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门题(高考历史热点34)

【热点剖析】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特点

(1)单一公有制

(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时期:实行土地流转

(1)含义: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原因

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

②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

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意义

①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②有利于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培养农民的市场观念。

③搞活了土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④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⑤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大利润。

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⑦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城市化发展。

【真题再现】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

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8.4·浙江高考·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

3.(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热门题(高考历史热点34)(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