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的人生态度(10年后再看千与千寻: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前几天,《千与千寻》在国内公映了我感觉自己像穿越了一样,因为它是2001年的电影,今年距离它首次公映已经过去18年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千与千寻的人生态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千与千寻的人生态度(10年后再看千与千寻: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千与千寻的人生态度

前几天,《千与千寻》在国内公映了。我感觉自己像穿越了一样,因为它是2001年的电影,今年距离它首次公映已经过去18年了。

我第一次看它的年份,要更晚一些,那时我18岁,上高中。数一数时间,真的蛮恐怖的,竟然已经是十年前了。当时我是下载在我的MP4里看的,现在这东西听起来已经像个古董了。

我半夜一个人看的,当时的观看体验是:天呐,这是惊悚恐怖片吧!

全片都是由清新明朗的颜色和舒缓治愈的音乐构成,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可是:

爸爸妈妈吃东西吃着吃着就变成猪了,随时可能被人屠宰;

像蜘蛛一样有很多只手的诡异爷爷,光是墙上的倒影就让我紧张,看到之后更是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飘飘荡荡不说话的无脸男跟我想象中的鬼一模一样,我总感觉他就站在我后面;

还有三个绿色的怒目金刚人头跳来跳去,狰狞的老太婆,残忍的巨婴……我和初入这个世界千寻,一样惊恐。

可是啊,我又舍不得关掉,因为我正牢牢地被奇幻的剧情吸引住。

这是我与《千与千寻》的初相遇。

昨晚我又重温了一遍《千与千寻》,竟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观感。这一次我哭得稀里哗啦。当年那个对生活一无所知的小丫头看不懂的东西,趟过成长这条大河的我突然都看懂了。原来那些困惑不解之处,是需要生活阅历来做注脚的。

社会就是油屋,我们都是千寻,那条必须走的路叫做“成长”。

这是我与《千与千寻》的再相逢。

这就是宫崎骏的伟大之处吧,孩子们被奇妙的故事吸引,故事的外壳看起来单纯和奇幻之极。可是内里又有那么丰富的层次和细节,那么深刻的洞察和隐喻,以至于20岁、30岁、40岁……的人,都可以看见不同的东西。

01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无人会赶来相救

第一次看《千与千寻》,我觉得那对父母很蠢很贪婪,活该变成猪,现在看并不觉得父母做错了什么。

开长途车饥肠辘辘,看到开门做生意的饭店,想吃东西很正常。在没有老板的饭店进食,并不是想吃免费的食物,只是成年人的笃定。

当千寻害怕的时候,爸爸说:“没关系,有爸爸在”“没关系啊,等老板来了再付账,不管信用卡和现金都可以”。

这就像一个人非常渴,走进超市直接就拿了一瓶饮料咕噜咕噜喝完了,然后淡定地拿着空瓶子去收银台结账,是有一点点不符合常规做法,但这是成年人经济独立、有支付能力的笃定,并没有任何占便宜的意思。

父母变成猪的设定,只是逼着千寻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一切。

所谓成长,就是意识到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无人会赶来相救开始的。

刚离开父母的千寻,和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的我们多么像啊。

千寻到油屋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找工作,因为如果得不到工作的话,她就会被汤婆婆变成动物,这是生存之战。

可是找工作又四处碰壁,锅炉爷爷说自己人手够了,不需要新的人手。汤婆婆说,你又瘦弱又爱哭,能干什么呀。好不容易进去了,也是狗弃人厌,谁也不想跟她一起工作,只想看她笑话,势力的青蛙还故意不给药浴牌子。

我们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找工作,但凡有点自尊心的年轻人都不会再向父母伸手了,很多就算向朋友借钱或者硬撑,也不愿意向父母要钱。

可是离开学校,一年才几百块、一千多块住宿费的宿舍就没有了,便宜的食堂也没有了,我们要学着养活自己,这也是生存之战。

可是找工作,除了那些手握很多offer的名校毕业的学生,普通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真的挺难的。

我在一个不好不坏的一本学校毕业,这让我挺自卑的,因为名企都不会来我们学校开宣讲会,同学们总是约着去别人的学校参加宣讲会,可是从来没有获得一个面试机会。其实我们心里隐隐是清楚的,我们的简历很快就会被丢进垃圾桶。

那种一锅炖的校园招聘会,招聘的企业则良莠不齐。我现在回想起校园招聘会,还觉得是噩梦,密密麻麻浩浩荡荡全都是人,稍微像样点的公司前面都是长队。站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人海里,就像一滴水流进了海里,感觉自己好渺小好卑微。

每天盲目地投着简历,看着同学们陆续找好了工作,焦虑地在被窝里痛哭。还会偷偷羡慕和嫉妒那些家里有资源可以依仗,有父母为他们兜底,有退路的同龄人。

我是没有退路,只能一个人硬着头皮往前走,无人会赶来相救的千寻啊。

不过现在想想,哪怕是父母找好工作的人,也只不过像得到白龙和锅炉爷爷照顾和指引的千寻,有些路也注定要一个人走的,毕竟父母不能替你工作,最后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

而那些值得争取的工作,竞争者又很多,在面试官面前,我感觉自己像砧板的一块肉任人挑肥拣瘦。不仅是人家怀疑我们的能力,我们自己一边壮着胆子自我推销,一边也是怀疑自己实力不足的。

我第一份工作的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出来以后腿还在微微地发抖。

所以看到小玲夸千寻很厉害,竟然从汤婆婆那里得到工作机会那个桥段,听到千寻面无表情地说:“我的腿还在发抖”,我就笑了。那就是曾经的我呀,很害怕很紧张,可是还是豁出去,用尽每个细胞的力气为自己争取,结束之后有种脱力的感觉。

千寻去锅炉爷爷那里,鼓了很多次勇气才敢进门,又鼓了很多次勇气才敢问话。

我觉得可爱死了,想起我自己刚刚进报社,从实习生做起,我是个路痴,还是个看不懂地图的路痴,所以我经常需要问路,可是我胆子很小,每次问路,我都要深呼吸,鼓起巨大的勇气才问的出口。

所谓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明怕得要死,还是鼓起勇气迈出那只脚,说出那句话。

看到千寻待人接物不熟练,总是被嫌弃,总是被教做人,像个木头一样后知后觉地听别人的指令做事,我也忍不住想到自己。

千寻的职场领路人小玲嫌弃她:“难道你不会说声谢谢吗?真迟钝”“提着鞋子干嘛,袜子也脱掉啊”“你不懂向锅炉爷爷道谢吗?他这么关照你”。

汤婆婆的门铃说她:“都不敲一下门吗?真没礼貌”。

千寻哆哆嗦嗦,笨拙的样子,就是初入职场的我呀,我并不是笨蛋,也不是没教养,只是新生活迎面走过来,我还没做好准备,我还在慌乱的适应,所有有点紧张有点害怕,所以表面看起来像个不开窍的木头。

胆小爱哭的千寻,哆哆嗦嗦的千寻,明明很恐惧也硬着头皮往前走的千寻,明明很害怕还是大声为自己争取的千寻,明明很辛苦依然咬牙坚持的千寻,刚刚跟朋友放声大哭之后又回去努力工作的千寻,总是摔跟头但马上就爬起来的千寻,就是刚开始独立的我啊。

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后来被人类污染的河神来洗澡,我们千寻不怕辛苦、不怕肮脏,给他放水洗澡,细心地发现他身上的木桩,最后获得了河神的馈赠;

千寻因为善意放了无脸男进油屋,结果无脸男大闹浴场,汤婆婆兴师问罪,但我们千寻勇敢地去处理自己闯下的祸;

白龙被金婆婆派来的纸片人打成重伤,差点死掉,我们千寻给他喂了饭团子,还踏上未知之路,去向金婆婆道歉,拯救白龙。

她提着两只鞋子,走向车站,多么像一个勇士,踏上自己的征途。

02

成长是:

迷失之后再找回自己的初心

《千与千寻》的主题是成长,但不止千寻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成长,还有白龙和无脸男迷失之后,又找回初心的成长。

成长的过程,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以前看电影我觉得这个设定真愚蠢,我们怎么可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呢,原来它是个隐喻,隐喻那些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的人。

无脸男的迷失,首先是想取悦别人,想成为别人喜欢的人,而丢失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生活中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校园以前都是天真烂漫,梦想天马行空,希望世界和平。可是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便与自己心中的自己,大相径庭,越来越背道而驰,无论是迫于现实的压力,还是迫于外界的染蚀,自己开始变得现实,变得逐利,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丢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可是即使如此,只要自己的初心不变,勇敢正视改变自己,仍然可以拥有梦想,为之坚持前进!

无脸男的第二层迷失,太渴望出人头地,在虚荣中迷失自己。

他原本自卑、懦弱,当他发现别人对他变出的金子趋之若鹜之后,他喊出的是:我也要吃山珍海味,我也要被伺候着洗澡,我也要被当成尊贵的客人捧着。所以他变得那么贪婪,因为吃得越多,他的身体就越庞大,就越强大。

他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我至今不敢相信她怎么会做那样的事。如果不是真实发生,我会觉得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

她是我的十年老友,原本在我心目中,是最善良最正直最不会撒谎的人。可是她找了几乎所有能找的亲戚朋友,编造各种各样的借款理由,许诺一个很短的还款日期借钱,因为她一贯的人品和她许诺的很快就累积借到110万。

她也向我借了2万元,为了借钱和推迟还款时间向我撒了无数个慌,甚至还想让我和熊猫先生花呗借呗套现借她,她明明知道当时我怀孕停止工作、没有收入,从前她可是是最最体谅别人的人啊。后来我得知真的有朋友信用卡套现借她。

短短半年时间,她竟然负债百万,大部钱她都还不起。大家早都怀疑她被人骗了,一直在提醒她,可是她鬼迷心窍,越陷越深,直到半年之后,骗子失踪,她才相信大家说的话。

她因为我要生孩子,陆续优先把钱还给我。可是我多么希望,她跟我说实话,告诉我她陷入困境,还不了我2万块。我不要这2万块,她不说那么多谎,我们之间的信任还能像当初一样。

按她后来的说法,是有个人伪装成一个成功人士骗她,说会和她一起投资、开公司、做生意,结果钱全部被那个人卷走了。可是我想,即使是如此,你作为一个没有什么积蓄的人,借钱投资,说到底还是想空手套白狼,还是贪婪啊。

我能理解她的迷失。

一个出身小县城的女孩,带着梦想到了灯红酒绿的上海,可是一个刚毕业几年的学生,就算能拿万把块钱,收入的大半部分也是被高昂的生活成本掏空,过着住蚁居、吃外卖、挤地铁的辛苦生活。

如果再有一点点生活质量的要求,用好点护肤品、穿好点的衣服、吃好一点的餐厅,那就只能月光甚至负债。城市虽美,她却享受不到。

她太想成功,太想出人头地了吧,所以才会起了贪念,才会遭人哄骗。

她也是无脸男,因为自卑,所以渴望出人头地,因为渴望出人头地所以贪婪,所以渴望捷径,因为贪婪和渴望捷径,误入歧途。最后我们都不认识她了,甚至她自己都觉得不认识自己了。

这件事对我的感情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和伤害,我原本的世界观摇摇欲坠,我甚至对人性变得非常悲观。

白龙的迷失,也是类似的迷失。

我们很容易看到无脸男的迷失,却不容易看到白龙的迷失。可能是因为他的长相和英雄救美都太帅气了吧,以致于我们忽略了白龙在油屋是让大部分人又讨厌又恐惧的白先生。

小玲说:那个人做了很多很坏的事。说明远不止偷钱婆婆的印章这一件事。

后来我们从锅炉爷爷嘴里才得知,白龙想跟着汤婆婆学魔法,爷爷劝他别去,可是他不听。

什么是魔法?所谓魔法不就是捷径吗?小玲们需要辛辛苦苦做的卫生,汤婆婆动动手指就可以了。白龙渴望捷径,渴望力量,渴望强大,最终迷失了自己,把灵魂卖给了汤婆婆。

无脸男的第三层迷失,是膨胀,膨胀自大,开始自以为是,开始目中无人。

曾经有个知乎大V叫凤红邪,他是从他写的一篇反思和承认过错的文章里知道他,他已经换了两个新马甲叫“风墟”和“炼己者”。他是“凤红邪”的时候做了一些很难让人原谅、甚至让人不齿的事,

比如患了气胸在公号求捐款,魏则西事件中收钱为某公司洗地而账号被封。他在这篇文章中承认自己就是那个让人不齿的凤红邪。

他在承认这些事情时,他提到一件事,有个HR在知乎曝光的一件事是真的,应聘的时候,仗着自己是两万人关注的知乎大V,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开了高得离谱的薪水。

他反思自己,其实他不过是大一休学一年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只不过因为不错的文笔,赢得了一些读者,却把虚拟的光环、愚蠢的优越感,带到了生活中,不知天高地厚。

这就是无脸男的膨胀式迷失。

什么是成长呢?就是迷失之后,找回自己。

无脸男变回了那个害羞但温柔、善良,别人给他一点甜,就回馈所有的无脸男,白龙有了想保护的人,鳞片尽褪,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走了弯路,做了错事,这没什么,重要的是迷失之后,能找回自己,再重新出发。

03

成长是学会告别,

因为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

白龙最后跟千寻说: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

让人觉得非常伤感,可是成长啊,就是要学会告别,因为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程。

我们的朋友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我们一个小女孩幼儿园毕业痛哭的视频走红,小丫头泣不成声:“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快乐了。”

她只是还没有学会告别罢了。

这样的离别,我们还会经历很多次,只是后来的我们不仅学会了抱头痛哭,还学会了喝醉,学会了说“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就像龙应台说的:

“人生其实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独。”

和朋友的分别,除了生离,还有死别。

我有时候很惧怕衰老,因为我很怕死别。我读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读到泪流满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特别是那句“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曾经看过老人写的文章,说到同学聚会来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故去。等我老了,我不知道应该要怎么消化这件事。

我们的家人和爱人也是这样的。

看杨绛的《我们仨》,我哭得眼睛都肿了。

杨绛失去父亲,失去女儿,最后失去丈夫,让我意识到了一件事:我们的一生注定要不断告别那些最亲爱的人。这是人生最深的那种悲,我们终将一个又一个失去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只不过我们不愿意细想,不愿意承认,因为一切看起来还那么遥远。

有一期《我家那闺女》,曾经饰演《家有儿女》里爸爸的高亚麟说了一句话:“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所有的人,哪怕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也只能陪我们一程。

我和熊猫先生因为有了小房子,又和父母同住,两个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就设置了“睡前悄悄话”时间,有一次我问他:“如果有一天,我们要死别,比如我已经120岁了,我要死了,我们只能最后说几句话,你会跟我说什么?”

他想说的是:“宝贝,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我非常非常爱你。”

我想说的是:“哈尼,谢谢你爱我,谢谢你一如既往地爱我几十年,我这辈子过得非常非常幸福。”

我真是一个无聊的人啊,提前演练这种事,说着说着,哭到不能自已。

或许这就叫“面死而生”,思考死亡,思考离别,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10年后再看《千与千寻》,我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是成长。成长始于独立,升华于迷失之后重新找到自己,最终可能落脚在去消化那些最让我们疼痛的生离死别。

人啊,赤条条孤独地来,赤条条孤独地去,人生啊,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无人会赶来相救。

你知道为什么那列水上火车只有去程票,没有返程票吗?

因为成长就是一趟只有去程,没有返程的火车。看不到头,也回不了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