”的原义

读《诗经》遇到很多展开想象的障碍,比如“师”,主要还是乐师这一维度上一种职业的职能。

许倬云《西周史》记录,“师”的原义,在金文中每以师旅的意义出现,尤其以周八师、殷八师为常见,殷八师是殷人降周的军队编制而成,周八师则是以周人自己的军队编制。可见,西周初期,“师”的意义是军队长官。

日本人白川静认为,殷人编制的师旅,因为继承了殷商先进文明的遗产,对后进周人,不仅负责战斗的任务,队伍里的长老也要负责宗教圣职和教导周人青年贵族的工作,于是在师氏(军队长官)之外,师兼具了德教和音乐教育的职能。因此,师的长老,因兼职的变化,又从领军,分化出了祭祀与教育的功能。到后世,逐渐分化出了师旅、教师、乐师三种意义。

由此可知,西周朝廷上,显然有专门司职音乐的乐师。

这乐师与《诗经》失传的吟唱和古代六经中的《乐经》一定有紧密的关联。即便作为六经之一的《乐》失传里,但我们也可以通过想象,尽可能进入《诗经》的现场,打开《诗经》的本意世界,余音绕梁,千年不绝于耳的《诗经》,其意义对中国人情感和心志的注解和塑造,显然是不简单理解的。

神性?人性?情理?志取?每一个点上,都必然有《诗经》的在场。

——读许倬云《西周史》笔记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6)

中国政府制度变迁之肇始

西周在天下安定后,王朝的政府就开始制度化。承袭自殷商的世官(常称世袭)制度给周人的贵族以充分共享政权的机会,其中的史官系统(包括了祝(祭天)宗(宗庙)卜(占卜)史(记录王室家事、内政和外交)和乐官),由于起承受知识的圣职性格,成为王朝政府中的专门人才,举凡典故、记录与档案方面的事务,王室必须仰仗他们的服务,这一系统里,多是继承自殷商的士人,这些人成为西周官府幕僚的主体。

到西周中期,国家政策政府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世官系统逐渐起了变化,在公元前841年开始周召共同主政的共和时期,这一时期出土的毛公鼎铭文上,明确可见政府组织的变迁。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舀(宫内官职名)由太卜出任军中司土,程伯休父由史官任领军大将,可见内政人物出任政府要职。

陈梦家认为,史官系统的分化,又由于史官经常在王的左右,变为了王的私人幕僚,内史一名即由此而来。由此,使内史部分成为最有权力的机构。卿事寮,即外史,就是所谓的府中;太史寮,即内史,就是所谓的宫中。这就形成了中国各个朝代政府权力内朝(宫中)与外朝(府中)的区分。

整个中国政府制度演变的趋势,常由内朝逐渐夺取外朝的权力,导致国家内乱而发生王权变迁和朝代更替。这种宫中与府中的分野,肇始于西周中期。

——读许倬云《西周史》笔记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7)

牌楼村口即将开败的白玉兰

诗语

关于寻觅

关于诗的寻觅,就是寻觅人。如果抛弃了人,诗就只剩下了躯壳,不再有诗的生命了。

关于永恒的寻觅,也就寻而不得,阿根廷的幻想家博尔赫斯写道:

我住在你那里,却未曾抚摸你。

我周游了你的疆域,却未曾见过你。

在人的本体性未曾诞生之前,一个人面对世界给予自己变化的选择,不会有如此强烈地荒凉感、空旷感和惆怅感。

当一个人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就立于宇宙的中心时,世界除我之外的一切都成了一种投影。我们按这样的方式思考和感受一切,很自然就会在心里诞生出诗念来。

诗人生成的那个围绕他生命的强大自我,都是因为意识到了自我旋转的核心,并在这个核心里又重新诞生了一次。每个诗人都拥有两个母亲。

从周围世界的投影中获取陌生感的回应,获取熟悉感的扩张,那种滋生于生活又在精神的感念中涌动而起的澎湃,说的简单粗略一点,就是寻觅自我的喜悦,就是诗本身。

诗人立于世上的根本就是如此——纯粹的意念和难以抑制的喜悦占取了人生而孤独的疆域。

诗人都是从大众中来的。大众以生活为圆心,他们很自然地寻觅物质之柱立在时空里的安稳,生殖延续的快乐将幸福本身从社会认同的反应中聚集并众声和鸣起来。一事一议和利益交织的社会网络灌满了欲念的江河。自我的展现对大多数生活者如不合时宜的恶趣味,自我只有极少数时候才显得重要,就是当雄狮的领地被侵犯时,那种攻击的自我会瞬间形成锐利如穿透血肉不留痕迹的神矛。

为了让身体成为良好生活的本钱,我时常从草洼西山爬上爬下。如果走的快的话,会气喘吁吁,但身心愉快。遇见熟悉的村民,会想起生活和社会的人际之网,这网里有小说的城池。空旷山峦上,若只有花草树木,只有风声鸟鸣,自然的寂灭和枯荣,时空节气罗盘一样的转动,会一点一滴占取我的意识,我因此会去想秦安这座小城里无穷无尽的财富,去想街头巷尾村落矮墙中间每个人每一物都为了在时间的荒野上好好活着竭尽所能,那股寻寻觅觅的莽荒之力从每一个个体身上弥散、凝聚,构成了世界、国家、地域闪亮又无声的一个局部。

眼前所有的寻觅都没有留下痕迹。

正如同万事万物各自寻着自己的轨迹顺道而行。

遇到博尔赫斯所说的这句诗时,突然觉察,我四十多年生命里的甘甜苦涩,都在写着同样的句子,全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片小文15分钟就写成了,但需要四十年才能寻到。)

致敬最可爱的人铃音 2022年日记铃音六部(8)

草洼西山的一角,也是地球上的一个小黄斑

幻云

地球的大小

我睡觉的时候,地球好像无限大,这个急速旋转的球体上,我是一小块土黄色的痕迹。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离开地球飞向太空,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我不知道读了什么书,竟然在睡梦里梦到了地球的转动。我的爱与恨的尺度半径都没有离开过地球,那么在梦里,飘到太空中去的那点挂念与弥想的思绪如何生成?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我在网络上搜索,系统突然就给我推送了尤里·加加林的事迹。

翱翔太空,回望地球,尤里·加加林说,他看到全景的地球,看到地球真正的大小,强烈感觉到,“你会发现它小得不适合冲突,大得足以合作。”

心里想到其大,便是为了协同合作。

心里想到其小,便是起了争夺与冲突的念头。

可能也是读许倬云先生的《西周史》,又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因为思考冲突与合作的人类史变迁,才会远远踩上远观地球的视角,才会在梦里感觉到地球的唯一、独特与神奇。这种梦里超然的幻觉,其实并不是幻觉,现实之根让它从思维的黑土里不可遏制地生长出了枝叶根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