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红齿白作者(烂牙作者:邵明)

龙应台2011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嘴红齿白作者(烂牙作者:邵明)(1)

——1887年创办香港医学院的万巴德爵士(Patrick Manson)后来担任伦敦殖民部的医疗顾问,负责为申请到热带亚非地区做下层工作的人进行体检,体检不通过的,就得不到这样的工作机会。这时,他发现了一个未曾预料的问题:90%的体检者都有一口烂牙,检查不合格。毕竟,有钱人才看得起牙医。他该怎么办呢?

万巴德爵士是这么处理的。他给上司写了封信,说, 以烂牙理由“淘汰掉他们等同于淘汰掉整个他们这个阶层的人。” 他建议政府为穷困的人提供牙医的服务。

有些专业者看见烂牙就是烂牙。有些人,譬如万巴德爵士,看见烂牙的同时,却也看见人的存在状态——他认识痛苦。就是这种看起来很不重要﹑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里的判断和抉择,决定了我们真正是什么样的人。

注批:她告诉医学院的学生,要像万巴德爵士一样用你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患者,认识到患者的痛苦。她没有讲良相与良医的关系;她也没有讲救死扶伤,白衣天使;她讲的是真人真事。

而在当下,我们一些有专业知识的精英们看到烂牙认为是商机,看一次牙病甚至要花掉患者近一个月的养老金。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父母,他们有多少人是有满口牙齿活到老的,包括假牙。牙齿对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我知道有句俗话:“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你的命。”

我们也有美其名曰的牙防所,我不知道它起到的是什么作用,我只知道装牙齿是自费的,是不能进医保的,所以造成许多老年人没有一口完整的牙齿。现在医学科学发达了,能种植牙齿了,但是又有多少老百姓能享用得起。

——30多个学生参加了1887年的开学典礼,学习五年之后,1892年的首届毕业生,却只有两名。其中之一,成为婆罗洲山打根的小镇医生,另一个,觉得医治个别病人远不如医治整个国家,于是决定放弃行医,彻底改行。

这个学名登记为“孙逸仙”的学生,...。

也许你会问,既然前面的“长老们“,譬如Patrick Manson,譬如孙逸仙,已经完成这么多重大的贡献,还有什么是你们这一代人,是你,可以做梦,可以挑战,可以全身投入,可以奉献和追求的呢?今天的世界,还有什么未完成﹑待完成的使命吗?

我们有钱学森之问?有某某某之问?2011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又多了个龙应台之问?然而龙应台自己给了解答,答案在百度上。我只是抛牙(烂牙)引玉,将一篇好文章推荐大家,仅此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