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

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这句话,“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当然我们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一定是无微不至的所以才会付出自己无限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这一句你“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给孩子带来的的是哪些后果呢?也许大家经常看到在幼儿园即将开学的时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现的还很坚强,仿佛一学期过去即将要开学,很开心,可是到了幼儿园之后哭声一片即使上了小学以后,在前几天的课堂上孩子也没办法收回心自己来整理玩具,收拾书包遇到一些小事情总是手忙脚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看起来这么不独立呢?其实往往就是因为父母的那一句“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我们正在用我们全部的爱把孩子慢慢的摧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做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做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

做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这句话,“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当然我们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一定是无微不至的。所以才会付出自己无限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这一句你“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给孩子带来的的是哪些后果呢?也许大家经常看到在幼儿园即将开学的时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现的还很坚强,仿佛一学期过去即将要开学,很开心,可是到了幼儿园之后哭声一片。即使上了小学以后,在前几天的课堂上孩子也没办法收回心自己来整理玩具,收拾书包。遇到一些小事情总是手忙脚乱。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看起来这么不独立呢?其实往往就是因为父母的那一句“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来”。我们正在用我们全部的爱把孩子慢慢的摧毁。

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回想起来其实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在我们正享受着孩子成长过程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么难熬。仿佛每一天过得都有些提心吊胆,每一天过的都有些不一样,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总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可事实是什么样子呢?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提倡孩子要学会孝顺父母,会留一些家庭作业,比如孩子要给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是孩子要给父母准备一顿饭。可是在家长的眼中这些都不应该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劳。往往看上去不错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劳的,最后我们换来的结果都是这个样子。

孩子即使已经上了初中,每天父母还要跟在身后给系鞋带整理衣服。 孩子已经上了高中,爸爸妈妈还是要跟在身后每天给收拾臭袜子。 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每周或者每个月都要把脏衣服带回家父母给洗。 孩子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爸爸妈妈还是跟在身后去给准备早饭晚饭。

作为爸爸妈妈怎么这么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劳了,那么孩子用什么来成长呢?

为什么我们眼中看到的孩子没有别人的孩子那么独立。仿佛在生活上就像是一个婴儿一般。少了父母这根拐杖,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成年以后的问题往往都来自于幼年时期我们对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学校上经常贴着的那几个大字德智体美劳。家长真正忽略的,其实就是最后一个劳字。也是因为我们告诉孩子什么都不用做,慢慢来,所以让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内心完全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更不会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在爸爸妈妈这句话的影响下,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

自私不为人着想

孩子已经习惯了爸爸妈妈为他付出所有,而且为他准备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饭的时候少了一个勺子,可能自己都不会动手去取。一定要等着爸爸妈妈为他服务。这样的孩子在家中不给家长添乱,家长就已经烧高香了,更不会考虑需要他帮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长,我们会发现生活能力几乎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这么多年为他的付出。也从来都不会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该付出一些什么?即使是对父母他都有着这样自私的想法,那么在未来的与人相处中,自己更不懂得该如何去付出了。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让孩子动手去做一些家务。在小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还是够不到洗碗台,我们可以让他踩着一个小板凳。这样慢慢既练习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让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参与到家务活中,这样也能让他感受到对家庭付出的责任感。慢慢随着孩子长大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扫地擦桌子的小事儿交给孩子。要让孩子懂得做家务并不在劳动本身,而在于它的意义。

缺乏自信,不认可自己

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孩子在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正确的认识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少用第一人称去说话,往往会说妈妈会爸爸会,但是他不敢说我会。这样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永远都是妈宝。可能很难长大,在遇到一些陌生问题的时候更是缺乏自信,不敢勇于去接受挑战,也不会支配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家长不如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是什么样子的。当他第一次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让他会有一种成就感。有的时候可能家长看起来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活儿,可能在孩子的心中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反而会让他非常的享受。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鼓励。这也是让他能够找到自我的一种方式。逐渐在孩子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我做什么都敢去应对。不管是在社会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也会愿意去帮助别人做事情。更能够锻炼出自己的责任感。

不合群

人和人的相处往往是因为很多小事情的联系才走得越来越近。那么很多联系都是从生活中发起的。比如说共同去完成一个作品,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能够接受这样活动的孩子,往往都是有着自主能力,而且很快能够融入集体的。可是那些被爸爸妈妈保护很好的孩子往往不愿踏出那一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可以代劳。所以在人群中总是显得不太合群。

父母在生活中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从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自己上学,从一些小事情逐渐学习,慢慢才开始学会面对陌生环境,这样在未来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一个大集体中,自然性格也会开朗。即使在社会中成为一个能够建立良好关系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我们人人羡慕的那种,有眼力见又很招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从孩子的思维意识去改变,一定要让他学会主动做事而不是被动。学会接受挑战而不是躲避,父母没有百分之百的代劳,所以还是要让孩子去学会才是最好的办法。放开手少说那句“什么都不用做,妈妈在”。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更加有责任感的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