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句的诞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句的诞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为政·十五

  完全读懂名句

  1.罔:茫然无知的样子。2.殆:一为危殆,迟疑不能肯定;二是疲殆,精神倦怠,一无所得。

  孔子说:“如果只知读书学习,却不加思考,那么就会茫然无知,没有任何收获;如果只是空想而不知学习,那么就不能肯定所想而会有疑惑不安了。”

  名句的故事

  近代学者杨树达在其所著《论语疏证》中表示,这一章可与《为政·十一》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相互印证。他认为“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即温习过去所学却没有新的启发,原因就是学而不思;不温习过去所学就想得到新知,就是思而不学。

  孔子首先提倡学习与思考并重,对孔门弟子影响甚大。《论语》里还有两段关于学与思的章节,一是孔子在《卫灵公·三十》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自称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只是思考,结果连一点进步也没有,还不如去学习。另一段是在《子张·六》中,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般称为“博学近思”,即博学而志向坚定,有质疑的精神,有问题就研究清楚,从浅近处思索推敲,仁德就在其中。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的校训便是这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历久弥新说名句

  不止孔子认为学习与独立思考要并重,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知识不是传授的,而是靠领悟,真正领悟的知识,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西方哲学史中,关于思考的名言还有,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与巴斯卡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不可怀疑的基础,是在他从法国移居荷兰之后,当时怀疑主义盛行,蒙田等人提倡“无限后退的怀疑论”,就是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论调皆加以怀疑,以致理性的力量式微。

  “我思故我在”要反击“无限后退的怀疑论”,它的立论基础是:“就算你无限后退在怀疑,但不可怀疑的是,你正在思考吧!”所以,思考与思考的主体都确确实实存在着。因此,笛卡儿称“我思故我在”是不能怀疑的第一定理。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出自巴斯卡的散文哲学著作《沉思录》,书中提到:“人是大自然中最脆弱的芦苇,但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

  巴斯卡在哲学、数学、物理学领域都有卓越不凡的成就,但却因身体虚弱,长期患有严重的头痛,三十九岁便撒手人寰,他对人的脆弱有深刻的感受。“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所传达的讯息是,人虽然脆弱如芦苇,但是独立的思想能够让人坚强地面对一切,这句话同时也意味着,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才真如芦苇般弱不禁风,随风飘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