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

《雍正王朝》:康熙点戏《失空斩》,“草蛇灰线”大多数人难参透

《雍正王朝》作为历史正剧和职场神剧,本人是百看不厌,每一次新看都有不同收获。

电视剧第17回,康熙二废太子后,朝局相对平静一段时间,老皇帝的主要在教导皇孙弘历。康熙56年,由于准葛尔叛乱,康熙年老没有御驾亲征,派传尔丹率领六万大军平叛,前方战事一直牵动着老皇帝的心,康熙一边陪皇孙弘历练剑,一边牵挂着西北战事。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1)

康熙点戏

在等待着西北战事的消息时,大太监李德全又请康熙看戏,康熙一边去看戏,一边叮嘱李德全,西部战报一到,立刻送上来。到了戏园落座以后,太监呈上曲牌,让康熙点戏。康熙让太监把曲牌转过去,要“盲点”,就像晚上睡觉要翻牌子让妃嫔侍寝一样。

有时候看《雍正王朝》,感觉就像看《红楼梦》一样,不仅人物对话“主子长、主子短”的很熟悉,而且剧中也有许多“伏笔',类似于《红楼梦》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法,对后面的剧情有一定的暗示。

康熙一边等待西北战报,一边点戏,点的是著名京剧折子戏《失空斩》,先不论康熙年间有没有京剧,只说点的这出戏《失空斩》,其实是对未来剧情的”草蛇灰线“式的暗示,可惜剧中人除了康熙自己,几乎没有人参透这出戏的寓意。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2)

《失空斩》寓意西北兵败

《失空斩》其实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由三部戏串成,分别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去占领战略要地街亭,结果马谡不按诸葛亮的要求部署军队,丢失街亭、逼得诸葛亮上演空城计弄险退敌、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失空斩》作为《雍正王朝》的剧中剧,其寓意主要表现如下:

一、《失街亭》寓意传尔丹轻敌冒进,兵败西北

康熙点戏时兴致勃勃地“盲点”,结果当太监把曲牌背对着康熙,康熙在没看到曲目的情况下,随意点了一出,抽出牌子一看,是《失空斩》,李德全传令下去,让演失空斩。康熙在看戏前闭目养神,明显心不在焉,其实是在等待西北战报。

当大戏开演后,康熙看戏还是面露微笑、兴致勃勃的,丝毫没有觉得《失空斩》这出戏暗示的谶语。果不其然,在大家看兴正隆时,一封插着三根鸡毛急信送了进来,康熙拿到信,当场急不可耐地拆开,看完信后,脸色大变,当时就退场进入后台,并密会老四、老十四。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3)

康熙看戏心不在焉,其实是等西北战报

后来消息传出,传尔丹轻敌冒进,6万大军全军覆没,朝廷需要重新选择一位大将军王出征平叛。

传尔丹兵败西北,和马谡失街亭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战事都发生在西北。马谡的街亭就在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传尔丹兵败西北,应该是在青海一带,地理上都属于西北。

其次,都败于“轻敌”。马谡出征前,诸葛亮反复叮嘱,到街亭后要在要道扎营,阻住司马懿进兵之路。结果马谡到了前线,没有在要道扎营,反而在南山上扎营,认为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副先锋王平苦谏不听,最后败北。传尔丹在西北平叛,也是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其三,都输在后勤方面。马谡把军队扎在山上,被张郃四面围困,断了水源,士兵没有水喝,结果自乱阵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目的没有实现,士兵反而四散溃逃。传尔丹兵败,是因为粮草接济不上,坐困愁城,不得不冒进找叛军决战。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4)

康熙收到西北战报,急不可待地拆开鸡毛信观看

马谡失街亭与传尔丹兵败西北,原因和过程几乎异曲同工,康熙在点这出戏的时候,其实已经寓意了西北的战局,可惜连康熙自己都不自知。

二、《空城计》寓意康熙调走老十四,八爷党坐困空城

《三国演义》里,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措手不及,由于战将及军队都派出去了,诸葛亮一边传令撤兵,一边把西城的百姓迁到汉中,结果这个当口,司马懿领大军杀来。诸葛亮情急之下,险中弄险上演了一出空城计,骗过司马懿,才平安撤回汉中。

《雍正王朝》一共44集,前20集基本上讲的是“九子夺嫡”,后24集基本上讲雍正推行新政。从第一集开始,康熙对太子胤礽就不满意,寓意了太子被废的下场。而储君人选经过康熙反复考验,追比库银后,基本确定是老四胤禛。

但是康熙一直秘而不宣,一边继续对老四进行考察,一边给其它皇子灌迷魂汤,甚至让他们造成错觉,以保护老四。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5)

康熙给皇子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谁是大将军王,谁就是皇位继承人

而传尔丹兵败西北,发生在康熙五十六年,那时候的康熙已经垂垂老矣,对继位人的安排更是迫在眉睫,西北兵败,虽然是国之不幸,但是却给了康熙一个进一步安排继位人的机会,于是康熙不动声色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康熙五十六年,对储君人选的猜测,主要集中在老八、老十四、老四三个皇子身上,其余的皇子基本都已出局。年过花甲的康熙随时都有驾崩的可能,他中意的人选是老四雍正,但是八爷党的力量非常强大,特别是老十四作为八爷党的骨干,又管着兵部,不仅尾大不掉,还威胁着皇权。

因此,康熙借着西北兵败,精心设计了一出空城计,把手握兵权的老十四调出京城,手握兵权的老十四一旦离京后,不仅分化了八爷党的力量,而且对八爷党形成釜底抽薪之势。因为,争嫡位、争皇位,没有军队基本上是空谈,按邬思道说法,给了皇位也坐不稳。因此,老十四离京,八爷、九爷、十爷留在北京,就如同诸葛亮坐镇西城一样,空有智力没有兵权,真要争起来,只有被吊打的份。因为在京城,老四虽然是孤臣,但是老十三被关在宗人府,随时可以放出来掌兵,在京城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将官,大多数都是老十三带出来的,老十三只要一出狱就会一呼百应。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6)

包括老四、老八、老十四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康熙“蒙”住了

只可惜所有当事人都没有认识到康熙演的《空城计》,反而都想去带当这个“大将军王”,都想去西北带兵,就连雍正都拖着病体在自己府上临时抱佛脚练射箭。

在自己一遍又一遍射偏靶心后,雍正横下一条心,要以全家百余口人的性命担保老十三出来带兵,被邬思道晓以利害,点破迷津,才决定保举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

康熙的空城计非常成功,不仅挑拔分化了八爷党,造成了八爷和老十四之间的互不信任,而且架空了老八,让老八坐困北京这一空城,在皇位传承的过程中无所作为。

三、《斩马谡》寓意未来夺嫡结果呼之欲出,八爷党终被斩落马下

《斩马谡》在戏曲里是诸葛亮执法严明,在《雍正王朝》中,则寓意八爷党最终在夺嫡之争中被老四胤禛斩落马下。

康熙选定老四作为接班人,在点戏时就已经很明确了,当太监把曲牌呈上来时,康熙抽了左边第四个牌子。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7)

斩马谡

京城的防务早就在一废太子后举荐新太子的风波中,康熙与佟国维演了一出双簧,不仅废了老八,而且以隆科多接掌九门提督换取佟国维的下台让贤。康熙临终前,又对隆科多恩威并施,下了一褒一贬两道诏书给隆科多,让隆科多保护自己的接班人。虽然隆科多后来耍了一个小滑头,但是从那时起,隆科多基本上就是雍正的人,有了隆科多托底,京城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老四登基基本上就没有大的安全问题。

老八虽然在丰台大营安插了自己的人成文运,但是康熙临终前早就把金牌大令交给了张五哥保管,所以当康熙一闭眼,雍正就让张五哥手持金牌令箭找邬思道放出老十三,让老十三手持金牌大令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键营,并且当场击杀了成文运,让八爷、九爷、十爷真正成了任人宰割的“马谡”。

雍正王朝能洞悉康熙的两个人(康熙点戏失空斩)(8)

康熙临终传位于老四,八爷党夺嫡之路上被斩落马下

虽然康熙临终前叮嘱雍正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和臣民,但是八爷党一直贼心不死,不断作妖,逼得雍正最后亮剑,将八爷党一网打尽,甚至附带着把亲儿子弘时也送上了断头台,为弘历登基扫平了道路。

“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在文字中容易表达出来,但用电视剧的镜头有时是难以表达的。《雍正王朝》在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出色,有时一句话,一时一个眼神,就暗伏了未来剧情的大致走向。一出似乎穿越了时空的折子戏《失空斩》,其实就是西北失败、九子夺嫡、康熙苦心、雍正继位等大事及大情节进行了合理的寓意和暗示,更高明的是,这些寓意剧中所有的当事人都没有窥破,神机军师邬师道窥破了一点,点破了雍正,雍正最终彻底俘获圣心,使得康熙下定最后决心传位雍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