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天做一天的成语(一天一个成语案牍劳形)

【成语】案牍劳形

【读音】àn dú láo xíng

【注释】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近义词】日理万机 案牍之劳

【反义词】案无留牍

说一天做一天的成语(一天一个成语案牍劳形)(1)

【 出处 】

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说一天做一天的成语(一天一个成语案牍劳形)(2)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有个著名诗人名叫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非常擅长山水诗,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刘禹锡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

有一年,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当地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被贬下来的,于是故意刁难他。但是刘禹锡明知被刁难,不但不生气,反而悠闲自乐,满不在乎。

知县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名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后来刘禹锡还请人将《陋室铭》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后来人们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总结出“案牍劳形”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公事很繁忙。

说一天做一天的成语(一天一个成语案牍劳形)(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