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条例(覆盖率超半加强村集体)

广东省联社通过部署平台对接、推进平台建设、丰富平台功能等方式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广东农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服务和技术等优势,聚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强多方合作、加快部署对接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助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网络化、监管实时化、政策公开化,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2021年11月末,广东全省农信系统已对接当地“三资”监管平台的机构有69家,总开立账户16万户、存款金额1833.81亿元,覆盖的镇、村总数11.9万个,覆盖率达51.23%

部署平台对接,实现政银合作共赢

广东省联社高度重视“三资”平台业务,加强统筹规划,印发开展“三资”平台工作通知,开展业务培训,组织辖内机构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市、镇两级财政部门、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对“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进行一体化建设,主动承担平台建设前期的各类软硬件、服务器托管、培训等费用,对平台运营实行费用减免。

截至11月末,佛山、龙门、四会、翁源、惠东、德庆、清新等7家农商行已实现县、镇、村100%全覆盖。南雄、新兴、鹤山、顺德、雷州、遂溪、清远等21家农商行实现县、镇、村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建成“县、镇、村”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体系,“三资”平台电子监察功能得到强化,逐步打造成为农村的“大管家”。

推进平台建设,规范集体资产管理

广东农信通过平台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供数据全覆盖的金融服务、监管,实现平台资金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满足村账务中的业务结算、账户监控、财务管理、批量代发、资金查询等金融需求。

广东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条例(覆盖率超半加强村集体)(1)

例如,在顺德地区打造村居现金管理平台,推出财务电子化,线上资金增值等功能,有效提升村居财务效率。截至11月末,已开通现金管理平台共669个,占顺德全区村居总量比例达99.7% ;在开平地区大力推广“村财通”业务,授权各镇(街)“三资办”通过集团网银查询辖内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动态,采用“银政双监管”模式,解决村级财务公开不及时、不透明问题;在惠州市参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试点银行与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村集体保证金产权交易系统和三资-银农直连系统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对农村“三资”的“数字化运行 全流程监管 无盲区覆盖”

丰富平台功能,拓展金融服务场景

广东农信主动创新合作模式,通过依托营业网点、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等线下渠道,借助企业网银、集团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打造满足农村基本金融服务功能的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

例如,在清远市建立“QING财通”项目,全力配置“助农查询、助农存款、助农取款、助农贷款、助农转账、助农收款、助农缴款、助农缴费”八大助农金融服务;在中山市推出集体资产“智能收租”服务方案,实现集体资产物业收租线上化,解决线下合同管理、租金收缴及逾期催收等难题;在佛山市开展农村财务监管平台银农直联支付项目,通过开放银行平台,结合UKey身份验证技术,在保证农村集体资金得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实现农村集体资金结算的线上化;在梅州大埔运用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大埔县农村综合资产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化、便捷化、精准化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

下一步,广东农信将充分发挥服务地方、服务“三农”优势,加快开拓“三资”管理平台相关业务,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县、镇、村”三级农村集体的服务,全面提升合作黏度,推动“三资”管理平台全覆盖,带动业务全面发展。

来源:广东省联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