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是谁改变的(那些光影之中的骨肉分离)

2014年9月10日,公益电影《有一天》公映,影片由十部短片组成,其中包括打拐题材的《回家的路》……

2014年9月25日,电影《亲爱的》公映,影片不仅直面了失子家庭的撕心裂肺之痛,而且也触及到了偷子家庭在得而复失之后的沟壑难平……

2015年3月20日,电影《失孤》行将公映,一个丢失了儿子的父亲,和一个从小被拐卖的青年,共同踏上了千辛万苦的寻亲之路……

失孤是谁改变的(那些光影之中的骨肉分离)(1)

半年的时间内,三部与拐卖儿童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接踵上映,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是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在电影的娱乐化功能被无限放大的今天,能有这样一批充满社会责任感,深刻挖掘人性的善恶的作品,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公众对拐卖儿童这一人性罪恶的更强烈关注,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起到警醒犯罪、动员监督的作用。

当然,民间也早已构筑了一道强大的联动网。在电《失孤》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只是一介平民,他的寻子之路尽管辛苦,但并不孤单,因为他懂得使用互联网,而那里,有千千万万的同命相怜者,以及热心相助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寻子网络,大家互通信息,互为帮助,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投入百倍的热情,这是最令人感动的关怀力量,你虽然是一个人寒来暑往各地奔走,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来自民间的真诚互助。当然,几年来在微博微信上的#随手拍解救被拐卖儿童#行动,也显示出了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如今,相关题材的电影的上映,也将拐卖儿童的话题,推向了全社会热议的广度,电影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一是唤醒罪犯的良知;其二是减少儿童买卖,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儿童被拐卖,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供需的问题;其三是能启发行程遍布全社会的人工“电子眼”,令罪恶无处可逃。当然,这些,只是影片之于现实世界的功能性价值,其实战台烽更想感受的,是在一部影片中,这些“断、舍、离”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内心触动。

骨肉分离,是一种切肤之痛。许多年来,有关寻亲的、告别的故事,总是此起彼伏的一次次敲打观众的心弦,勾起观众的泪点。在一定程度之上,“生离”又往往会大于“死别”之疼,只是因为,生离虽然还有希望重逢,但渺茫的可能,既不能诞生奇迹,又无法让人放弃,就这样牵绊着,最是痛苦,而死别虽然遥遥无期,却一了百了,反倒有种解放了的轻松。所以,多少年过去,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影像世界,那么多的“撒手人寰”场景,都渐渐变得模糊,却有几个锥心的找寻,久久难忘。

《英雄儿女》(1964)、《小花》(1979)

其实,革命电影年代,也有手足离散的故事,将这样的情感,附着在战争岁月中,剧情就会显得格外曲折且充满人性,比如说《小花》中两个小花与两个家庭的故事,《英雄儿女》中王文清与亲生女儿王芳的重逢等等,一定给老一辈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饱含着革命情怀与战争主义的情感,必定要为所谓主旋律主题让步,太高尚的情怀,反倒会降低的情感的共情程度,但是打鸡血的效果,还有足够强劲。

《望乡》(1974)

阿崎婆少女时代便被卖去南洋做娼妓,但心向祖国,心向家乡,她属于比较幸运和坚强的一员,能够勇敢的返回日本度过余生,但是那些曾经相依相伴的姐妹们,却很多都客死他乡,尽管连墓碑上的名字都不敢用自己的真名,墓碑却朝着祖国的方向。这是一种非常极致的怀家念国却又耻于接近的复杂情感,生与死之间,只是一根飘零的浮萍,是最典型的生之无奈,死之眷念。

《咪咪流浪记》(1977)

改编自《苦儿流浪记》的日本动画,如今给众多70、80后留下深刻记忆的,却只有了当年孙佳星演唱的中文版主题曲《找爸爸》,这是一部令人看下去欲罢不能的动画片,咪咪是一个坚强的男生,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但他的勇敢在于,毫不气馁的走上了寻找亲生爸爸的道路,尽管这一路还遭遇了更多的告别,狗狗小乖,和蔼的彭师傅……但风雨兼程总能见到彩虹,他的角色,就是《失孤》中少年版的井柏然。

《妈妈再爱我一次》(1989)

经典的虐心大作,哭伤了几代人,影片的讨巧在于充满草根负能量,豪门的飞扬跋扈,穷困母子的孤单无助,撕心裂肺的骨肉亲情被强拆,年幼的儿子为寻母几近丧命,失子的母亲又因此成为疯妇,母爱永远是伟大到奋不顾身的疯狂,但所有的悲剧也源于各方的较劲,如今再看,会觉得,如果豪门接纳了母子两人,或者母亲会觉得儿子回到父亲身边会有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就都不会如此极端的惨烈。

《清凉寺的钟声》(1991)

一部反思战争与人性的作品,日本侵华战败后匆忙逃跑,遗留下来的孩子却被有着血海深仇的中国农民收养,更具戏剧性的情节是,孩子长大后赴日交流,却被亲生母亲认出,两个国家,两个妈妈,揭开了那段血腥的疯狂的但又万般荒唐的历史,其实,在战争的机器下,人人都是受害者。

《海洋天堂》(2010)

患有绝症的单身爸爸带着有自闭症的儿子相依为命,但却无法陪伴他继续行走未来的人生,抛弃他,还是在生前尽量安排好他的未来,都是纠结的选择,特别是片中父亲所实施的,和儿子一起溺亡的行动,令人感到锥心的痛,“爱你爱到杀死你”虽然极端,但却合理,合理到让人全身冰冷,这是整个社会的病,还要慢慢治。

《如父如子》(2013)

出生的时候,孩子被抱错,养大了被发现之后,又要换回来,这样的新闻真的不少,尽管有的完璧归赵,有的维持的原状,但抱错了的事实一旦被发现,就不可避免的在两个家庭中间出现了一把双刃剑,谁也不会是赢家,更需要关注的,还有两个无辜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养育之恩与血缘亲情,无论怎么选择,都是痛。

《亲爱的》(2014)

一个孩子,两家的痛苦,尽管一家是飞来横祸,另一家是咎由自取,但每个女人内心的母性,却都是一样的平凡而伟大,只是,都被“拐卖儿童”这一惊天大恶所戏弄,丢失的孩子,就成了一颗珍珠,成了众人争抢的宝。这是一部反血缘的影片,导演并没有从孩子归属的理性角度来予以评判人性的善恶,而是仅仅抓住了“谁比谁更虐”一路狂奔。

《失孤》(2015)

一个丢了孩子的父亲,和一个寻找父母的孩子,能不能同命相怜的相依为命呢?影片告诉我们,这不可以,寻找,就是向着血缘的亲情靠近,尽管已经知道物是人非,尽管已经知道希望渺茫,但是就寻找这个行为,至少是能减轻内心的罪恶感。当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骑着摩托车向没有尽头的远方飞驰的时候,摩托车尾飘扬着的三面寻人启事大旗,犹如戏曲舞台上武生背后的靠旗,性命犹在,战斗不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