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全诗赏析(悯农两首你所不知道的李绅和仄声韵诗歌)

(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与刘禹锡、白居易都是同年出生,与白居易同年去世,三人为好友。祖籍是安徽亳州,出生于浙江湖州,少年时在江苏无锡生活。李绅个子不高,被人称为“短李”。李绅同情百姓疾苦,为官严苛,正直敢为。他三十五岁时考取进士,当时没有授职,于是返回无锡,路过润州(镇江)时被浙西观察史李锜留下任职,后来李锜叛乱仍逼迫李绅为他撰写文书,李绅不从,因此入狱。李绅任职后陷入党派争斗,曾经再次入狱。但是两次入狱并不能改变他刚烈的性格。到七十一岁时,李绅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官职,宰相。七十五岁时,李绅在扬州任上去世。

悯农二首全诗赏析(悯农两首你所不知道的李绅和仄声韵诗歌)(1)

《悯农》两首又被称为《古风二首》,具体写作的时间不太清楚,但是历史记载李绅十八岁到京城去行卷时,就已经带着这两首诗了。说明这两首诗是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创作了。行卷是在考试前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有名望地位的人,希望能够得到他们向主考大人的举荐,这在当时是允许的。

第一首:烈日当空,但是农夫们仍旧辛勤地在田地里劳作,一颗颗汗珠滴在了禾苗上,又滑落到泥土中。滋润着禾苗生长的不光是雨水,还有勤劳的汗水啊!谁知道盘中的米饭,每一粒都来自农夫们的日复一日的耕耘啊!诗歌第一句描写了田间劳动的感人画面,第二句以问的形式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自然使人认识到要倍加珍惜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那是对农夫们最好的报答。诗歌的语言朴实真诚,发自肺腑,形成了真挚的情感和震颤心灵的艺术魅力,极大地引发了历代人民群众的认同,传颂千载而不衰。

第二首:春天在田地里播种,到了金色的秋季,收获了沉甸甸的庄稼;放眼四海之内,都是良田,无数的农夫在无尽的沃野上终年耕耘不息。然而,怎么还有辛勤的人活活饿死呢?在封建社会,大量的农民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靠租种官绅地主的土地为生,但是苛捐杂税和地主年年的盘剥往往使他们辛勤耕耘获得丰收之后,却还不能偿还各种各样的债务,于是粮食被全部掠夺,自己只能活活地饿死。诗人敏感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借助诗歌发出了强烈的控诉。诗歌前三小句层次递进的平静叙述与第四小句悲惨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悯农二首全诗赏析(悯农两首你所不知道的李绅和仄声韵诗歌)(2)

千百年来,这两首悯农诗闪烁着朴素的人本主义光芒,折射出诗人伟大的慈悲情怀,始终呼唤着对粮食的珍惜和卑微生命的关爱,呼唤着生命能够呼吸到公平正义的空气。

悯农二首全诗赏析(悯农两首你所不知道的李绅和仄声韵诗歌)(3)

第一首诗的入声字有:日、滴、粒。这首诗押“雨”韵,是仄声韵,雨韵在这里发合口呼的“u”音,短促,出口即收,表现了深沉的同情和语重心长的劝诫。

第二首的入声字有:一、粒。“一”可以读为阳平声调。这首诗押“纸”韵,同样是入声韵,纸韵在这里发齐口呼的“-i(前)”音,短促,切齿之音,音韵本身就能表达情感,不难感受到切齿之音表达的情感是多么苦痛和愤懑。

在跨越小学、初中9个年级的古诗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仄声韵的诗歌非常之少,这其实不是偶然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仄声韵发音短促逼仄,不像平声韵那样舒缓悠长,它的发音短促就容易使诗歌的语言明白畅晓,抒情直切真挚,但这并不符合诗歌主要特点的要求,所以仄声韵的诗歌就显得偏少了。当然入声韵的诗歌就更少了。并且,你会发现仄声韵的七言诗更加稀少难觅,主要也是因为七言诗的音韵更加从容不迫,使用仄声韵多数难以达到声韵与情感的协调。

悯农二首全诗赏析(悯农两首你所不知道的李绅和仄声韵诗歌)(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