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

下邳故城,当地亦称之为下邳旧城、下邳古城,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东北约1千米。此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三国时刘备、曹操和吕布在此明争暗斗,吕布就在下邳被曹操缢死,关羽在此地投降曹操,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在此担任邳州太守跻身实力派。另有“圯桥进履”“黄石公庙”“汤总兵墓”“白门楼”等下邳八景。唐代诗人李白曾在下邳故地留下“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的诗句。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1)

下邳城与睢宁县遗址相对位置

经考古学者对下邳故城及周边的调查与勘探,确认该城址主要可分为大、小两座城址。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2)

两座相邻的下邳城

小城平面近长方形,文化堆积厚约7.5米。文化层时代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汉、魏晋、唐、宋金和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城墙下依次叠压宋金时期城墙、汉代文化层。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3)

小城(魏晋—明清时期)遗址范围

小城地表可见大量各时期的器物、瓦片、砖块残片。据地层堆积、城墙走向与叠压关系,以及地表采集和出土包含物分析,该城址的时代应该是魏晋—明清时期。明清城墙墙体中间夯土,内外两侧均为青砖包砌,墙砖底部以长方形条石起基。存北门、西门、南门,城墙外侧有护坡,护坡外为护城河。由于东城墙大部分被河道破坏,东门位置不可探。城址南北长930、东西宽630 米。城墙顶部距地表深0.10~0.5、城墙顶部残宽12~18、底宽24~26米。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4)

大城遗址大致范围

大城平面近梯形,北城墙走向不规则,局部略弧,城墙外侧有护坡,护坡外为护城河。勘探情况表明,大城范围内地层堆积较为清楚、简单,从下向上依次为汉代文化层、黄泛堆积层。汉代文化层深6.5~7、厚0.5~1米,包含有汉代筒瓦、板瓦残片。据地层堆积和出土包含物分析,大城时代应为汉代,暂名“汉代下邳故城”。北城墙长948、东城墙长1418米。城墙顶部距地表深0.30~5.6、残高1.4~5.5、顶宽12~16、底宽28~32米。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5)

遗址出土的汉代云纹瓦当

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但该下邳是否就是遗址所在还暂且存疑;秦时称下邳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楚国,封韩信为楚王,都于下邳;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更临淮郡为下邳国,移治所于下邳县;该大城城址应为东汉时期下邳国之治所。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6)

大城城墙剖面

经勘探、发掘确认,魏晋-明清时期下邳故城外均存在较厚的淤积堆积,且其叠压于城墙之上,可见该时期下邳故城是被清代早期的一次灾难性洪灾所破坏。《邳州志》:“清康熙七年(1668)六月河水大上城陷”,位于郯庐地质断裂带的鲁南莒州、郯城发生大地震,地震导致河决,下邳城沉于水。因此,魏晋-明清时期下邳故城的废弃原因就是这次地震和黄河决口形成的洪灾。故下邳故城的废弃年代为清康熙七年。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7)

小城出土的文物

在对小城墙解剖的发掘中发现宋金时期城墙有多次加筑、补筑的现象,说明在下邳故城的建城史上存在宋金时期的下邳故城城址,且经过多次的加筑、补筑。史载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黄河发生了历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道,黄河大决口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县), 封丘至徐州入泗水,致使下邳被淹。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邳州刺史完颜仲德又筑下邳城。《邳州志》:“宣宗时完颜仲德刺邳州增筑城壁,汇水环之州由是可守”,可见,宋金时期城址的增筑、补筑现象应该与邳州刺史完颜仲德增筑下邳城有关。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8)

魏晋时期地层和房址等遗迹的发现,说明魏晋时期也是下邳故城的一个重要阶段。《三国志·魏书》:“燕王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改封鲁阳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下邳王。”《晋书·列传第七》:“下邳献王晃,字子明。魏武封始亭侯,拜黄门侍郎,改封西安男,出为东莞太守。武帝受禅,封下邳王,邑五千一百七十六户,泰始二年就国。”故下邳故城应为魏晋时期下邳国治所所在地。

下邳三国古城遗址(消逝的古城下邳故城遗址)(9)

宋代地层的铺地砖

综上,从勘探、发掘情况分析,下邳故城的时代上限最晚可追溯至汉代,推测大城为东汉时期下邳国建立时所修筑的下邳国都城;魏晋时期下邳城依然存在,为西晋下邳国治所所在;下邳侯国撤销后,大城废弃,小城历经修葺,清康熙七年大地震引发洪灾,下邳城遭到彻底破坏、淹没、废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