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吃肉集锦(漫谈剧中的饮食文化)

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饮食文化。

(一)银筷子试毒

雍正王朝吃肉集锦(漫谈剧中的饮食文化)(1)

“议举新太子”的关键时刻,康熙曾经邀请佟国维一起用晚膳。

在所有菜品全部摆上桌后,站在一旁的小太监手持一双银质的筷子,对餐具中的菜品进行逐一试毒。

或许会有朋友问道,银筷子试毒有科学依据吗?

你还别说,还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银作为一种重金属,其本身只要遇到硫化物的话,就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就是银质物件可以检测有毒物质的化学原理。

因为古代常用的毒药,比如砒霜就是硫化物,所以用银筷子至少可以检测出砒霜之类的硫化物毒药。

不过,从科学角度来说,指望用银筷子检测出各种毒药是不现实的。

比如河豚毒、发芽的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变质青菜中的硝酸盐等,这些本身含有毒素的东西,因为与“银”接触不产生硫化银,即使“银筷子”插入食物中很长一段时间,银筷子表面也不会发生反应,不会变黑色。

所以说,用银质物件验毒是有局限性的。

(二)伯伦楼的美食品鉴之夜

雍正王朝吃肉集锦(漫谈剧中的饮食文化)(2)

雍正王朝吃肉集锦(漫谈剧中的饮食文化)(3)

话说十三阿哥安排刑部官员找寻雍亲王府丢失财宝下落的当晚,在伯伦楼里,刑部官员王大人和京城商界的两位大佬:同仁堂的乐老板和六必居的赵老板把酒言欢。

我特意查了一下,创立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国中药老字号品牌同仁堂,其创始人叫乐显扬。创始于明朝中叶的中国老字号酱菜品牌六必居,其创始人是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

因此,剧中对此二人的这两个称谓绝对符合真实历史。

在闲聊之中,六必居的赵老板向在场各位安利了几样美食,分别是仙露居的京味黄酒以及六必居的酱菜。

咱们先来介绍一下“仙露居”的来历。

在很多人印象中,黄酒是南方人的专属,大家都对绍兴等地的黄酒耳熟能详,殊不知北京也有自产的黄酒。

早年间的北京,曾经有专门酿造黄酒的酒馆,最负盛名的是被誉为“京城名三居”的柳泉居、三合居和仙露居。其中柳泉居创立于明代隆庆年间,而三合居和仙露居创立于清朝光绪年间。找老板所说的仙露居酒馆地址坐落在崇文门外茶食胡同路北,因喻其酒为“仙人”洒下的露水酿制而成。

雍正王朝吃肉集锦(漫谈剧中的饮食文化)(4)

如今,柳泉居风采依旧,而三合居和仙露居据说早在1935年之前就销声匿迹了。

显然,《雍正王朝》剧中不应该出现“仙露居”这个字号。

再来说一下六必居的酱菜。

雍正王朝吃肉集锦(漫谈剧中的饮食文化)(5)

相信很多观众曾经在其他明清题材的影视剧中听说过“六必居”这个老字号品牌,因为六必居这个品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主要的酱菜产品至今深受老百姓喜爱。

六必居这个字号的涵义是: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

相信,正是因为六必居的传承人一直恪守这六个信条,才使得这个老字号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不仅没有没落,至今依旧熠熠生辉。

不过令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六必居”的字号牌匾,居然出自明代大奸臣严嵩之手,关于这段历史故事,在另一部著名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也曾经有过提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