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

/ Part 01

《小妇人》完全可担当我们今天生活的一面镜子

《小妇人》被誉为“家庭教育圣经”流传百年,不断地被改编、翻拍,光是在英美两国就有数十个版本的话剧、歌剧、广播剧、电影和电视剧,每次翻拍都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影响。如此深受重视,不禁令人疑问这部作品因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1)

《小妇人》所书写的那个时代是距离我们已十分遥远的时代,然而那个时代的生活由这部小说里看来,之于我们却并不隔膜。相反,当我们通过文字接触到那个时代的人物时,从中所能获得的感受倒是亲切和喜爱。特别是当我们伫立于今日生活的窗口遥看那一时代的生活景象时,它的宁静、质朴与单纯会愈加清晰地凸显出来,映衬着我们此刻生活的喧嚣、浮华及繁复,以至于我们有时会以为是那一时代而不是这一时代同我们更加接近。

此种“误会”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印证了我们心存的向往之意,并表明了那一时代馈赠给我们的美好印象该有多么深刻。对于那一时代生活的心仪,从另一层面说来,则表达了我们难以遏制的返朴归真的冲动。的确,在书中主人公每日那平凡且简单的生活里,我们不难发现,人生的真谛竟是那么容易向我们撩开它神秘的面纱。这自然不能由人生的真谛是否有所偏向去寻求解释,而应该说,正是书中主人公们那颗平常心和简单的生活内容,使得她们得以拥有更为充裕的时间去细品隐匿于生活深处的意蕴。至于生活在时下的人们,由于为日渐膨胀的欲望所累,只能被迫奔命于名利场上因而压根无暇顾及咂摸生活的个中滋味。

实际上,不论是对前者还是后者,上帝从来都没有给予过任何偏向。也就是说,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多的。不同的只是前者有心延长了其对于生活的感受,致使生活的数量与质量相较于后者都有明显改观,而后者却在浑浑噩噩中无知无觉地浪费着他们的生活。通过将二者进行一番比照,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生活的复杂化在令我们享受着收获的同时,到底又令我们致命地丧失了些什么。就这一意义而言,《小妇人》完全可担当我们今天生活的一面镜子。

不像那些男性作家们的作品,《小妇人》的作者不关心战争抑或政治之类的宏伟话语,她只在乎日常生活里的细枝末节。不过,不要因此就以为这位作家要么趣味庸俗,要么缺乏远见。其实,她恰是在凭依这种写作方式,表达其之于生命本身的关怀。从根柢上说,人类最终需要的不是战争和政治,而只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并且也惟有后者才最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心愿。

所以,尽管小说的时代背景正弥漫着南北战争的硝烟,奥尔科特女士却在作品中极力渲染着生活的美好,不让战争的阴影笼罩住年幼孩子们的心灵。奥尔科特女士尊重了女性的生活直觉,尽量把目光及心灵都投注到一向为男性所忽略的生活琐事领域,结果便避免了日常生活因战争和政治等因素可能引发的异化。在《小妇人》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视域始终未曾超离家庭和邻里的窄小范围。她试图通过对亲情、友情的描写,来反映人们在交往关系中如何经过彼此理解、互助,从而达至和睦共处的圆满境地的。

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2)

交往或者说相处是这部小说意欲着重表现的一个主题。显然,作者意识到了孤独和无助是人们于生活中永远无法回避的重大障碍;而只有假借和谐的交往或相处,这一障碍方会得到有效逾越。此外,在作者看来,生活的美好不应仅局限于个人的肯认,而必须有众人的共同分享方能称其为美好。故此,在小说里,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人们彼此真诚互助的感人场景。例如在圣诞节的早晨,为了帮助饥寒交迫的穷人,并不富裕的马奇太太动员四个女儿将她们的早餐贡献了出去。而当劳伦斯先生得知这一消息时,慷慨送来一顿丰盛的菜肴作为对于四姐妹的补偿。可在此之前,劳伦斯先生与马奇一家并未有过往来。是助人为乐的共识,使他们打消了陌生的顾虑。

至于乔主动结识孤独的小男孩劳里,同样是在表现人际真诚交往的美好和重要。即使是古怪、尖刻、孤僻的马奇婶婆,这些孩子们也没有因此弃之不理,而是用耐心维系着同这个老太婆之间的艰难相处。孩子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无不是由于受到她们那颗纯真无瑕的爱心的驱使。而这样一颗爱心,正是她们的母亲马奇太太以爱的语言和行动精心教诲的结果。自始至终,马奇太太从未疏忽过对于女儿们爱心的培养,引导着她们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

/ Part 02

怨恨或抱怨永远是徒劳无益的,惟有爱才是真正富有价值及意义的

爱是马奇太太生活哲学的全部。这一点与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迥然有别。我们的父母除了向子辈们灌输孝的思想之外,很少言及爱的情感。毕竟,爱所包含的平等、开放品格,同孝所规定的严格等级秩序格格不入。而马奇太太显然不可能愿意让所谓的尊卑等级秩序阻碍她与女儿间的情感交流,孩子们的地位在她眼里并无什么尊卑之分,而是与自己的地位同等重要。她在理解的同时,一直以“小妇人”的标准要求她们,实际就是在向她们表达自己的尊重,并藉此帮助其健全成长。在马奇太太看来,孩子再小也有不容忽视的尊严。鉴于此,她不赞成老师针对艾米所采取的体罚教育,以为那对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女孩子的自尊是极其有害的。

况且,此种教育方式亦极易招致孩子的怨恨情绪,而这一情绪又恰恰是马奇太太始终注意不让其同女儿们的心理沾边的。因为这一情绪只能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对他人对自己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来说,怨恨情绪总是一种最具破坏力的因素。所以,马奇太太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帮助女儿们克服这种情绪的机会。

当梅格向母亲抱怨邻居们的闲言碎语时,马奇太太没有放任自己的情绪以助长女儿对于邻居们的怨恨,而是用宽容与谅解的口吻安慰女儿说:“……这些人我本来了解不深,可以说他们的心肠并不是坏的,只是缺乏高尚的理想,总是世俗地看待年轻人。……”马奇太太竭力在启发女儿们要学会用一颗爱心善待生活,随时发现身边那些常被人们视而不见的快乐和幸福。如她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女儿们明白了她们是如何因为抱怨忽略了自己生活中快乐和幸福的,致使她们懂得了抱怨只会使快乐和幸福减少甚至消失,而绝对不会有所增加的道理。

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3)

马奇太太的思想与行动证明:怨恨或抱怨永远是徒劳无益的,惟有爱才是真正富有价值及意义的。她在对乔讲述自己之于“天父”之爱的体会时,如此说道:“我如果看上去不需要什么帮助,是因为有一个比你们爸爸更好的朋友,他能安慰我,支持我。孩子,世间的忧患和诱惑是不断的,但是如果能深刻领会‘天父’的宏伟和仁慈,就会战胜一切。对天父爱得越深,也就更接近他了,对智慧和人的力量的依赖就会减弱。他的仁慈始终不变,是一生平和、快乐和力量的源泉。……”在这里,“天父”对于马奇太太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偶像,在更大的程度上,他是一种爱的化身。即是说,给予天父的情感,实质上便是给予爱本身的情感。爱无需求得回报,它本身就是回报。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种爱的情感之中时,其实我们就已经在享受爱的美好了。只有会爱的人,才可能得到爱。

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4)

然而,拥有一颗爱心亦并非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一个不断同自我斗争的艰巨过程。自私首先就是一种不利于爱心萌生的人性弱点。因此,对于《小妇人》中的四姐妹们来说,要想获得爱心,必须能先成功摒除自己身上的自私品性。而要做到这点,又必须具备善于自省、自责的敏感和勇气。好在小说里的四姐妹在母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已经渐渐习惯于效仿他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自觉反省、纠正自身的不良个性。

年龄最小的艾米为母亲准备的圣诞礼物本是一小瓶香水,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心理时,立刻花光所有积蓄重换了一大瓶香水。艾米美德的可贵,不仅表现于她对自私心理的克服,更难得的是她对这种自私心理的自觉。她总是善于主动从美好的事物中间获得启示。得知马奇婶婆在遗嘱中决定将自己美丽的珠宝死后留给她和姐姐们时,艾米也模仿起马奇婶婆的做法,郑重拟定了一份自己的“遗嘱”,并请埃斯特与劳里作了公证人,决定死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分赠给亲人及朋友们。

在这份“遗嘱”中我们可以看到,艾米不单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无私或慷慨,而且还欲借助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亲朋们的热爱和感激,并企图以此换得他们的理解与宽恕。应该说,艾米的“遗嘱”并不是一份财产遗嘱,而是一份爱的遗嘱。至此,我们已经有理由断定:艾米终于取得了同自私作战的胜利,真正拥有了一颗宝贵的爱心。

/ Part 03

幸福与快乐只有在承担责任和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体会得到

在鼓励孩子们用爱心善待生活、善待他人时,马奇太太有意将其与责任联系了起来,力图让孩子们认识到,爱是她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幸福与快乐只有在承担责任和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体会得到。所以,“当马奇先生为了帮助一个不走运的朋友而破产的时候,”梅格和乔主动请求出去寻找工作,以分担家庭的困难;而她们的父母也并没有以她们的年龄和性别作为藉口拒绝她们的请求。马奇夫妇相信,自小就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以及她们对于工作的热情无疑是必要的。

当梅格和乔终于可以暂时告别一下辛苦的工作时,她们声称要好好享受一番假期,流露出了对于工作的厌倦。目睹到此景的马奇太太没有直接表示异议,而是用“试验”的方式告知了孩子们工作的必要性。正像她在“试验”后对她们所说的那样:“……快乐是建立在尽责的基础之上的。……你们难道不觉得最大的快乐就在于相互帮助,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闲暇的乐趣。人人尽责,又相互忍让,家庭就会美满,不是吗?”继而,她又向孩子们如此要求道:“我建议你们负起小小的责任,这种责任尽管看似艰难,实则对我们有利。而且渐渐大家就会习惯,就会觉得轻松。工作是有好处的,一个人多做工作,会减少无聊,免得走入歧途,对身心和健康都有好处。它可以带给我们力量和独立精神,胜过一切金钱和穿着。”

就是靠马奇太太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及影响,梅格四姐妹的责任意识逐步明朗且自觉起来。父亲在前线患病的消息传至家中,乔毅然卖掉自己心爱的长发以资助身处于困境中的父亲。母亲离家探望父亲走后,四姐妹彼此安慰,彼此鼓励,最大限度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共同经营着这个失去了支柱的家。作品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梅格和乔每次出门工作时,母亲总是站在楼上的窗口前目送她们离去。可想到这次母亲不在了,两姐妹出门时不由得难过起来。可就在她们习惯性地回头望去时,却蓦地发现贝思正代替母亲站在那窗口前目送着她们:“只见一张中国柑橘般红红的脸庞正朝着乔她们含笑点头。”

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5)

如果说梅格四姐妹在向他人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时,从未有过炫耀与自满的感觉,那正是源于她们把这种爱同自己的责任结合了起来。她们以为,这种行为绝不是施舍或恩赐,而是她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基于此,在她们将爱奉献给对方时,她们丝毫不指望从对方那里获得感激、钦佩之类的回应。她们只求对方能够感到快乐,因为对方的快乐便是她们的快乐。

“满怀希望,努力工作”,这是她们由母亲那里得到的座右铭。在最艰难的时刻,是希望给了她们最多的力量和勇气。也正是希望赋予了她们他们以冷静面对世俗苦难的超然气质。希望和爱一样重要,从马奇太太对于“天父”之爱的感受中,我们看到的亦正是她对于希望的热爱。

《小妇人》言述的是爱的启示,亦是希望的启示;它通过向我们演示希望于生活航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而将我们引领入一个更高、更远的精神境界。物质上的清贫从没有妨碍过马奇一家对于生活的快乐体验,原因就在于紧随希望的她们,从来没有让精神受到物质的禁锢。希望赐与了她们无穷的想象力,使得他们可以在精神上拥有更多的财富,那财富远比物质上的更为永久而珍贵。

家庭剧场不就是她们凭藉想象抵御现实、解放精神的一种有效方式吗?梅格四姐妹在演出中所收获的快乐,消溶了多少拮据带给她们的焦虑与寂寞呀。艾米在被迫陪伴着古板、严厉的马奇婶婆的那些日子里,一直为孤单、忧郁的心情困扰着;但她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希望的信赖,用虔诚的祷告帮助自己摆脱了孤单与忧郁的纠缠。希望再一次成为了艾米躲避现实痛苦的安全庇护。

《小妇人》向我们呈示的是对于世俗生活的关心,但由于主人公们从不因为世俗而忽略理想的存在,所以,她们的世俗生活并没有沾染上庸俗的痕迹。梅格四姐妹自小便在母亲的教诲下确立了做“朝圣者”的愿望,这种向上的希望成功稀释了现世施加给她们的功利欲望。

小妇人旧版经典台词截图(被改编翻拍几十次的小妇人到底有什么魅力)(6)

当然,现世生活也不可能允许她们全然无视与功利相关的一切事物,但她们至少可以倚借精神的想象放松针对那些事物的依赖。马奇太太之于金钱的态度,十分典型地昭示出了她们的生活立场。在谈到梅格是否应该嫁给一个有钱人时,马奇太太对乔说道:“钱是好东西,乔,我希望孩子们将来不缺钱花,也不受金钱的诱惑。……如果有钱又品德好,又有爱情那当然求之不得,但从经验看来,简陋的屋子里有许多真正的快乐。在那儿一切都自食其力,一旦觉得有些不满足,反而是一种特有的乐趣。我倒是希望梅格在刚开始生活时受点磨难。获得一颗好心比金银财宝要好得多。”马奇太太的这番表白,既道出了她对于生活怀有的一颗平常而简单的心,亦反映了她不怨恨不抱怨(即使是对于金钱)的平静人生态度。从她身上,我们目睹到了一种高贵的单纯。

马奇太太和她的女儿们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当时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的南北战争,但是,她们在后方的这种生活与表现,可以说不啻对于这场战争的卓越贡献。当人们向战争中的英雄们真诚致以崇高的敬意时,他们难道不也该向马奇家的女士们表示一下同样的敬意吗?

【本期话题】你读过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