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正阳门都住哪些人(考证正阳关贤良街)

老北京正阳门都住哪些人(考证正阳关贤良街)(1)

从寿县东淝闸乘船沿淮河溯源而上,途经鲁口孜、黑泥沟、老龙窝、沫河口,到了迎水寺,老远就看见轮船码头门额上 “正阳关”几个大字,三五个女人立在码头台阶上淘米洗衣,水花飞溅,笑语不绝。

正阳关古称“羊石”,坐落在淮、颍、淠三河汇合处,西通关陕,东接寿春,东拥“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历史上具有“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的战略地位。享舟楫之便,鱼盐之利,商旅往来,四方辐辏,便逐渐发展成为商船云集的一大码头,是淮河中游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远在东汉末年,正阳就开始筑城,明成化元年设关,岁征税银62400多两,素有“淮南第一镇”之称,又有“银正阳”之誉。随着淮河水路交通萎缩,今日正阳关已失去往日的熙攘,但交通优势仍不可小觑,在地域经济发展中一直稳占老大位置,无其他乡镇可出其右。但我们来此目的并非为凭吊古镇昔日的繁华,而是为了寻访俞化鹏故里。

俞化鹏,字扶九,清朝顺治末年生于正阳关南大街,幼读私塾,就读于安丰书院(今正阳中学所在地)。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中进士,先后任宁海县知县、贵州道御史、奉天府府丞、大理寺常卿、顺天府府尹,雍正元年归里病卒。俞化鹏进京做官后,这一年他家与对街周铁匠家都要盖房子。双方按照原定计划施工,但因街巷太窄影响到“滴水”,双方都不相让地皮。俞化鹏的家人认为自家有权有势,派人进京陈述情况,要求压制周家。俞化鹏问明来意,向来人申明大义,并修书一封,叫家人以大局为重,友善邻里。书信中有诗一首:

千里捎书为堵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封书信回到正阳关,俞姓家人便主动后退三尺建墙,留出面积给对面邻居。周铁匠知道原委后,十分敬佩俞化鹏的宽厚为人,不甘落后,也把自家的房屋后退三尺建墙。这事传开后,南大街的居民纷纷效仿,都把自家房屋后退了三尺。人心宽促成街心宽,市民们深受感动,便把这条街命名为“贤良街”。

老北京正阳门都住哪些人(考证正阳关贤良街)(2)

贤良街其实就在淮河大堤的背面,两百米长短,东西走向,青石铺地,两边房屋多为砖瓦结构起脊民房。穿过镶嵌“凤城首镇”匾额的北城门,从北大街行至三元街再往南一拐,顺着南大街走到离南城门约百米的地方,一条小街明显比其他同一走向的街巷宽敞许多。巷内阳光流金,狗和鸡悠闲地溜达着,老人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街尽头传来嘶哑且激越的《纤夫的爱》,一户人家正在办“老喜丧”,也算是淮畔民俗文化的一景吧,让老人“走”得欢喜热闹。我们从街尾走到街头,又从街头走到街尾,一条纯黑的小狗紧跟着我们,嗅了嗅裤脚,再跑开到一家门前,翘起一条后腿做个“记号”,又跑过来跟在我们旁边。

放眼四望,贤良街再平常不过,甚至不如周边街巷古朴沧桑,实在找不到能与“俞府”挂边的迹象。向坐在门口的老人打探,老半天他才想起正阳关北淮河大坝东边的五里铺,有一块俞化鹏家的祖坟。俞幼时家贫,父亲早逝,坟地与普通人家没有两样,直到俞化鹏做官,当地人认为他的父亲睡上了风水宝地。再有人去世,都想葬在周围。时间一久,俞老家的人不忿,瞒着俞化鹏,串通地方官府出动官兵,平掉祖坟周围的其他坟地,闹得民怨沸腾。这事被人密奏朝廷,康熙帝十分恼火,认为俞化鹏晚节不保,便把他由府尹调职为佐僚,虽仍属清正一品,却是个闲职。往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如今人客稀少门可罗雀。至此后俞化鹏官运欠佳,三年后告老返乡,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忧郁成疾病逝于家中。

是不是俞化鹏死后,俞家境地从此走向了衰落?

老人摇了摇头,说,不知道,这都是传说,具体怎么样了,没人说得清。

他没有后人了?

没听说。老人唏嘘道,反正,正阳关没听说谁是。

那么,俞化鹏死后,葬到什么地方了呢?

应该葬到自家祖坟了吧?也说不定。

五里铺我们去过,历史上曾是片“乱葬岗”,经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两次“平坟运动”,现在已是一片广袤的田野。仅有的几座坟茔,高高的坟头,坟前堆放着供品,一看就是新葬的。俞化鹏是否葬在这里,待考。

老北京正阳门都住哪些人(考证正阳关贤良街)(3)

这次寻访俞化鹏故里,缘于看到互联网上流传着关于“三尺巷”(也称六尺巷、贤良街)的七个版本,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有头有脸有据可考的人物。安徽桐城的“三尺巷”, 山东聊城的“六尺巷”, 河南安阳的“仁义巷”,还有正阳关的“贤良街”,当地政府都把这些故事列进了廉政教育教材,给予了应有重视。但到底其中谁是确有其事,谁是以讹传讹?通过寻访考证贤良街,我觉得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书信中这首小诗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使其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流行经久不衰,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可能是原创,有的可能遇到类似情况,想起这首小诗,信手拈来,借用了一把;二是反映了广大人民一种美好的意愿,树立榜样,期盼为官者能浩然正气,清风惠政,廉洁为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否则就可能“官运欠佳”,甚至死无葬身之地。从彼角度看,非要弄清七个版本的真假伯仲子丑寅卯来,并无多大的意义。

夕阳西下,大堤下的淮河波光粼粼,融化在一片暖暖的金色之中。坐在归途的汽艇上,看天上云卷云舒,一阵大雁排着“人”字形,相互呼唤着,由北向南从头顶飞过;几只水鸟追逐着小艇犁开的浪花,船头船尾转个不停。偶尔,会有一条货船从一侧穿过,荡起一阵颠簸。上游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浑浊而湍急,打着旋涡,泥沙俱下。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三国演义》卷首那阕著名的《临江仙》来。

老北京正阳门都住哪些人(考证正阳关贤良街)(4)

赵阳,安徽寿县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寿县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化寿州丛书”主编。著有散文集《四季人生》《城墙根下》《寿州走笔》等。现供职于寿县信息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