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

汉字虽然形形色色,数以万计,但基本笔画只有几种。了解了这几种基本笔画有利于为学习书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古人以采取了“永字八法”予以基本笔画的概括。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2)

横画在“永字八法”称为“勒”,强调横画运笔须提按涩进,如勒马之细绳,时放时收。“勒”为马衔,俗称“马嚼子”。马嚼子上系细绳,在马向前奔跑时,勒住缰绳以控驾驭,所以“勒”又是个动词。意思是说写横画不可很快地平拖过去,要逆进加以敛控,使笔锋与纸之间产生一种磨擦力,迟涩地前进。在行书中虽然点画部分多被组合点画符号化,但仍然具有和和楷书相近的点画形态。

行书中的横画符号和楷书中的横画在字中一样都起着横梁的主要作用,既要平稳,又要坚挺浑厚,生动得势。《笔阵图》谓:“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意谓像千里阵云那样、从横里不断覆盖过去,形成重叠的形势。横画最忌平直、呆板,应该有微微的起伏波动、是平又不甚平的形状,特别要注意横画上下俯仰、前后映带的关系。写时起、行、收笔要交代清楚,不能含糊、要逐步顿挫沉着有力地运行,写得圆润饱满,力能抗鼎。在行书中由于点画较楷书相对自由,因此点画形态变化也是变幻莫测,花样繁多。根据形态划分有许多名目如短平横、短仰横、短俯横、中细长横、带钩长横、长横、长平横、凹长横、左尖横、右尖横、收笔下钩和上钩横还有承上启下横等等。概括起来说,行书中的横画不外乎近楷书不带牵丝萦带的横画和具有起笔收笔有牵丝萦带的横画,这里以王羲之行书范字为例略做举例解说。

一、藏锋横。

藏锋横,在行书中属于最具有楷书线条和笔意的点画之一。起笔收笔虽然有承上启下的笔意或痕迹,但多是笔行至横画的起笔位置,用笔如楷逆锋入纸起笔。如范字“想”字的第一笔横的起笔和“无”中的长横画的起笔收笔。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3)

“想”的第一笔短横虽然短促,由于所处空间环境有余,故采取了短且粗的处理,其用笔左上逆锋起笔,笔意浑厚,用笔沉稳坚实。然后下按,调锋右行亦或回锋右行,用笔力戒过于均匀平直。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4)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5)

落笔轻快.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切落,轻顿后转笔向右行笔速度较快,形态稍短,要沉稳劲挺,收笔向右顿。

二、露锋横。露锋横至少有三种形式,如收笔上(下)钩锋,起笔承上横和承上启下横。露锋横一般着纸下按即顺锋向右行笔,尾部不可平出锋回收回向上向下出锋,即取垂尾或带笔出笔锋与下一笔呼应。如“菩”的长横和“于”的左部上横(起笔收笔皆上露锋)。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6)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7)

收笔上、下出钩露锋横多用在下一笔是竖或撇的情况下,取应上呼下势。起笔顺锋切入,收笔时向右上轻顿回收,然后向左上出锋,如“于”字。收笔下够露锋横取呼左下势,这类笔画主要是在收笔的时候先向右下顿,再向左下出锋以便于和下一笔画呼应,如“菩”中的第六笔短横。

起笔承上横就是在起笔承上一笔画收笔之势,落笔由右上向左下切入,顿笔后向右行笔,收笔根据下一笔的起笔位置而定。如“乎”字中的横画。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8)

承上启下横如“其”字的长横。起笔承上,收笔启下。此类横画一般多处于字的中部上下有其它点画可供萦带的字的中间部分,起笔要承前一笔之笔势,收笔与下一笔起笔起笔呼应,连带出锋。落笔轻快,中间行笔稍缓而凝重,收笔快捷有力。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9)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0)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1)

三是左尖和右尖横。

左尖横横做均加力行笔,尾端回锋或驻锋即提。形态多短小,亦有长横采取此种处理方式的,起笔略轻快,收笔有方有圆,圆劲沉稳,(如“世”、“交”)也有起笔尖起收笔取垂势的,如“百”字首画,尖起,由轻细渐粗重。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2)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3)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4)

右尖横如“拱”字、“一”、“古”字。右尖横多顿笔起笔,重按后快速向右行笔,出锋部分用笔略轻甚至直接提笔出锋,主要用于与下一笔的连带呼应。如“拱”字右旁“共”字之首横的方起尖收。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5)

“一”和“古”的横画,横画均减力右行笔,至尾端折锋与下一笔萦带呼应。这类笔画切忌行笔过快,以免线条虚滑绵软。一定要注意节奏感。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6)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7)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8)

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还有仰势横,如“所”字的上横,呈上仰之势,这种横和字中其它点画密切配合,可以使字显得更丰满稳固。

王羲之行书40种笔画(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的基本形态极其变化形式和书写技法)(19)

在《兰亭序》中还有一种横画的起笔由下向上起笔入纸的,如“其”字的第一笔,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起笔用笔方向反向。

若论点画变化,莫过于米芾的行书,点画形态角度变幻莫测。

附:古代关于“横画”的论述

【勒】“永”字八法之一。指横画的写法。作横画时,要求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具体运笔是:折起、衄落成点、提走,力行、住、挫、顿、向右下作围、向左回锋提收。晋卫夫人《笔阵图》云:“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永字八法详说・勒势第二》:“勒不得卧其笔,中高两头下,以笔心压之。口诀云:头傍锋仰策,次迅收。若一出揭笔,不趯而暗收;则圆薄而疏,笔无力矣’。夫勒,笔锋将及于纸,须微进仰策峻趯。问日:“勒不言画而言勒,何也?论曰:勒者趯笔而行,承其虚画,取其劲涩,则功成矣。今止言画者,虑在不趯,一出便画,则锋拳而怯薄也。夫勒者借于竖趯,趯则笔劲涩,亡其流滑,徴可称工矣。笔诀云:“策笔须勒,仰笔覆收”,准此则形势自彰矣。”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平法》“勒ー,上平、中仰、下偃,空中远抢,以杀其力,如勒马之用缰也。凡尾提处,观其笔燥湿何如。燥则驻蹲捺而实抢以补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驻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驻即实抢之。湿则提起作空抢可也。”又云:“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云:“勒之祖,首尾藏锋,用笔欲横而势欲欹。”清冯武《书法正传》载《书法三昧・运用》:“画之祖,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钟、王多用篆法为画,欧、诸而下多用求法为画…秘决云:“横画须直入笔锋;直画须横入笔锋',此不传之枢机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下》:“平横为勒者,言作平横,必其笔,逆锋落纸,卷毫右行,缓去急回。盖勒字之义,强抑力制,意收愈紧。又分书横画,多不收锋,云勒者,示隶画之必收也。后人为横画顺笔平过,失其法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