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闹洞房(抄抄写写本来不是洞房传统)

伟大理论家实践家恩格斯曾指出:人类社会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 除了要进行的物质生产外 ,还要进行另一种生产 ———“种的繁衍”。

而一切繁衍都是基于婚姻形式来实现的,新婚之夜——俗称“洞房花烛”——成了所有繁衍活动的第一道关卡。

今天一则新闻,引起了不惑哥对于“洞房花烛夜”到底该干啥这个话题的兴趣,索性来八一八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洞房”文化。

洞房考

古人闹洞房(抄抄写写本来不是洞房传统)(1)

“洞房花烛夜”一词出现于何时? 据考证, 其实也不远,还不到一万年,它始见于黄帝时期 。

当时, 人们住山洞 ,以洞为房———洞房。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婚姻关系的不固定,人们或构木为巢,或穴居野处,男女双方往往是“野合”,因而也谈不上有结偶的固定场所。

但“洞房”作为一种新婚之夜的专有名词,其实要到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曾作《咏舞诗》 :“洞房花烛明 ,舞余双燕飞”。

在这首诗以后,洞房就成了“结婚之处”的专有名词,并配以解释:洞,深邃,曲径通幽;洞房,就指“深邃的内室”,本身就体现着隐密性。

从唐代开始,洞房频频被用来指代男女欢爱的处所,借以描叙“闺情”: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 沈期《古歌》

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为君裁舞衣,天寒翦刀冷”—— 无名氏《墙头花》

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 乔知之《倡女行》

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刘禹锡《苦雨行》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顾况《宜城放琴客歌》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闺意献张水部》

可以想见,在洞房花烛夜给新人拍照,完全是现代人发展出来的“新民俗”。

新婚之夜干点啥?

古人闹洞房(抄抄写写本来不是洞房传统)(2)

除了众所周知的事情,新婚之夜还有很多习俗是今人所不了解的,据先秦文献《仪礼·士昏礼》记载,新妇到达夫家,举行共牢、合卺、答拜等各项礼仪之后,“主人说服于房,媵受;妇说服于室,御受。姆授巾。御袵于奥,媵袵良席在东,皆有枕,北止。主人入,亲说妇之缨。烛出。”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新婿是在房中脱去礼服,新娘是在室中脱去礼服,御(丈夫的从者)在奥(西南角)铺设卧席,媵(新娘的陪嫁者)在奥稍东的位置为新婿铺设卧席,且都设有枕头。新婿是从房入室,亲自为新娘解缨,然后烛火被撤出。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在新婚之夜,并无拍照习俗。整个新婚之夜,甚至充满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细究起来,“洞房花烛”的神圣化,主要是因为古代人认为人的婚姻具有必然性,不是随意的或偶然的结合,而是超出个人意志的在冥冥之中被注定的东西 —“缘份” , 即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 , 谁也摆脱不了 。婚姻由此又是终身性的 , 生生死死 ,不弃不离。

相传在唐朝,一个叫韦固的人,在月夜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一本书,韦固前往窥视,居然一个字也不认得 。经询问 ,才知道月下老人是专管婚姻的神仙。在众多的男男女女中 ,一对一匹配,用红线牵住,成为夫妻。

这个过程颇为玄妙,,是一种梦幻境界 , 暗示了人的婚姻的不平凡性,作为婚姻的起始,“洞房花烛”更应该加倍珍惜。

在一对新人面前, 一个新的家庭组成了,他们会强烈感到一种前未有过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了,这种生活是温暖的 、感情缠绵的 、相依为命的和要经历风风雨雨的。

古人如何完成“先进性”教育

古人闹洞房(抄抄写写本来不是洞房传统)(3)

面对这神圣的一刻,古人没有我们今天这样有强大的章程和理论做后盾,只能不断自行摸索。

要完成这一任务 ,首先要解决性知识问题 ,怎么办? 就有了伟大的社会创举 ———“闹洞房”,以集体参与方式,通过约定俗成的游戏化规则,直接打破性禁锢,激发性追求,扫荡掉对性的神秘感和负罪感。在形式上,这样的性教育更象一场“强化训练”,性暴露与性挑逗一起被使用 , 毕其功于一役, 带有启蒙性和突击性。

汉族的洞房大抵如此,而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新婚之夜区别很大,比如满族男女结婚,要在院里搭帐篷,同时在正屋内设置洞房。如果天气暖和,新婚夫妇要在帐篷里面度过新婚之夜;如果是寒冷季节,就不过夜,但新娘要在帐篷中象征性地坐一会儿。

上世纪下半叶“洞房正常化”运动

古人闹洞房(抄抄写写本来不是洞房传统)(4)

根据调查发现, 在我国上一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洞房花烛夜”里的内容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其内容比较健康,堪称历史上最纯洁的时期,这也是我们今人所要追求的境界。

谨抄录一段当时的《新婚手册》:

第一页上半身是红彤彤的嵌框大号字── 要 斗 私 批 修

革命夫妻在新婚之夜,要先团结,后紧张,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尤其是男同志在一开始时,要特别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关心和爱护革命女同志。

革命夫妻每一次不宜将运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以免影响休息。要保持充分的睡眠,以便第二天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火热的革命工作中去。

古人闹洞房(抄抄写写本来不是洞房传统)(5)

电影《芳香之旅》剧照

参考文献:

[ 1]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7 .

[ 2] 程登吉.幼学琼林[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19.

[ 3] 张焱.性教育[ M] .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 2003 .39.

[ 4] 张启哲.闹洞房是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的性教育方式———性教育研究之三

[ 5] 武宜娟.中国古代婚房小考 2011.09

【获取更多有趣的原创内容,请关注“三十不惑”微信公众号 buhuo3040 ←长按可复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