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长相思吴山深(如此江山是胜游)

今日芒种,是梅雨季节的起始。我们接着聊聊南宋末年的大琴家汪元量的故事吧~

汪元量早年在南宋宫廷,目睹南宋的腐败和朽坏,以致亡国。(壁间岂无琴 | 南宋琴人汪元量(上))继而跟随三宫北上,过了十三年的亡国奴生活。当他宫廷里的朋友各分东西之后,他回到了南方的故土。(老子歌阑醉欲眠 | 南宋琴人汪元量(中))他在南宋末和北方时,所写的诗歌充满了家国之伤,悲痛深沉,记录了南宋灭亡、南宋皇室俘虏生活的各种历史事件,被称为南宋的“诗史”。

但汪元量以道士身份回到南方之后,过上了云游四方的生活,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多畅游江山的意趣。汪元量从北方的京城南归,回到家乡浙江钱塘,又去南宋故都杭州,再到湖南、四川,走了许多地方。

他经过不少历史景点,比如商朝忠臣比干的墓,四川的后主庙、琴台,南京的凤凰台。他在这些吟咏古迹的诗歌里,凭吊了比干、诸葛亮、项羽等等人物,把对家国的情怀化为对历史的慨叹。

汪元量长相思吴山深(如此江山是胜游)(1)

彭州牡丹(图片来自网络)

四川和湖南的山水颇多胜景,汪元量在游历这里时写了不少赞叹河山风光的清新、舒畅的诗歌,比如“江湖万里水云阔”。写四川彭州是“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作为四川人的老汪,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南宋时彭州的牡丹花如此有名,被称为“小洛阳”。

四川的宜宾、泸州今天还出产桂圆、荔枝这类湿热地区生长的水果,在南宋时也是。汪元量是夏秋季节到的四川,错过了彭州牡丹的花期,但赶上了荔枝上市。荔枝在当时的北方是稀奇的,而在这里,汪元量也可以学苏轼狂吃荔枝。

苏东坡是“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吃三百颗已经是夸张的手法了。但是汪元量更夸张,他说“锦荔戎州第一奇,大如鸡子压枝垂。金刀剪下三千颗,对客从容把酒卮(zhī 酒具)”。宜宾的荔枝是蜀地荔枝最好的,有鸡蛋那么大!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时代,这真是品质很好的大荔枝了。汪元量和朋友竟然剪下三千颗(老汪想这应该是非常夸张的写法……),而且还下酒……别致的吃水果法。荔枝味道也很好,汪元量说“泸戎颗颗甜如蜜”,似蜂蜜一般。

汪元量长相思吴山深(如此江山是胜游)(2)

宜宾荔枝(图片来自网络)

巴蜀的山川风貌,不同江南和漠北,汪元量学习李白,也写蜀道的艰险,“蜀道难行高接天”。他写四川阆中的山水是“锦屏山水天下奇”。写剑门关一带“雁山突兀插青天”。写乐山是“大小峨眉相对立,梨花山接海棠山”。

他还写了民风民俗,比如写湖南洞庭湖边的船工“渔笛渔榔上下鸣”。写成都人在正月初七“人日”这天去游览武侯祠,纪念诸葛亮。老汪在成都印象很深的是,成都的美女特多,尤以皮肤白皙著称。这点在汪元量的时代亦然,他说“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携筐去采桑”,这还写出了以蜀锦这种丝织品为特产的成都,有着发达的丝织业。

老汪猜测,汪元量这些江山揽胜之作,大约与他入道后,学习道教自然无为的思想有关。但道人并不是冷漠自私的人,相反对生命有着慈悲之心。汪元量在入道南归后,诗作记录了云游的自在快意,也同样写出了异族统治下百姓的艰辛。

汪元量长相思吴山深(如此江山是胜游)(3)

剑门关(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陕西、四川一带在蒙古人侵宋时,遭到了屠杀和毁坏,到汪元量游历的时候,距离宋亡已经十五年。战后重建家园,依然艰难。他写陕西汉中地区“山川寂寞非常态,市井萧条似破村。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

山川、城市都人烟稀少,官吏还残暴,百姓四处逃难、饿死不少。四川仁寿的情况也如此,百姓被高额的税收逼迫,抛弃耕地外出逃难。读书人也处境艰难,不能去科举,而是去盐场、织锦坊当工人。

头发花白的老渔夫为了躲避高赋税,晚上去偷偷打鱼。养蚕的妇人,自己的衣服却破败。四川百姓甚至怀念五十年前、南宋末年处于战火中的四川,“酒边父老犹能说,五十年前好四川”。

汪元量在四川、湖南游历了两三年,回到家乡隐居。作为道士,他有了一些神奇的事迹。比如说他晚年行踪不定,“世莫能测其去留之迹,江右之人以为神仙”,江南的老百姓还把他的画像供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