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陋室铭)

【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陋室铭”既是对陋室的歌颂,也是对陋室主人的高尚品德的歌颂。

【课文解读】

这篇铭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明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与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陋室铭)(1)

前三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四至七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淡泊的生活情趣。八至九句: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陋室,惟吾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陋室铭)(2)

特殊句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陋室铭)(3)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答案】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答案】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案】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案】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案】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案】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0.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答案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12.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13. 本文体裁上属于流行于汉末到中唐的骈体文,请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说说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

【答案】句子大都是骈句,即两句对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需要打印的朋友请关注本头条号,私信发送关键词“ 陋室铭知识梳理 ”即可获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