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

本节课对应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部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文字版: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

同学们好,欢迎收看Five课堂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我们继续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的学习。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部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我们首先进入第一部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3)

(1)基本概念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用CB表示。

表达式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B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单位是摩每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4)

(2)注意

溶质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若题中给出的是质量或体积需进行相应换算;

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它特定组合;

分析溶质时要注意是否与水发生反应,例如Na2O溶于水后溶质为NaOH,SO3溶于水后溶质为H2SO4等;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5)

NH3、Cl2虽与水发生反应,但计算时仍将NH3、Cl2当作溶质;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

同一溶液的各种浓度(如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等)不会因为部分溶液被取用而改变。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6)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容量瓶的使用。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7)

(1)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容量瓶的颈部有刻度线,并标有温度和容量。

常用容量瓶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8)

检漏: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按住瓶塞将容量瓶倒置观察是否漏水;若无水渗出,将瓶正立后并将瓶塞旋转180°再次倒置观察是否漏水,两次均无水渗出则检漏完成。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9)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的一般步骤

我们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一般遵循一下步骤:

首先是计算、称量,计算并称量所需固体质量。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0)

然后是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1)

接下来是移液和洗涤,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轻摇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2)

再接下来是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平齐。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3)

最后是摇匀,塞好瓶盖,颠倒摇匀。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4)

所以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和摇匀。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5)

(3)注意

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一般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如配480 mL溶液应选择500 mL容量瓶;

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也就是检漏,并检查是否洗净;

注入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的下端应在刻度线以下;

容量瓶要在规定温度下使用(通常为室温);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6)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内溶解或稀释样品,而应在烧杯中进行;

由于稀释或溶解操作通常会吸热或放热,所以要恢复至室温后再倒入容量瓶;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要洗涤烧杯2-3次,否则会使浓度偏低;

定容液体物质时,量取样品的量筒内壁不需要冲洗;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7)

定容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仰视导致溶液体积偏高,而俯视导致溶液体积偏低。

容量瓶不能长期储存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8)

(4)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依据:根据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经过变形可得 =溶质质量/(溶质相对分子质量×溶液体积) 进行判断;

由于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不会改变,引起误差的只能是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改变所导致的。

根据实验操作,判断操作(或误操作)引起的是“m”的变化还是“V”的变化,以及是变大还是变小。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19)

我们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进行分析:

若称量时砝码和物品位置颠倒,并且在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使m减小,V不变,结果是浓度降低;

若称量时砝码和物品位置颠倒,但是在称量时未使用游码只使用了砝码,则m和V均不变,浓度也不变;

称量时间过长,NaOH潮解吸水,m减小,浓度降低;

用滤纸称量,NaOH腐蚀滤纸,其实就是部分NaOH与滤纸发生了反应,m减小,浓度降低;

NaOH溶液倒入容量瓶时溅出,m减小,浓度降低;

溶液未冷却至室温便注入容量瓶,由于溶液热胀冷缩的原因,引起V减小,所以浓度增加;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0)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m减小,浓度降低;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V增加,浓度降低;

而如果加水超过刻度,又用吸管吸出过量的水,引起的变化是m减小,结果同样是浓度降低;

俯视刻度会导致V减少,浓度增加;

而仰视刻度会导致V增加,浓度降低;

定容颠倒摇匀后水面下降,这是正常的,浓度不变;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1)

但是如果颠倒摇匀后水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则会导致V增加,浓度降低;

如果使用容量瓶时未烘干,有少量蒸馏水并不会影响定容结果,浓度不变。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2)

我们接下来进入3、相关计算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3)

(1)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思路:根据公式 =/ 分别求得气体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

对于气体而言,标况下可用 =/(. /) 来求得物质的量;

溶液体积既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气体体积,更不是两者体积之和,可以通过 溶液体积=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来计算。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4)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体积为V L,密度为ρ g/mL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M g/mol的溶质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则浓度c与质量分数ω的关系经过推算可得到:=/

在推算时我们要注意单位换算:ρ的单位为g/mL,V的单位为L,1 L=1000 mL,所以溶液质量m(溶液)= ρ·1000V=1000ρV,那么溶质的质量m = ω·m(溶液)=1000ρωV,代入公式即可。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那么=(·%)/=/。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5)

(3)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这里我们要注意,只有溶液为饱和溶液时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关系才成立。

若将100 g溶剂配置成饱和溶液,溶解度为S,溶液体积为V L,密度为ρ g/mL,溶质摩尔质量M g/mol,经过换算,浓度c与溶解度S的关系可表示为。

=/(( ))

需要注意的是:ρ是饱和溶液的密度,=((溶液))/=(S )/,而此时的单位是mL,而我们要将单位变成L才能代入公式,最终=(S )/×^-(L),代入公式即可。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6)

(4)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经过上述推导,我们便很容易得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和=/( )×%。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7)

(5)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问题

对于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若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8)

而如果两溶液是等体积混合的话,要根据溶液的密度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溶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小于1 g/mL时,说明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量取相同体积时,浓溶液的质量比稀溶液的小,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 (% %)。

常见这类溶质有氨水、乙醇等。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29)

第二种情况是,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说明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量取相同体积时,浓溶液的质量比稀溶液的大,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 (% %)。

常见酸(如H2SO4)、碱(如NaOH)、盐(如NaCl)等都属于此类溶质。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见题型(高中化学重难点)(30)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关注Five课堂 可以免费下载本视频以及课程配套思维导图,祝您学习、生活愉快,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