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四大名旦简介(朱阔泉为何会错怪周信芳)

喜欢相声的朋友们大都有一种错觉,一直认为李宝麒是侯宝林的师哥。

我的粉丝就曾经在留言中多次提醒我:你做点功课吧,李宝麒可是侯宝林的师兄,你怎么会在文章中把侯宝林写成了李宝麒的师兄?

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呵呵一笑,从来也不争辩。

时间久了,提醒我的人多了,我决定写一篇小文章,以正视听。

我觉得造成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就是朋友们大都知道那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

1933年,相声前辈朱阔泉遇到了一件不痛快的事情,这件事情是由京剧大家周信芳引起的。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

朱阔泉是北京人,自幼就喜欢相声,后来拜到“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门下,成了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

朱阔泉成名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时北京“相声五杰”之一,因为心宽体胖,被喜欢他的观众送了一个艺名叫“大面包”。

朱阔泉长期活跃在北京西单商场的相声园子里,当时在北京观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不听一段“大面包”,白到西单来一遭。”朱阔泉名气就这么大。侯宝林、马志明都是朱阔泉的徒弟。

程派四大名旦简介(朱阔泉为何会错怪周信芳)(1)

周信芳

周信芳(1895—1975年),原籍浙江,出生于江苏淮安,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麒派艺术创始人。

周信芳从小学艺,七岁就开始登台表演,艺名“七龄童”,不久就改为“七灵童”,在汉口、芜湖等地演出。

周信芳12岁的时候,开始到上海演出,起了一个新艺名“麒麟童”。随着舞台实践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周信芳的演技是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麒派”风格。

1933年,周信芳带着自己的班底从上海到北京广德楼戏院演出,三天的票是一售而空。

朱阔泉也是一个戏迷,他非常喜欢京剧,可他去得晚了,没有买到票。

周信芳已经不是第一次到北京演出了,所以朱阔泉和他也都互相认识。

朱阔泉没有票,可他戏瘾上来了,还特想看戏,于是他直奔戏院门口,直接对把门儿的说:“您受累,给里面通报一声,就说我叫朱阔泉,找周信芳周老板。”

把门儿的不敢怠慢,赶紧进去通报:“周老板,外面有人找您,说叫朱阔泉。”

周信芳沉吟了一下:“朱阔泉?我怎么想不起来有这个朋友?”

原来周信芳只知道朱阔泉的艺名“大面包”,根本不知道他的大名叫朱阔泉。

周信芳话音未落,把门儿的就说话了:“周老板,您就甭管了,我会处理好的。”

把门儿的到了门口,客客气气地说:“朱先生,人家周老板说不认识您。”

朱阔泉一愣:“不能啊,我们是朋友。您受累,麻烦您再进去通报一声……”

没想到把门儿的直接打断了朱阔泉:“我算是看明白了,您是不想花钱白看戏,您呀,请回吧。”

朱阔泉自尊心强,他也不再解释什么,是扭头就走,心里说道:“好你个周信芳,你不交我这个朋友,我也不交你这个朋友!”

回到家里,朱阔泉是越想越气,他当时就发誓:“你不就叫“麒麟童”吗?我将来收三个徒弟,也叫“麒麟童”。”

朱阔泉说到做到,于是他就收了三个徒弟:第一个徒弟叫李宝麒,第二个徒弟叫侯宝麟,第三个徒弟叫王宝童。

这三个徒弟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麒麟童”,从那以后朱阔泉逢人就说:“我儿子就叫麒麟童。”

这个故事的最后还说,侯宝麟为了维护团结,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把自己的名字由侯宝麟改成侯宝林。

朋友们看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会是真的吗?

天津文联党组书记孙福海先生也是相声门里的人,他的师父是天津的相声前辈杨少奎先生。

孙福海在他的《爱你很容易——相声界的台前幕后》一书中,详细叙述了这个故事,他还在书中说解放以后,侯宝林才把自己的“麟”字改成了“林”。

我觉得这个故事中的细节经不起推敲,甚至完全都是杜撰的,理由如下:

第一:据侯宝林在回忆录中回忆,师父朱阔泉是自尊心很强的人。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会为了看一场戏去求人吗?即便去求人,他应该知道他和周信芳的交情没那么深,他为什么报自己名字的同时,不把自己的艺名也报上去呢?

程派四大名旦简介(朱阔泉为何会错怪周信芳)(2)

侯宝林

再说,朱阔泉最大的特征就是胖,周信芳想不起来朱阔泉这个名字,把门儿的为什么不捎带说一句“是个胖子”?说不定周信芳听到胖子这个词就能想起来是“大面包”朱阔泉了。

第二:侯宝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名侯宝林吗?我查了《侯宝林自传》,也查了侯宝林女儿侯錱主编的几本书,里面从来没有侯宝林曾经用过“侯宝麟”这个名字的描述。

1940年6月,侯宝林和郭启儒搭档去天津演出,当时报纸上登的演出广告,名字就是侯宝林。

1940年之前,侯宝林在北京演出时,他还没有什么名气,也不可能在报纸上登广告。

第三:侯宝林是李宝麒的师兄,并不是李宝麒的师弟。

程派四大名旦简介(朱阔泉为何会错怪周信芳)(3)

侯宝林

侯宝林在自传中提起李宝麒是这样说的:“我跟我师弟李宝麒一起闯了关东。”李宝麒到底是师兄还是师弟,我相信侯宝林先生一定不会搞错。

侯錱编写的侯宝林年谱中写道:“1938年年底,与李宝麒共拜在朱阔泉门下。”

相声前辈于俊波的儿子于连仲在《江湖侠骨恐无多》一文中是这样写的:“听老人们讲,侯先生原来有个师弟叫李宝麒,与王长友师哥搭档,很有才气,人也长得精神,且能书会画,还能自编相声、太平歌词。《游艺画刊》曾介绍说:“李宝麒为相声后起之杰才,博学多闻,能书善绘,与张君秋为同学。在先研究戏剧,后因失润,投拜“大面包”学相声,侯宝林系其师兄。”

1943年6月,侯宝林从天津乘夜车赶回北京,与王长友、孙宝才一起募化丧葬费,让小师弟李宝麒入土为安,李宝麒去世时年仅25岁。

综上所述,朱阔泉那个故事虽然广为流传,可毕竟疑点多多,大家也就当个谈资就行,没必要当真。

最后想向朋友们强调的一点就是,侯宝林是李宝麒的师哥,希望大家不要再以讹传讹了,拜托。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兰石读书习字​、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创作挑战赛#​#我要上#​

起名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