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

文|陈氏花镜

图|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1)

平日喜欢在文字里幽居,喜欢优雅且真实的文字,对那些感人的诗句,读之沁骨入髓,手摩心追,缠绕着流年的往昔。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我说:“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无事最可贵。”

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写文章、读书、工作呢?”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2)

这倒使我沉吟了,无事并不是不做事、不生活,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也没有三心二意、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

在禅宗里,把“无”当成圣旨一样,《无门关》里的第一则,就开宗明义讲“无”:

有一个和尚问赵州从谂禅师:“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赵州说:“无!”

无门慧开禅师的注解是:“参禅须透祖师关,妙路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有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3)

无门禅师的意思是,“无”这个字是禅宗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以全身的力量(包括每一个骨节毛孔),日夜地去参,却千万不要把“无”当成是“虚无”的无或“有无”的无。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如若可以,种一份诗意于心,烟火里开出一朵静美的小花,兀自兀地妖娆着,芬芳着。如若可以,守一寂清欢于眉,待经年漫过岁月的轩窗,有一束光欣然地照进心底,温暖了恬淡荒凉的过往流年,嫣然了灵魂深处的朵朵心语,亦是幸福满襟,亦是知足满怀。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4)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5)

东方文化内敛,以追求精神层面价值达到内圣的境界,禅作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智慧,运用在社会各个方面。修行如此,设计本源亦如此。设计不强调形式,而重于作品的内在。

只需心境空灵,少几分浓墨重彩,多几分雅致清宁,并在此感悟生命的智慧。小景营造其中,少一些繁杂,多一些趣味。一呼一吸,一吐一纳之间感受自然的韵律。

一抹写意,几许禅意。勾画着云端山川,静下心感受那掷地有声的行云流水。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6)

静谧氛围不仅能营造出简约的禅意感,也留住了经典永恒的意境。浅墨清韵、雅白禅境、何处飞花,好风景都是有禅意的,即使你置身事外,不在其间,也能感受到那一抹恬静与淡然。内心的平静才能感悟到生活的大美,美不是符号,是一种心境,一份怡然,更是一份禅动。

随笔山中赏花(花镜随笔无事闲适)(7)

红尘陌上,淡然前行。读光阴,读岁月,读过往,从而渐渐读懂了珍惜,读懂了人生。遇见那个最初的自己,心如繁花。

无事幽居,自然闲适,于是善待时光与岁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