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

森林赐福于它们庇护的生物。这福气叫做健康。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福气。

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历史坐标,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

今天植树节,12本好书,读懂陪伴我们的树木。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2)

植树节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3)

1.《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

2021年1月中国好书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4)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5)

2.《怎样观察一棵树》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大自然经得起最仔细的观察,

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

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6)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3.《秘境里的奇树》

一场历时五年追寻奇树的环球冒险

探访60棵令人惊叹的树

与非凡的树木相遇

倾听树木的传奇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7)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秘境里的奇树》不会教你如何辨别一棵树,更不要说教你去种树,但是带领我们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一场以树木为中心的环球之旅。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8)

在书中,包括来自博茨瓦纳、马达加斯加、摩洛哥、南非、日本、斯里兰卡、土耳其、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地区的美丽树木,也涵盖了世界上最大、最老、最神圣和最古怪的树木。不如一起“爬上”这棵《秘境里的奇树》,去看看这个世界吧。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9)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0)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1)

4.《英伦寻树记》

在英伦大地上精选60棵树木

捕捉它们最令人着迷的瞬间

最高、最粗、年龄最老、濒临死亡

每一棵树都有着它们自己的独特面貌

共同勾勒出一片奇幻的英伦大地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2)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5.《树的秘密生活:它们如何生存,如何与我们息息相依》

光明书榜、《中华读书报》书榜上榜图书

新京报年度好书新知类图书入围图书

这是一本主要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

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

告诉我们有关树木的知识

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是怎样诞生的、树木的种类、生长分布及其成因;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存的,与周围的生物是怎样竞争与合作。

在书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树木,以及树木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本书所讲述的科学不像通常的那样,对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大加歌颂,而是真正体现了一种尊重的精神。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3)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6.《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2014“中国好书”

2014新京报年度图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国际作品大奖”

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

作者在“坛城”观察并感受到鲜活的雪花、苔藓、獐耳细辛、蜗牛、飞蛾、鸟、毒蛾毛虫、蚂蚁、蛞蝓等等,以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博物学、生态学、进化论的见解,阐述了生命的惊人多样性、精致性,特别强调了大自然中各物种之间的普遍共性关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坛城

两名西藏喇嘛手握铜质漏斗,俯身朝向一张桌子。彩色的沙子从漏斗顶端泻出,洒落在桌子上。每条细流都为逐渐扩大的坛城增绘了一根线条。喇嘛们从环形模型的中心开始,先沿着粉笔标出的印记描绘出基础轮廓,而后依靠记忆,对成百上千处细节进行填充。佛教的象征物——一朵莲花,位于正中心。外围是一座华丽的宫殿。宫殿的四扇门朝向绘着各种符号的彩色同心环打开,这代表着通向菩提之路。

坛城是对生命之路、宇宙以及佛教菩提的重构。人们从这幅小小的圆形沙画中,看到整个宇宙。

——《看不见的森林 · 序》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4)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7.《树木之歌》

2020首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2020新京报秋季书单

2020百道好书榜年榜

普利策奖入围作品《看不见的森林》作者的新书

以十二种不同生境下树木周边的声音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由树、人及其他生物构成的生命共同体。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5)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8.《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

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

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

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6)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9.《山楂树传奇——远古以来的食物、药品和精神食粮》

你相信吗

是山楂树把英格兰、美国、法国和中国等大陆的文明发展

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颗“全世界最繁忙的树”

一种效果卓然的象征物

一个未曾得到应有重视的物种的奇幻故事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7)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0.《全球森林:树能拯救我们的40种方式》

40篇短小的语言散文

40种树能拯救我们的方式

行文沿袭古老爱尔兰大地游吟诗风

将微型科学探险故事融入散文中

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院士

黛安娜 · 贝雷斯福德-克勒格尔

展开一个对现代人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主题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8)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1.《草木缘情》(第二版)

2015中国好书

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

《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十大好书

中版好书榜2015年度好书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

《草木缘情》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19)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12.《树梢上的中国》

(全新增订版)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

古树题材散文封笔之作

作者在修订原作的基础上,新增《徽饶古道坚强树》《徐霞客的丛林》《来自天国的枫杨树》等11篇美文,视野更加开阔,对绿色文明的思考也更加深邃。该书首版曾获文津图书提名奖,首届十大生态好书奖、中版好书奖等,此次增订值得珍藏。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20)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在晋、陕、蒙三省区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21)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高寒岭,其名“高”,海拔一千四百二十六米,为周边之最,由此向北直至外蒙古一马平川;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三十一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大约在孔子那个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经济区与农耕经济区的交会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长期以来,拉锯式地争夺留下的一大痕迹就是长城。从秦代到明朝,这个巨大的战争工事,不断地增修改建。从这里辐射出去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时长日久,它也竟变成了一幅版图,定格在高寒岭上。

我是2013 年初上高寒岭的。当时为扶贫开发,人们刚发现了这块沉睡的荒野。大家惊奇地奔走相告,说山上有一棵极像中国地图的柏树。我上山后也为之震惊。只见这棵柏树独立在山巅,于蓝天白云的背景上衬映出一幅逼真的中国地图,而它的脚下,千山万壑里全部填满了各种形状的松柏,郁郁葱葱,绿满天涯。我信造物有缘,凡自然之物形有所异者,必是上天情有所寄,理有所寓。于是便遍访当地人士,翻寻史志,搜求典故,以证其奇。

自那年上山之后就念念不忘,连续三年,年年来参拜,时时在寻思。柏树是一种很长寿的树种,在中国大地上三千年的柏树并不少见。我的家乡,太原的晋祠公园里现在还有周柏唐槐,小时常去摸爬,印象很深。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22)

那年,从宝鸡到西安,过周公庙,三千年的柏树更是成排成行。柏树性喜阴耐寒,专在背阴、积雪、崖畔处生长。其根或深扎黄土,或裂石穿墙,或裸露崖上,随山势地形奔突屈结,天赋其形,鬼斧神工,常是根雕的好材料。因柏多生崖畔,又俗称崖柏,生命力极强。其木质耐腐,且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所以古人常用来做棺木,以图不朽。其品种很多,有侧柏、圆柏或桧柏。高寒岭上的柏为侧柏,叶扁平如纸,片片成羽,厚厚地叠加在一起,成一团绿云。不过老百姓称之为降龙木,据说佘太君手里的拐杖就是这种木头。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而且竟与范仲淹、欧阳修等名人有关,这是我过去绝没有想到的。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23)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统一天下后,宋王朝的北部边界到此为止。但边墙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这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辽。夏、辽、宋,又是一部史上魏、蜀、吴之后的“三国演义”。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因为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靠兵变得天下的,所以宋代实行抑武扬文的政策,文臣带兵。

一般人都知道范仲淹、欧阳修的文章好,他们的名字永存在《古文观止》上,却很少人知道他们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上和大漠黄沙中。范仲淹的那首著名的《渔家傲》词,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有一个版本就名《渔家傲·麟州秋词》。词中紧闭的孤城即指麟州,就是现在的神木,距高寒岭不到二十五公里。

……

范、欧二人视察高寒岭是在庆历四年。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中学课本里读过的《岳阳楼记》,开头第一句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都属于当时的改革派和主战派。范仲淹与滕子京还是同一年的进士,曾被一同派到现在的江苏南通治海修堤,风大浪高,当时许多人想打退堂鼓,唯范、滕二人于海浪中屹然不动,互引为知己。

后来命运又把他们从东南沿线推到西北大漠,范在庆阳前线统兵作战,滕在当地任地方官,积极支前保证供应,交情愈厚。这时朝中的保守派找了一个机会,诬告滕劳军时多花了钱,要判他入狱。

范仲淹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说这样将会让前线的将士寒心,以后谁还替你守边?滕才得以免罪,但还是被贬到了巴陵郡。他到任后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这时他想到了两个出生入死的朋友,便分别给范仲淹和欧阳修各写一信,希望他们每人写一篇岳阳楼记。这实则是借楼明志,以记其壮。

一般人只知道江南水乡洞庭湖畔,渔舟唱晚中的岳阳楼,何曾想到这塞外的高寒岭,也是范、欧、滕三人友谊和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岳阳楼是一座人工的砖木建筑,是庆历改革同仁们的南方坐标,而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不过更珍贵的,它是一个活着的有生命的坐标。

岳阳楼是一件文物,版图柏是一棵古树,这又再次说明记录历史可以有三种形式:文字、文物和古树。而树木又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现测得这棵版图柏的树龄已971年,当地人说是范、欧来时所栽。这虽无确考,但这棵树的确是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的,也见证了庆历新政的改革派们忧国忧民、爱国报国的思想。

现在人们已在高寒岭上造了一座“范欧亭”,纪念他们的功绩。说也奇怪,我三次上高寒岭都是在深秋之际,每当我登高一望,看沟壑起伏万木萧条之时,就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范、欧是历史的天空烟霏云敛、天高清明之后才逐渐显露出来的人物,而这棵版图柏经历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写出一道道的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挺立在这里是国境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一千个春来秋去,它还在这萧条寂寥的高寒岭上守望着北疆,守望着历史。

……

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说青史。千嶂里,烽火台下翠柏绿。

节选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6年2月3日

《树梢上的中国》

(全新增订版)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新增美文11篇,著名作家梁衡先生

古树题材散文封笔之作

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

是活着的历史坐标

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

记录了中国大地上

众多古树的历史兴衰

我们一起去植树全文(我们与树的12本书)(24)

END

发现更多好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