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

文/育儿知识树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1)

01

当年徐峥和黄渤曾经一起做客《鲁豫有约》,黄渤讲述了徐峥养育女儿的一个小故事。

在女儿徐小宝1岁的时候,徐峥就开始训练女儿的独立性,给她分床睡,让她自己睡一个房间。

有一次,女儿哭闹不止,徐峥听到了,但他没进去哄抱孩子,把门打开了一点缝隙,趴在门缝上看女儿到底能哭长时间。

陶虹想要去哄抱孩子,被徐峥拦住了:“孩子哭的时候,千万不要管她,闹一阵哭完就行了,不要惯着她。”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2)

陶虹没办法,但受不了宝宝的哭声,就到楼下去了。

不一会儿,家里的其他人过来想哄下孩子,也都被徐峥阻止了,“不行,一定要熬过这段时间,熬过去我们就胜利了。以后孩子就好带了。”

结果,徐峥刚说完,屋里传来“嘭”地一声响,随后孩子哇哇大哭。

徐峥被吓了一跳,赶紧跑进屋看,孩子不知道怎么地手抓着床边,自己爬了出来,重心不稳地头朝下摔下去了。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3)

陶虹听到动静,赶紧跑上来,看到孩子摔倒在地,心疼地不得了,把徐峥臭骂了一顿。

徐峥解释道,因为自己曾经看过一些养育孩子方面的书籍,书中介绍让孩子不哭不闹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不要理孩子,当孩子看到自己哭闹不起作用时,孩子就会减少哭闹的行为了。

不过,他承认自己太着急了,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

02

徐峥提到的这个让孩子减少哭闹的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的。

依据华生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孩子不需要更多的情感交流,孩子的行为可以被训练,通过不及时回应孩子来矫正孩子哭闹的行为,最终达到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的目的,家长养育孩子更省心、更轻松。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4)

这个方法曾经在美国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被一些中国的父母极力推崇。当然,约翰·华生本人也将这套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孩子养育过程中。

然而,这却让他的后代走向了不幸的人生。

他的大儿子雷纳,因为自己的情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患上了抑郁症,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他学习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专家,但也无法治愈自己的痛苦,在三十多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5)

雷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我追溯了从前的自己,从童年到婴儿,我发现我成长的过程是冰冷的、机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这或许是我人生痛苦的源头。

我的父亲在教育中,剥夺了我和我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础,或许他也没有意识到吧。”

华生的女儿玛丽沉默易怒,酗酒成瘾,也曾多次自杀,并且也将悲剧传给了下一代:华生的外孙女也对生命充满绝望。

而华生的小儿子一直流浪,没有工作,靠华生的接济才能生活。

这一错误的理论让华生自食其果,也许他在晚年时也曾后悔不已。

03

对于尚未学会表达的孩子,哭闹是他们表达需求的一个方式,如果没有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就直接任其哭闹,只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伤害孩子的情感需求。

通常,1岁左右的宝宝,哭闹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种:

(1)当宝宝有生理性的需求时,比如感觉到饿了、渴了、拉了,他们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向父母传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当宝宝想要睡觉,但因为某种原因,他无法入睡时,他们也会哭闹不止。这时需要父母观察判断宝宝哭泣的原因,从而满足宝宝的需求。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6)

(2)当宝宝生病了,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时,有些宝宝会哭闹得特别厉害,这时候的哭声跟饿了或者烦了的哭声不一样,可能更急或更尖。如果一个平常很安静的宝宝突然变得很爱哭,很有可能是因为生病了,需要父母们多留意宝宝的不同哭声,给宝宝更好的照顾。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7)

(3)有时候,宝宝仅仅可能想要大人多抱抱,他们也会哭,尤其是一些高敏感的宝宝,可能一刻也离不开妈妈的怀抱,谁抱都不行,这是因为高敏感宝宝天生的神经元不同,很容易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宝宝更难适应新的环境,只有妈妈的怀抱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

徐峥教孩子作业片段(1岁女儿哭闹不止)(8)

无论哪一种原因,宝宝们都在通过哭闹来传达自己的需求,只有当大人们满足了宝宝的需求,他们才会心满意足地停止哭闹。及时回应宝宝的哭闹,会让宝宝觉得时刻有人在关注着自己,被保护着,宝宝的心理才会处于健康、自由的状态。

而无视宝宝的哭闹,一昧地认为宝宝的哭闹是对父母的折磨和要挟,宝宝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慢慢会影响宝宝的性格、甚至心理健康。

不过,对于已经学会了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如果仍然频繁通过哭闹来要求家长满足自己的需求,父母才应该减少“一哭就哄”的习惯,正确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科学拒绝孩子不合理的哭闹要求。

04

因此,对于刚出生到1岁多的宝宝,在他们尚未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哭闹是他们向大人传递自己需求的方式,无需担心“一哭就哄”会惯坏孩子,而是应该在听到宝宝哭声的第一时间回应宝宝,给予宝宝及时的关注和充足的安全感。

在充满安全感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当他们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自然会减少哭闹的行为。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