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山的小故事简短(你想听的泰安泰山故事)

上午,《泰山文化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丛书发行仪式暨东岳大讲坛举行。历时三载,数易其稿,由市社科联组织编纂的集泰山古碑石刻、泰山古树名木、泰山名诗佳文、泰山古建筑、泰山民间传说、泰安老街巷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知识普及读物正式面世。这是我市首部系统全面介绍泰山文化的故事丛书,填补了泰山文化研究的空白。

关于泰山的小故事简短(你想听的泰安泰山故事)(1)

"泰山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传承、传播和挖掘与保护,不仅会直接影响区域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问题,而且更会影响到我们后人如何科学地去认识泰山文化,解读泰山文化,唤起全社会正确的保护意识、使命意识,担当与责任意识,因此,编写这套泰山文化科普系列读物的意义与重要性不言而喻。"该书主编、市社科联主席贾志秋说,为讲好泰山文化故事、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提升人文社科素质,市社科联高起点创意、高标准策划,从 2016 年起,组织泰山文化专家学者,在现有泰山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入挖掘泰山文化,启动编纂一套适合大众阅读的《泰山文化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丛书。该丛书于 2016 年被列入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关于泰山的小故事简短(你想听的泰安泰山故事)(2)

《泰山文化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全书共分为"泰山古碑石刻的故事"、"泰山古树名木的故事"、"泰山名诗佳文的故事"、"泰山古建筑的故事"、"泰山民间传说故事"、"泰安老街巷的故事"六册,整套书籍字数近 34.3 万字,书籍外包装精美小巧,方便携带。"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泰山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一些文化学者也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但以分专题、系列化、讲故事的形式,对泰山文化进行阐释和解读的社科普及读物还比较少。"贾志秋说,和以往介绍泰山文化书籍不同的是,本套丛书,面对的读者既可是泰安当地市民群众,也可以是来泰旅游的外地客人。丛书以讲故事的形式诠释泰山文化的内涵,集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叙写出一篇篇优秀的历史文化小故事,为读者奉献了一份既接地气又精美的文化大餐,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社科普及读物。

记者看到,在《泰山名诗佳文的故事》一书中,作者在讲述杜甫与泰山的故事时,不仅详细描写杜甫初次登泰山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望岳》诗,还讲述了杜甫二次重游泰山留下的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这也影响了他今后的诗歌创作。"本套丛书虽为通俗读物,但是我们参编者以严谨的研究思路,科学的工作方法参编,对每一个故事、每个人物都认真进行考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力求做到精准无误,因此本书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历史文献价值。"贾志秋说。

《泰山文化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丛书历时三年创作,凝结着参编人员对泰山文化的钟情热爱、对弘扬泰山文化的追求。记者了解到,参编人员既有社科联主席、大学教授、泰山管理人员、市政协工作人员等个人,也有泰山石敢当研究院等社会团体。自课题组成立之后,市社科联以"讲好泰安泰山故事,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社科素养"为己任,精心策划,积极推进,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工作会议,对社科普及读物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编写调度。在编写过程中,各位专家相互进行沟通与交流,切磋学习,互相借鉴,对稿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有效保证了整套丛书的统一性和科学性。参编人员广泛调研,认真查阅资料,力求做到言之有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科普及读物的高质量、高水平。

"泰山,不仅是泰安的、山东的泰山,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泰山。讲好泰山文化故事,对于传承和弘扬泰山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泰安泰山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希望今后泰安市民阅读它后让能记得住乡愁,更加热爱泰山,热爱家乡,来泰的游客通过它,能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悠久厚重的的泰山文化。"贾志秋说,接下来,市社科联将把这套书籍广泛发放到社区、学校、图书馆、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让更多人了解泰山文化,宣传泰山文化。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王玉 编辑 程蓉】

关于泰山的小故事简短(你想听的泰安泰山故事)(3)

《泰山古碑石刻的故事》

泰山上下有大量的古碑石刻。仅从一天门到中天门再到南天门沿途的石刻就有 2516 处,古碑 500 余座,摩崖题刻 800 余处。泰山天街两旁,步步可见古人的题字或题诗刻石,有的寥寥几字,有的成篇宏文,纵贯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些石刻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或行等,有帝王御笔,有诗人大家,也有黎民百姓,其范围之广,造诣之深,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泰山的每一块石刻都铭记着一个历史人物、一件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典故。几千年来,世人为泰山取了好多名字,如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这些皆是泰山的专有名称,但你可知道是谁为她取名"五岳独尊"吗?

古今妙绝的秦《泰山刻石》,清代人称之为"零星两片石 , 卓越二千年",她的九死一生的命运令人惊心动魄,她从出生,历经 2000 余年的风风雨雨、朝代更迭;饱受天灾人祸的煎熬,虽然粉身碎骨,只有 9 个字,依然挺身于泰山之巅,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岱顶玉皇庙山门台基下,却巍然耸立方柱体碑一座,自下而上通体不刻一字,故名无字碑。从金元时期开始才引起了人们的种种臆测。是"碑"、"阙"、"表"?"有字"或"无字"?"秦"、"汉"、"唐"立?莫衷一是,让人捉摸不透。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刚经》刻石,仅经文面积就有 2000 多平方米,距今已有 1500 年。它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为半米大的隶书,刚健有力,为历代书法家所尊崇,仰望《纪泰山铭》刻石,1000 个镏金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巍峨磅礴之气扑面而来,记载了唐玄宗神奇的封禅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皇家秘史。

在泰山所有摩崖、碑刻中,引人入胜而又为导游及游客津津乐道的是泰山天街上的"仙子流芳"、"风月无边"碑。他们既是字,又是图,令人刮目相看。

本辑作者席忠祥、贾志秋从几千处古碑石刻中,精心拮取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 23 处,以独特的视角娓娓道来这些古碑石刻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

《泰山古树名木的故事》

泰山是古树名木的"国度",据泰山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泰山计有古树名木 18195 株。树龄最长的当属岱庙内汉武帝封禅泰山时,亲手种植的迄今 2000 多年的汉柏 6 株。树龄在 300 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 1821 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23 株,已经命名的古树名木或古树群有 60 余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卢卡斯先生誉为"活着的文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

正因为泰山的树木古远,也就自然流传下了许多出类拔萃者,它们或以其龙钟苍翠的风貌、生意盎然的态势而闻名,如望人松、卧龙愧、摩顶松、姊妹松、卧虎松等;或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相联系而吸引人的注意,如"五大夫松"(秦始皇登封泰山避雨于此,后受封)、"汉柏"、"唐槐"等。泰山许多树木都被赋予了神化色彩,如孤衷柏、宁死不屈、三义柏等,成为泰山活文物。每一株古树,都见证一段历史,传载着一个故事,展示着一种精神,具有不同寻常的人文价值。

本辑作者刘峰在泰山古树名木故事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多次跋山涉水,实地访问,拍摄大量图片,查阅大量资料,在近 2 万株古树名木的大海中选取几朵浪花,精心挑选 37 株古树名木,形成了本辑的 26 篇故事,将科普的内容、名山的特色融入妙趣横生的故事之中,别开生面,也算是一次尝试吧!

《泰山名诗佳文的故事》

关于泰山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歌赋方面的文章浩如烟海,其文人佳士数量之巨大、题材之多样、内涵之丰富、流传之广泛,叹为观止。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国内外名山大川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极高的地位。本册就以不同历史时期 30 余位文学名家涉及泰山而创作的名诗佳文为线索,讲述他们与泰山所发生的故事,充分展现他们吸取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学宝藏,挖掘与传播泰山历史文化的光辉业绩。其中属于古代题材名篇佳作的 2 篇,记述教育家、思想家的 3 篇,讲述文学家的 7 篇,描述帝王将相的 5 篇,概述诗人、宗教人士的 4 篇,管窥农民起义典型代表的 2 篇;而取材近现代的则有 6 篇,既有杰出文人之翘楚,也有行伍将领之典范,可谓布局巧妙、涉及面广,是一次系统、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关于泰山名诗佳文故事的梳理。

纵览本书,有以下令人称道之处:一是观点准确,故事可靠,结构体例合理,脉络贯通,文字流畅,既突显趣味性,又讲求科普性;二是选择的名诗佳文与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并未求大、求全,而是掬其精华,撷取代表 ; 三是着眼地方、彰显特色。泰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不仅是泰安地方历史文化的形象性标志,更是华夏民族文化历史悠源的直观反映,在国人心中享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研究泰山的文化、研究泰安的地方历史,离不开这些文人佳士所创造的名篇巨作。

诚如本辑作者聂立申、金坡所言:借助泰山名人资源,推动地方名人文化研究,并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是笔者写作的初衷;整理保护地方名人文化及遗产,是写作本书的动力。

《泰山民间传说故事》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古老的泰山曾孕育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神话传说。泰山神话传说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东汉时期曾任泰山太守的应劭写过名曰《风俗通义》的民俗专著。此后众多著作记录了泰山的神话故事、风物传说和绮丽多彩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吸取了丰富的民间文学宝藏,具有鲜明的泰山特色,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国内外名山大川中也非常少见。

泰山的民间传说故事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丰富、题材多样、流传广泛。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神仙、人物、风景名胜、动植物、特产、风俗等民间文学的所有领域,如有关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吕洞宾、石敢当、经石峪、万仙楼、女儿茶等,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战胜困难、惩恶扬善、济贫助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帝王封禅或祭祀泰山留下的轶闻趣事,对于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泰山的名胜古迹众多,每一处石刻、每一块山石、每一条山溪,可谓处处有故事,景景有传说。泰山民间传说故事所传承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仍具有值得重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传承意义,更有令人倾倒的艺术魅力。

泰山石敢当研究院编纂本书时,主要分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两大类。在编写过程中,数次组织专家与部分民间艺人召开座谈会,就故事内容、编写体例等进行了反复研讨斟酌,内容积极向上、向善,体例以空间与时间相交叉,以求与故事的发生、演化轨迹及人们的认知规律相契合。

《泰山古建筑的故事》

在中国建筑历史的长河和百花苑中,泰山建筑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特色独具、内涵深邃。就整体而言,选址建造,因地制宜,大小适中,建筑实体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发生在这些古建筑内的故事,更是好多好多、好有趣喽!

首篇对泰山建筑进行了溯源—从海岱文化区"大汶口"人的建筑谈起;继而对岱庙、碧霞祠、孔子庙、玉皇庙、普照寺、玉泉寺、灵岩寺等有关信仰的建筑庙宇一一进行了趣谈;另外还对泰山古盘道、泰山古牌坊、泰山古长城以及冯玉祥墓和范明枢墓等这些特殊功能的建筑也给予了应有重视;不过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诸如岱庙,即泰山庙、东岳庙,是泰山上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建筑群落之一,占用了 3 个篇章,并对颇有争议的"天贶殿"建造年代、"天贶殿壁画"绘于何时出自何人之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考证。还有泰山药王殿,建筑面积仅有几个平方米,但庙小神明大,也列了专篇,并由古代的药王谈到近现代的药(医)王,弘扬了正能量。

本辑作者呂继祥撰写时既注重了科学性、知识性,也注重了趣味性、可读性,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没有生命的古建筑有了生命,发生在古建筑内的人和事穿过时空邃道展现于世人面前,"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

《泰安老街巷的故事》

泰山脚下的泰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筑城为县,金代大定年间设为泰安州,清代雍正年间升为泰安府,这座古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勤劳朴实的泰安人民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沉淀凝聚了独具特色的泰安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古城老街巷文化,她的源头和根基就在这些老街巷之中。泰安古城自创建至清末,就已有 120 多条老街巷。泰安老街巷是泰安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每一条老街巷里都有着一串串不同寻常的历史故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变迁,很多老街巷已被拆除或改建,有的老街巷名称尚用,但其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老街巷的古貌形象、街头巷尾里的故事传说,早已成为人们的历史记忆。此次编辑整理出有代表性的泰安老街巷的故事,就是为了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泰安过去的历史,记住乡愁。

本辑作者王洪刚历经数年深入街巷,广泛接触"老泰城"进行咨询调查,并潜心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将挖掘研究的成果付诸笔端,几易其稿,力求客观详尽地讲述泰安古城老街巷的历史故事,给读者提供一本集知识性与历史性为一体的社科读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