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厦大学子宣讲红色文化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

“陵园草绿柏森森,烈士丰功见塔文。为救国难甘赴死,英雄肝胆照乾坤。”7月17日上午7时,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英雄、礼敬百年”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湖南分团前往湖南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学习英雄革命精神,并进行了“对话英雄,礼敬百年”主题栏目的视频拍摄。

百名厦大学子宣讲红色文化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1)

图为烈士碑全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怡杰 摄

雪松翠柏满陵园,烈士灵魂绕树旋。走进烈士陵园,入目可见的是满园的翠绿之景和充满活力的游客们。我们一路前往烈士塔,站在塔前,便能感受到一种庄严的气氛。站在烈士纪念塔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献上鲜花,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之情。随后,我们进入塔内,高高的大厅里,正对大门的是写着赞美与颂扬革命烈士的话语的石碑。而四周的墙壁上则是毛主席题写的牌匾,端厚的文字中深深透出对革命先烈赞扬与敬意,潜移默化地将人带入缅怀先烈的氛围之中。进入两旁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刻着毛主席或无数烈士的革命话语,激扬的文字表明了革命烈士对革命的义无反顾与必胜的决心。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个烈士的生平事迹,感叹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本身。无数烈士都震撼到了我们。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革命先烈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一名老党员在参观过程中感慨万千,“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此番感慨也令我们感触颇深。我们现在能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国家的改头换面,从落后到领先,必然少不了革命先烈们打下的基础。而我们后代要做的,是在先烈们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不负先烈们的嘱托与期望。

英雄虽死精神在,先辈情怀启后人。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们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倒。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得凝视他们。

百名厦大学子宣讲红色文化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2)

图为调研团全员在烈士塔前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陳文 摄

(通讯员 续雨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