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

盘点一下人类拍的关于疫情的电影,其实也有不少。其中最经典的要数韩国2013年拍的《流感》和美国2011年拍的《传染病》。这两部电影都有很明显的地区特色,当年的口碑与票房成绩都很不俗,豆瓣上也有很高的评分。一个7.7分,一个7.0分,对于很能拍灾难片的韩国与美国来说,都称得上是上上之作了。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

然而今天我并不想多说这两部电影。因为早在2013年,我们就有一部国产电影,论剧情,论制作,论道具,丝毫不亚于上述两部电影。而且它竟然还是一部非常还原真实的历史片。最关键的是,豆瓣评分比上述两部电影评分还高出一截。这部知名度不高的电影,据说投资1800万,票房仅454万,可以说是十分凄惨了。但在今天看来,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国产历史片最高峰,因为内容太过写实,豆瓣评分8.0分,完全算得上是佳片中的佳片。

没错,它就是今天我想讲的电影《大明劫》。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3)

此时的中国也刚刚经历过非常严峻的考验,截止笔者发文,2020年3月30日之前,新冠肺炎病毒已肆虐全球。中国已有82000多确诊病例,国外更是高达650000多病例,而且国外的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还在蔓延。这样的疫情与此片中历史上那次明朝时的大瘟疫何其相似,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却比当时强大了太多太多,或许正因为以史为鉴,才使得我们的控疫的手段这么快速而有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优秀电影,我想看完你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百多年前,宋朝时的疫情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疫情相似之处何其之多。

本片一开始,就是一部经典的医患纠纷所引起的闹剧。本片主角吴又可,一名历史确有其名的真正医者。因为在太医院期间,不满于朝中庸医弄权,一怒之下辞官做了个游医。因为曾给一病患开了一副药,病患身亡后,其子认为是吴又可的方子有问题,就拉他去了衙门报官。后经吴又可解释,原来死者的儿子并没有用吴又可所开的药方,而是找了其他医者开药,才引得其父身亡。又因为正好看到吴又可从他家门口路过,便拉住他想把死因赖在吴又可头上。可惜吴又可找到这人用其他药方的证据,才使得此事不了了之。呵呵,看来医闹这事,还真是自古皆有。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4)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5)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6)

虽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被认为医术大胆,不合常理的吴又可还是被驱逐了。

后来吴又可去投奔他的老师---药局提领赵川,适逢军中士兵染上怪病,赵川接到军中召唤,吴又可便和老师一起去军中医治这所谓的“怪病”。然而师徒二人在诊断病情后,却用了不同的药方,甚至说大相径庭。赵川认为这只是一般伤寒症,吴又可却认为这已经是瘟疫前期的征兆,师徒二人起了争执。最后固执守旧的赵川不顾学生劝诫,依然坚持将怪病当做普通伤寒来治,还出言训斥了吴又可,说他狂妄忤逆。看到这里,我突然就明白了被称为“吹哨人”的李文亮医生,刚刚发现新冠病毒会传染时,他的心里有多悲苦,有多心急如焚,那时的他多希望病情得到别人的重视啊。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7)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8)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9)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0)

心灰意冷的吴又可不得不离开老师,继续当他的游医。直到走到一个小镇,发现全小镇的人都死光了,他看到阳光下的飞尘突然想到,原来疫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1)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2)

与此同时,用自己的方式在军营给人治病的老师赵川,却发现军中病情越来越不受控制。气急攻心之下,他自己也被感染上病毒,由于治病无功,他自愧难当之下自尽身亡。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3)

得知老师身亡的消息后,吴又可也着急的跑到军营,告诉领兵的将领,这是瘟疫,如果再不加以控制,所有人都会被传染,无一幸免。此时出现了一段关于瘟疫的经典对白,仔细一看,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方法吗?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4)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5)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6)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7)

这是解释病毒如何传播,再就是医治方法: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8)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19)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0)

是不是很眼熟?几百年前防控疫情的方式居然和现在大体一样:安抚,隔离、通风、消毒,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传染源,要知道,明朝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解释“空气”概念的理论,所以吴又可的理念确实还是比较先进的。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1)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2)

危言耸听,军心大乱,这么多顶大帽子扣下来,与我们疫情之初的隐瞒不报何其相似……无奈之下,吴又可只能看过老师的尸体后黯然离开。

幸好,总会有明眼人看得出轻重缓急,当时军中最大的官--一代名将孙传庭慧眼识人,专门去找到吴又可,希望能够请他去军中医治瘟疫。吴又可起初也不愿意以身试险,但是身为医生的使命感,还有老师的死让他领悟到了,医者的宿命就是为了治病奉献自己的一切。于是毅然决然的奔赴前线,甚至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此时的吴又可,与我们抗疫前线的医疗者又何其相似。在此,我想再一次致敬我们的“逆行者”。医生也是人,也有牵挂的家人,也会怕死。但明知此行是以身搏命,凶险无比,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去奔赴前线。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3)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4)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5)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6)

终于,在吴又可的努力与将军的全力配合之下,瘟疫得到了有效控制。将军有意将吴又可留在身边当做随身医官,但是吴又可却拒绝了,身逢乱世,吴又可想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医术研究之中,于是不辞而别。这时影片中治病的场景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场景,比如说以布蒙面,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戴口罩吗?还有分别用三种颜色的布条系在胳膊上,以此将患者分为三类,白色为重症确诊病人,黄色为轻症疑似病人,灰色为无病之人。多么先进的方法,如此分类,抗疫功效事半功倍。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7)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8)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29)

最后,瘟疫得到了控制,吴又可不辞而别隐居苏州,用这次的治疗经历写下传世医著《瘟疫论》。

片尾的文字,写出了这本书对于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书中所用药方,直至2013年的非典期间,对非典的治疗都起到了奇效。

而大将军孙传庭带着勉强凑出来的兵马粮草出征,力战反军。然而因为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令人唏嘘。明朝时期下的朝廷实以腐朽不堪,非一人能救。孙传庭马革裹尸,死时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30)

历史不会忘记战疫的每个瞬间(一部关于380年前战疫)(31)

其实,我所出的只是这部电影中有关医者与疫情的部分,而这部电影本身的深度与广度,以在下的水平,实难写出一二。这部电影曾一度受到非议,甚至被禁。而被禁的原因,也正是在下不能写的那一部分。看完之后只觉得震撼无言,一个时代的悲剧在片中诠释的淋漓尽致。

而且这部电影做到了尽力的真正的还原历史原貌,还原人物的本性。

这部电影并没有将崇祯帝刻画地昏庸无道,而是真正还原他帝王该有的品性-----对重臣武将的猜疑,对闯军欲亡国的畏惧,对大将拥兵自重的厌恶。

也没有对李自成的闯军歌功颂德极尽吹捧,而是暗示起义军的滥杀强抢及其所到之处即变满目疮痍的丑恶。

更是没有把临危受命的大将军孙传庭塑造为救国的大英雄,而是还原他作为一名武将凡事权衡、只问结果的性格。看完只怕还会觉得主角之一孙传庭大将军是个冷酷无情 残忍而好杀之辈。就连主角吴又可,也没有把他吹捧为悬壶济世的良医,而是还原他作为一个小人物在动乱年代无法安身立命的无奈与悲哀。

就像之前所说,之所以推荐这部电影,就是因为这部电影真实而残忍的还原历史,还原人性,还原时代。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