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拆投篮配合战术(赢球只能靠球星)

风意渐凉,距离NBA常规赛还有十多天,许多球迷已是心潮澎湃。对于今年夏天NBA的大变天,完成补强和重建的球队已经开始为了下赛季的奥布莱恩杯做冲击,而因这场动乱被抛在边缘的球队,只能眼睁睁的为了2021年的自由大市场争夺强者继续摆烂。曾经耀眼一瞬的太阳并没有如意料般的抽中属于自己的那份幸运,反倒被鹈鹕莫名其妙的得到令众球队羡慕的那支上上签。夷愉和悲伤同时充斥着联盟上下,虽说这仅是一个体育赛事,但他同样充满着复杂的商业利益。遥想昔日,NBA的画面永远是那么的令人振奋和匪夷所思,双核带队的球星令比赛激情澎湃。可如今似乎变得稍有不同,双核只是标配,三核乃至四核才是高配。但亦是如此,也未必能够将总冠军稳拿捏在手。

时代的变迁导致篮球发展的转移,自NBA建立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大致能够分为三个时代:初始时代—内线为王—小球轮换。初始时代就不说了,所有行业都有一个发展初期,只有达到了某个瓶颈或者说进入了某个轮回,才能够继续往下。进步或者灭亡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很明显,NBA是前者。当他步入了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时,剩下的就是精细化运营和发觉利益点了。“奥布莱恩杯”一个神圣又具有魅力的奖杯,所有球队和球员都为之争得头破血流。时过境迁,不同往日,内线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更多的是战术上的策应打法,战术 标配已成总冠军热门争夺者。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后两个时代的不同,由此来衔接当今“挡拆”战术的热潮。

挡拆投篮配合战术(赢球只能靠球星)(1)

中锋鼎立——内线为王

1955年前后到2010年前后,这段时期可以称之为得内线者得天下,当然这是个笼统的概括。毕竟对于未知的概率性赛事来说,凡事无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摩西-卡龙到海耶斯再到奥拉朱旺和姚明、奥尼尔,大部分球队都认为禁区才是最好的得分点,身高、体重、离篮筐进的特点被无限放大。

摩西-卡龙,历史知名中锋之一,巅峰时期场均31.1分,14.7篮板,1.8助攻,这是一名实锤的内线霸主;篮板怪兽埃尔文-海耶斯,新秀赛场均28.4分,17个篮板成为他耀眼的光环;奥拉朱旺,火箭名宿,不仅拥有着强悍的身体,他是内线为数不多的拥有灵活性的中锋,连续两个赛季带领火箭夺得总冠军;姚明、奥尼尔的能耐同样证明了该时代中锋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某些男人的出现,内线为王的时代仍会延续。这是个以身体为基石的时代,这是个丑恶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个充满着令雄性荷尔蒙喷发让人尖叫、呼啸的时代。篮球赛事的魅力莫过于此,纵使内线道路充满着坎坷与黑手,但为了团体的荣誉仍不顾一切。反观如今联盟,枸杞哥维金斯无疑是旧时代的一朵奇葩。

虽说现今内线已不同往日,但他们仍是每支球队总冠军拼图上不可缺乏的一角。可传统中锋的地位无疑正在急剧下降,从近几年的比赛走向与观察来看。恩比德、唐斯和约基奇才是中锋未来道路的模板。机动性充足,能突能投能传,还有一手精准性的三分。灵巧性的中锋无疑是球队更加喜爱的,高度和视角是能够为球队充当起衔接站点。可像法里德、卡佩拉这样的传统中锋,在如今的改革球队中并非很重要。而且他们所能做的事较少,虽说卡佩拉和法里德在常规赛中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可一到季后赛这种大强度比赛,缺点和劣势就显而易见。这是中锋的改革之路,为了生存和适应,必不可少。

挡拆投篮配合战术(赢球只能靠球星)(2)

时代变革——小球轮换

1996黄金一代,由艾弗森领导的另一个时代萌芽开始慢慢崛起。身高和身体不再是一支球队完全必备的核心,毕竟高个和强壮的身体意味着灵巧性低下,瞬间爆发的速度以及防守能力也不一定能够限制小个球员。当然,除非是在强势的压制下,例如詹姆斯防守库里,后者着实很难受。但至少艾佛森打破了这个先河,届时,雷阿伦再加添上了一笔,三分比两分还多一分。历史长河最好的三分手之一莫属雷阿伦,他让当时一些久久无法立足的球队看到了重建之路的希望。

昔日,勇士连续几年胜率都不足40%,96年至06年,十年无缘季后赛。但能够明显看到的是,他们在这十年间,全队三分出手次数正在逐步上升,从16.6次上升至26.6次。到2015赛季,勇士已经成为三分大队。场均31.6次的出手数位居联盟前列。

当然,这都是经过时代变革所换来的,当三分成为球队的关键得分点后。节点往后的发展,都开始呈现出一种大动干戈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一个更新迭代的时代,但也可以说这是缺少了当初柯尔蒙碰撞的时代。如影如梦,渐渐地,三分成为了联盟的一个趋势。大中锋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毕竟篮球赛事始终是以得分端为胜负的比赛,所以速度、射程、命中率成为了大部分球队优先选人的标准。但这只持续了几年,因为当大部分的球队成功转型后,相对针对性防守战术就会被研究透彻,这一点可难不倒坐拥几十亿资产的团队。于是想要胜利,除了斗勇,还需要智力,这就是我们后面所要说的战术。

挡拆投篮配合战术(赢球只能靠球星)(3)

球队胜利的资本

在内线为王的时代,球星的个人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能够主导比赛的走向。抛开主观意识的抱团取暖,大部分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依靠核心球队的个人能力。就如杜兰特在关键时刻几乎比球队任何一名球员要稳。很多球迷说乔丹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也是有队友愿意给他打下手。但毋庸置疑的是,乔丹的确将篮球这个赛事带上了另一个高度。个人能力如何想必不用多言,尽管你可以不喜欢他,但必须得尊重他。中锋时代粗糙点来讲,可以说主要打的是身体球,对于战术和策应这方面涉及的肯定没有现在多。要知道当时如果使用“一盯四联”战术绝对会被打爆,不然你放在巅峰的公牛队试试。

因时代的转型,现在球队拥有一名球星还不足以成为其他球队正视的对象,参考如今的篮网,单靠欧文一人从大概率来讲的确很难进入季后赛。于是现在球队的胜利从侧面映衬出其他与之关联的因素:球星、主教练、战术、态度等成为了重要因素。

球星最具代表性的球队莫过于上赛季的勇士,虽说季后赛阴沟里翻了船,但常规赛一路的“真香”定律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主教练的最佳代表球队则当属由波波维奇领衔的马刺,上赛季七场大战差点让掘金怀疑人生,虽说没有太多过于大牌的球星,但主教练肚子里的墨水仍能够决定比赛的胜负;而战术上的代表球队有两支:勇士和火箭,作为小球时代代表的勇士无疑将“快攻”和“挡拆”练习的如火纯青。而甚爱“跑轰战术”的火箭也是玩得不亦乐乎,此两支球队的战术虽说并不难模仿,但能够玩成这种顶级模样,同样实属少见;所以如今想要胜利,条件因素增多了不少。

对于战术性的打法,如今风靡联盟上下的莫过于最基本的“挡拆”,其中又分为高位、地位、无限等多种玩法。一场比赛挡拆的重要性不亚于球场再多一名球星,毕竟大部分的战术都是依靠他为基准。无论是顺下、跑位、双挡,还是以大打小,杀入禁区后无限轮转等,都是依托一个中转点来实现。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勇士和骑士大战七场的“挡拆”数据能发现。玩好最基本的挡拆战术,是球队获胜的基本准则。

挡拆投篮配合战术(赢球只能靠球星)(4)

挡拆——骑勇7战数据重现

根据统计2015-2016赛季勇士和骑士七场比赛的数据能够得出:勇士使用挡拆配合为362次,骑士使用的为315次,也就是说勇士场均52次,骑士场均45次的挡拆打法。这其中的挡拆可简单分为“高位挡拆”和“低位挡拆”,以挡拆衍生出来的战术以及得分不算在内。从数据表里可发现,勇士主要以高位挡拆为主,通过我对这几场比赛的录像回看能发现,他们高位挡拆后喜欢顺下冲击篮板,或者是无限传导之后的外线三分。而他们挡拆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三分线内外的中路以及侧翼,其中顶角高位的次数最为频繁。

骑士同样是高位挡拆使用频繁,通过观察可发现他们挡拆主要集中于中路的高位以及底角三分处。最常见的就是汤普森为詹姆斯或欧文做挡拆配合,随后前两人都可冲击篮筐或选择分球。詹姆斯的能力不用多说,他能够从一号位打至五号位,而且当时他的爆发力充足,当防守球员没能瞬间反应过来,防守汤普森的球员没能换防时,詹姆斯能够持球单打得分。除此之外,负责挡拆的球员能够参考场上的情形进行顺下接应。综合来看,勇士所使用的高位挡拆占据了65%,而骑士则是67%,虽然从整体上面来看,勇士的场均挡拆次数要比骑士多,但是在得分效率上面却不如后者。很多球迷在通过主观意识看当时的比赛会认为,勇士的挡拆效率比骑士高,其实在分析数据后不难发现,当时骑士的阵容能够更好地驾驭这个打法。

挡拆投篮配合战术(赢球只能靠球星)(5)

总结

综合来看,“挡拆”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中锋拉上然后顺下抢板的简单战术,其中的门道依然可以掌控着球队的胜负。虽然“挡拆”战术在球场上非常常见,但很多球迷并没有注意到他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而从上面骑士和勇士的数据分析中能够看出,作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战术配合,指引着某些战术的走向。看似简单的挡拆其实并不简单,就拿这次世界杯的中国男篮来看,他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对于基本功的把握来说肯定比一些其他球员要强,但无论是从对阵波兰、还是委内瑞拉的比赛中来看,我们的中锋其实并不稳定。

周琦所为后卫做的挡拆,很难形成一堵墙将防守球员完全挡住,我们大可说因身体原因横向遮挡率不足,但现实的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仍然不够。要知道负责掩护的无球队员不仅仅是“挡”那么简单,他还需要通过观察防守球员的路线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进行顺下。即使很多球队在进攻端致力于牛角战术、三角战术、普林斯顿战术,但他们都是需要利用挡拆来完成。尤其是在小球时代,能够玩转最基本的打法,是成功的基础。有的时候,胜负往往在一瞬间,但很多时候,稳扎的基础决定着球队的高度。

“挡拆配合”一项被人容易忽略的完美战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