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

中国人形容美味有一句话“色香味俱全”。人们记住一道菜,往往是眼观鼻嗅口尝的综合体验结果。

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菜品,经常是还未上桌就“先香夺人”,空气中飘荡的香气已经把食客的期待值拉满。除了食材本身的独特香气,香草和香料的应用也为菜品增加了记忆点。

今天,植物学博士史军老师就来说说傣味中的特殊香草。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1)

文 | 史军

图 | 张洋

说到云南,每个朋友的印象各不相同,可能是鬼斧神工的石林,可能是天边的香格里拉,也可能是风景如画的苍山洱海,或者是茶香四溢的普洱茶山。可要说到云南味道,大家的记忆碎片大多与西双版纳有关。傣族风情的装饰,悠扬的葫芦丝乐曲,加上香茅和酸笋的特殊气味,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彩云之南,或者说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之中。

为什么傣族风味会成为云南餐饮的标签呢?在我看来,如同辣椒和花椒是川菜的标签一样,傣味中使用的各种香料和香草,让其有了鲜明的味觉标签,甚至成为云南菜的标签。除了在之前文章中已经介绍过的香茅草,我们不妨再来认识一下隐藏于傣味之中的特殊香草。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2)

香茅草烤鱼用了香茅草、刺芫荽、香蓼等多种香草。

刺芫荽

风味浓烈的大香菜

乍看之下,刺芫荽有点像因为营养不良长得过于瘦弱的油麦菜,不过只要你咬一口,就会发现这东西居然是香菜味的,并且比普通香菜的风味更为浓烈。

刺芫荽也叫大芫荽,与芫荽(香菜)一样都是伞形科的植物,不过刺芫荽的原产地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南美洲才是它的老家。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区域,这种植物很久以前就被当作调料来使用了,后来被欧洲人带到了各大洲的热带区域。因为在东南亚菜中被广泛使用,并且从缅甸传入我国云南,所以其也被称为“缅甸香菜”。刺芫荽不能忍受低温干燥的环境,仅分布于温暖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故被认知的程度远不如适应性更强的香菜。

刺芫荽的嫩叶中含十二碳烯醛、十四烯醛、十二醛、月桂酸等多种芳香物质,其中的主要成分壬醛和癸醛与芫荽的主要香气成分相同。不同的是,刺芫荽的风味更为清新,也更有穿透力。它和芫荽之间的关系恰如麻椒和花椒,这也让厨师有了更多的选择。

正是因为上述特点,刺芫荽是很多傣味菜肴中的主力调料。不管是香茅草烤鱼,还是芹菜炒牛肉,抑或舂鸡脚,因为刺芫荽的加入,菜品的味道有了主干和灵魂。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3)

刺芫荽为清淡的莲藕虾饼带来独特风味。

香蓼

麻嘴巴的特别香料

如果说刺芫荽的味道奠定了傣味的基调,那么香蓼的存在就让傣味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看起来就像野草的植物,却可以给我们的舌尖带来奇妙的体验。

香蓼是一种蓼科植物,茎杆上的膜质托叶鞘是识别特征。香蓼与我们在庭院中看到的红蓼以及吃到的荞麦是一大家子的成员,只不过香蓼既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不能提供饱满的粮食籽粒,却有独特的滋味,那是一种类似芫荽、胡椒和孜然混合在一起的特殊风味。

香蓼中所含的风味成分主要是癸醛和十二烷醛,这些成分也是芫荽和刺芫荽的特征化合物,所以香蓼有芫荽味也就不值得奇怪了。香蓼的余味还有点微微麻舌头,正是这种特别之处为肉类菜肴添加别样的感受。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4)

香蓼是云南蘸水中的常见原料。

罗勒

不可或缺的八角叶

除了上述两种香草,傣味不可或缺的香草还有罗勒。因为具有特殊的八角和柠檬混合的香气,所以罗勒在西双版纳也被称为“八角叶”。

罗勒的老家在印度,随着人类的活动被带到了世界各地。今天罗勒的分布区域已经变得很广,从赤道一直向北,跨越北回归线,经过广阔的亚热带区域,直到进入暖温带,都有其势力范围。河南烩面里面添加的“荆芥”,傣味牛肉里的香叶,冬阴功汤中的九层塔,其实都是罗勒。

不得不提的就是河南“荆芥”。这种薄荷模样的香草通常出现在河南烩面之中,在当地有“荆芥”之称。真正的荆芥叶片是三角形的,上面还有浓密的短绒毛,而罗勒的叶子是光滑的卵圆形。再者,真荆芥有浓重的中药味,和河南“荆芥”的味道大不相同。这不过是一个植物的俗名和正式中文名之间的误会而已。

罗勒中的特殊味道主要来自龙蒿脑、丁香酚、芳樟醇、肉桂酸甲酯和樟脑等化学物质,正是这些物质的组合让罗勒拥有了类似八角茴香的味道。这些风味让罗勒可以在各种肉类菜肴里大显身手。既能提供八角味,又不会让食客因为嚼到八角粒而产生不愉悦的感觉,这大概就是罗勒的价值所在了。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5)

罗勒汁

槟榔青

蘸料必备

槟榔青不是槟榔,只是长相酷似而已。要论植物分类的关系,它们跟提供油漆的漆树以及酸枣糕的原料南酸枣是一家子,都是漆树科成员。槟榔青的长相与南酸枣有几分相仿,味道也有几分相似,其中含有的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有着极强的穿透力。除了酸味,槟榔青还有明显的涩味,这会让第一次生啃槟榔青的朋友大呼上当。

其实,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有很多这样的果子,比如橄榄和滇橄榄。《南方草木状》是这样描写橄榄的,“生食味酢,蜜藏仍甜”。因为橄榄鲜果太难吃了,又酸又涩,用蜜腌制过才会变甜。至于说滇橄榄——余甘子,也有类似的个性。生啃一颗余甘子,入口一点都没有甘甜味,反而像苦瓜、青苹果、生柿子加上醋和盐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涩。不过,吃过一段时间再喝水,确实能感觉水变甜了,也算是体会到了“苦尽甘来”。

在热带区域,恰恰是这些看似酸涩的果子会刺激人们的味蕾,增进人们的食欲。在当地被称为“嘎哩啰”的槟榔青在傣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槟榔青是傣味特色蘸料喃咪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葱、姜、蒜、树番茄和刺芫荽,可以让淡而无味的野菜瞬间变成餐桌上的明星美食,让烤肉和烤鱼的滋味提升几个层次更是小菜一碟了。除此之外,槟榔青还可以用来炖鸡煮鱼,烹煮之后,我们完全尝不出其涩味,只能感受到油腻感全无的美味汤水。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6)

树番茄酸爽的味道是点睛之笔。

树番茄

不是似番茄

树番茄不是番茄,之所以长相相近,是因为二者都是茄科植物。南美洲是个产茄科奇葩的地方,树番茄也来自这里,目前扩散至全球的热带区域。高大的树番茄可以提供很多果实,其果实的肉质像木瓜,切开吃瓤,有一种茄子和番茄的混合味道,在完全成熟之后,甜比酸重一些。

在西双版纳,通常会在树番茄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采摘下来,可以用于制作喃咪。那种酸爽远超一般的番茄,给人带来的进餐愉悦感可想而之。说了这么多傣族风味的调味料,其实也仅仅是傣味的基本味道而已。在长期的雨林生活中,傣族朋友们积累了大量的生存智慧。

不管是依靠烟熏(干巴)和发酵(酸肉)来保存食物,还是有效利用一些略带毒素的野菜,这些做法都为傣味餐食增添了特殊的雨林风味,这不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完美诠释吗?

···················

校对|予津

责编|江梅娟

本文内容选自2022年《中国烹饪》杂志9月刊,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鸡肉1 | 鸡肉2 | 鸡汤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7)

傣味是什么味(为何傣味令人难忘)(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