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

小 楷 知 识 大全

xiao kai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1)

1

什么是小楷?

小楷,一般指的是直径两厘米以下的楷书。它是为了抄写、批注等实用需要而产生的,工整、划一是书写小楷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书法发展史,小楷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视,甚至以小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书法家的标准。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2)

2

书写小楷基本要求

从结构上说:

无论大楷、中楷还是小楷,在结构上没有多大差别,唯一的区别是笔画粗细不同,小楷写好了放大数十倍结构仍然立得住,大楷也如此,缩小以后照样没有问题。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3)

从章法上说:

要求横竖行平正,而不是只求竖行贯气,每行首字和末字应该基本与邻行相齐,不能出现明显的高低不平。通篇体势要统一,轻重、疾涩、粗细变化要合乎法度,墨色应该秀润。腕下基本功要纯熟、扎实,能够连续写上百、上千字,不仅数量多而且必须坚持到底。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4)

△选自《卢中南小楷宋词三百首》△

2

小楷临摹学习要求

临摹学习小楷的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既可以“从近到远”,也可以“自上而下”。

从近到远,指的是先从近代名家小楷作品临起,而后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这样做是因为,近代名家之作多为墨迹印刷品,笔画来龙去脉清晰可见,可以直接感受作者的笔迹、手法、技巧和情绪。但是,学习后需要有胆识和勇气脱离近人书风的羁绊。

自上而下,直接临摹古人名家之作,“取法乎上”,采取高标准要求,瞄准高难度水准,对于提高眼力和手法极有帮助,这种“先入为主”的临摹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绝对是有利的。

明代文征明年近八九十岁还能写蝇头小楷书,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在书坛传为佳话。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5)

4

古代小楷范本简介

古代传世小楷书作为数不少,主要分刻帖和墨迹两种。楷书形成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目前所见到早期的楷书是汉末三国魏钟繇的《宣示表》等作,作为小楷。至今没有出土或发现当时人写的比较大一点的楷书,可能是囿于社会生活环境、材料工艺等诸多原因。

由于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纸张墨迹非常难以保存,因此晋人、唐人小楷主要出现于宋代以后的刻帖中,多是后人摹写刻石后流传下来的,比较著名的有:三国魏钟繇的小楷《宣示表》、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和《黄庭经》、虞世南小楷《破邪论序》以及欧阳询、柳公权等楷书大家的小楷石刻。这些刻帖虽然不是原迹,有些也并非为本人所写(伪托),但完全可以作为临摹学习之用。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6)

△ 三国《宣示表》局部 △

源于西汉“简书体”的敦煌遗书书法,后世多称之为“经书体”。书体风格虽然不同于我们通常说的魏晋小楷、北魏碑版和隋唐楷书,也不同于宫廷书法、历代名流书法,但是,其中的唐人小楷写经墨迹非常适合初学小楷者临摹学习。如著名的唐《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和其他墨迹。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7)

△ 唐《灵飞经》局部 △

唐宋以后善于写小楷的名家层出不穷,著名的有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征明、王宠、清代何绍基等。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精妙的作品,如赵孟頫《汲黯传》、文征明《送李愿归盘谷序》、王宠《游包山集》等。

小楷入门知识(史上最全小楷知识)(8)

△ 赵孟頫《汲黯传》 △

其中,赵孟頫小楷的特色是起笔多用露锋,提按明显,轻重得宜,收笔稍重。行笔刚健挺劲,峻利而不失温和,节奏舒缓。笔画使转从容,凝重内含,疏淡穿插,间有章草、隶书笔意。形态总体偏扁,但有些字却写得较长,变化很大,生动有致。结构虽然有的比较紧凑,但总体看宽绰有余,显得意态雍容,随和自适。

文征明的小楷,用笔苍劲圆润,有的作品笔画含蓄饱满,有的却锋芒毕露,笔势娟秀而有骨力,结构工整精妙。王宠小楷用笔、结构都以拙取巧,笔画似接非接,断断续续,不太适合初学,但是其独树一帜的小楷风格却是有一定小楷基础后继续提高和追求境界的蓝本。

文字选自《卢中南小楷唐诗三百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