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你的人是母亲 最爱的她写给母亲

文 |卜娣娣

在《朗读者》上,斯琴高娃朗读了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写给母亲》,让所有人潸然泪下。母亲永远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那些呼唤总会在炊烟的袅袅里无端记起,缭绕出各种美丽的姿势占据着我们的心灵,温暖着我们着我们的一生。

小时候总是羡慕别人家的母亲,她们每天都会去集市上给孩子买好吃的早餐,而我的母亲却每天坚持自己做早餐,那个时候真的感觉吃早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后来才明白能吃上妈妈亲手做的早餐,是一件多么奢侈且幸福的事情。上学时,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在厨房里忙碌了,家里的锅碗瓢盆就响了起来,煮一碗早餐面,煎几个鸡蛋,蒸好包子,熬好粥,然后叫一家人起床。当时我只觉得烦躁,边吃边挑,要么嫌鸡蛋煎的太老,要么嫌面煮的太烂,在嘟囔声中匆忙地跑着去上学。

最爱你的人是母亲 最爱的她写给母亲(1)

那时的我怎会知道她在厨房里颠动锅铲,双目被炊烟熏出眼泪,气味呛了鼻,油爆了烫手,她怎会不知疼,不过是为了那份温柔的母爱。对于我的嫌弃当时我并不知母亲大清早该有多失落,辛苦一早上的早饭,还要受人数落,心里该有多难受,如今已为人母的我才知道那些能把厨房烟火点起来的人,才有能力照拂家人,安抚人心。母亲的爱藏在云雾缭绕的烟火里,治愈着迷茫的我,照拂着单薄的家人,拢聚着分散的人心。厨房里最美的烟火气,不是一个人的锅碗瓢盆,而是一家人一起的欢声笑语。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考到了离家很远的泗水信用社工作,每天下了班我们都会去食堂吃饭,由于不习惯那里的饮食,每每吃饭就越发想念母亲做的饭菜。记得有一次由于工作调动原因,我爬到宿舍顶楼哭着给母亲打电话说想要回家,工作压力加之身处异乡各种慌乱使我一度崩溃,母亲在电话那头总是默默无语静静听我碎碎念…第二天我去了新的营业网点报到,我坐在柜台前抬头间却看到了母亲微笑的脸庞,隔着防弹玻璃,我的眼泪不禁簌簌流下来。

最爱你的人是母亲 最爱的她写给母亲(2)

那天,母亲给我带来了她亲手烙的煎饼和咸菜,她知道我就爱这一口。后来父亲告诉我,母亲接了我那通电话后彻夜未眠,总是担心我的种种,四点多便起床为我烙煎饼,炒咸菜,怕赶到这里菜都凉透了就一直紧紧抱着饭盒。微山离泗水约120余公里,路途遥远,我的母亲却心心念念牵挂着我,她只想让自己的女儿能在生活中用妈妈做的美食疗愈自己,希望女儿能享受这素淡如水的生活,能用母爱的烟火换来心之所安。我知道,再过不久母亲又要启程回家,坐在父亲的车上,薄薄的玻璃隔成两个世界,她在那头挥手,我在这头思念。

在异乡漂泊了两年的我终于调回了自己的家乡。结婚后,我也每天都要回家,每次在单位独自加班,吃着外卖的时候,更会怀念回家时为我守候着的那盏小夜灯。常常加完班回到家时已然深夜。城市里璀璨的灯光都已熄灭,但朦胧月色中,却有一盏夜灯在亮着,那是母亲为我留的。只要这盏灯不灭,便永远有家可归。“回来啦,快放下包,肚子饿不饿,给你煮碗面。”深夜妈妈煮的面,最是暖人心。

母亲去厨房,用小铁锅煮起了面条。不一会儿,厨房里冒出了烟气,面煮好了,开盖后的蒸汽氤氲,模糊了视线。经过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后,身体很是疲惫,煎蛋夹着面条的饭香味扑面而来,我突然理解为什么“雨余渔舍炊烟湿”,炊烟何以湿?只因湿的是双眼。这深夜的烟火,是母亲劳碌的双手,更是我们闹情绪后的安慰,是我们身心俱疲后得以休息的云床。诗人说:“人间烟火好闻又令人流泪”。我想那留下的泪便是母亲爱的露珠,润物细无声。

最爱你的人是母亲 最爱的她写给母亲(3)

前日母亲与我视频,隔着手机屏幕我看到了母亲爬满皱纹的脸,我第一次这样正视母亲的衰老,母亲其实真的苍老了,苍老了的母亲,却不敢让脊背弯曲,必须挺拔如树,为孩子撑起一份安宁;苍老了的母亲,却不敢让脚步蹒跚,她得让孩子踩着她的脚印,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泥泞和荆棘;苍老了的母亲,却不敢让老迈的手臂垂下来,必须亢奋如初,像岛礁上的灯塔,在茫茫人海中为孩子指引回家的方向。在纷乱的思绪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牵着孩子,夕阳拉长了她们的影子,世界在她们的影子里无比静谧。

作者单位:微山农商银行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