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发起莫斯科会战。

训令规定,莫斯科攻势由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实施。至9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集中了74个师(其中包括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4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

希特勒在“台风”行动前夕,呼吁德军“必须有破釜沉舟的气概”,一鼓作气,在冬季来临前把敌人彻底消灭。

他说:“今年最后的一次大战将给敌国以及整个战争的煽动者英国以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消灭了这个敌国,就是消灭了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个盟国,同时我们将替德意志帝国和欧洲消灭一个危险,这个危险是自匈奴时代和蒙古入侵以来最可怕的。因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德国人民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紧地跟你们在一起。”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1)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2)

1941年9月30日清晨,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

德里安以3个坦克军为前锋,在极其狭窄的正面上,向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之叶尔马可夫战役集群的侧翼发起了凌厉攻势,当天就撕开了苏军防线,向前猛进了90多公里,直指叶廖缅科司令部驻地布良斯克。

10月2日,在德军的闪电式攻击下,苏军精心组织的维亚兹马防线当即被冲垮。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3)

10月3日,希特勒兴高采烈地在柏林体育馆发表了他一生中最能煽动人心的讲演。他说:如果人们谈论闪电战,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这样的进军,但是历史上还真有过几次闪电般的撤退,他嘲弄般地谈起了英军在敦克尔克的大撤退,称与英军的大撤退相比,德军的速度的确相形见绌。

在谈到俄国时,他声称:“在我们的军队后方已经有了一块领土,比1933年的德国大一倍。今天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宣告,东方的敌人已经被打倒,永远站不起来了。”

至10月20日,德军完成了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这两个包围圈内苏军的清剿,共俘虏苏军66.3万人,缴获坦克1242辆,大炮和迫击炮5412门。

“台风”行动初战告捷,希特勒欢心鼓舞,他趾高气扬地宣布:“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最终赢得了战争。”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4)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5)

但此后形势却急转直下,虽然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的包围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天气的变坏使德军的攻势锐减。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到了11月27日,气温在两小时内骤然下降了20度,一下子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6)

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转入反攻的时机到了。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

12月5日,斯大林下令苏军实施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 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北路德军发起反击,两天后收复克林。

此后,苏军持续反攻,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苏军收复了卡卢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宁也被苏军收复。东南方向,苏军解出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莫斯科会战结束。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7)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8)

此役德军损失人员5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莫斯科会战前双方力量对比(史之今日1941年9月30日)(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