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农村道路三通工程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来源:东平日报-中国东平网本报讯 (通讯员 吴亚南)去年以来,我县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将“三通”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大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科学谋划部署,精准施策推进,全力疏通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乡镇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镇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农村道路三通工程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

乡镇道路畅通工程建设

来源:东平日报-中国东平网

本报讯 (通讯员 吴亚南)去年以来,我县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将“三通”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大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科学谋划部署,精准施策推进,全力疏通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

把农村道路“三通”工程做实做精,分类施策,高效推进。在综合分析各村道路建设基础、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我县将摸排出来的有建设需求的565个行政村划分为三类情况,按照“一类村抓提升、二类村抓完善、三类村抓完成”的思路,科学定标,有序推进,全面实现户户通硬化道路。一类村对村内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铺设沥青,优化提升路面性能,道路两侧因地制宜搞绿化,安装路灯、监控,实现美丽农村公路通村达户。二类村以通户率达到100%为基本要求,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绿化亮化设施建设。三类村按照道路建设与配套设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理念,对道路硬化条件落后的村庄优先完成硬化目标,解决出行难题,再逐步建设配套设施。

我县共565个村庄建设任务,2019年市级下达建设任务165个村,实际完成390个村,占年度任务村庄的236%。2020年完成剩余175个村建设任务,目前各乡镇街道持续发力、大干快干,132个村开工建设,开启农村道路“三通”工程建设“加速度”。

“家里喝点水不?”接山镇副镇长田宝柱在村里查看“三通”工程建设情况,时时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给村里修上路,老百姓都高兴。”田镇长说道。

接山镇苍邱三村93岁的老大娘拄着拐杖走在自家门口新修的水泥路上,她身体硬朗、笑意融融,“做梦也想不到出门就走水泥路,俺心里高兴,拄着拐棍到处逛游逛游,也不怕摔倒啦!”

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不仅是村民的通行路,更是脱贫路、产业路。我县聚焦农村公路服务功能,做好公路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加法。坚持“三通”工程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村庄卫生治理、绿化、美化等工作相衔接,村内乡村道路交由专业公司进行日常养护,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坚持与特色村庄建设相结合,聚焦旅游村、生态村、宜居村等村庄发展定位,凸显特色、就地取材,采用砖、石板、块石、人行道板等多样化道路铺装形式,实现“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风景”,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根据扶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高标建设、筑巢引凤,使产业进得来、产品运得出,“小公路”成为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沙河站镇孙村之前仅有两条主街道为水泥硬化路,其余街巷基本还是泥土路,“三通”工程实施后,已全面实现硬化目标。村民王延刚和对象两人正在自家门口忙着编扫帚,扫帚编好后,装好车就能快速地运出村子。党支部书记孙庆忠向笔者介绍道,“户户通总共是十个胡同三千多米已经完工。路修完以后,大车能直接进来拉货了。还引进了服装厂两个,周边大户销售也不用往外送,直接来拉,方便了客商,车进来了产业发展很快,周边供不应求,村集体收入达到十万元。”

在新湖镇范洼村,曾经的小窄路、坑洼路已经被平整宽阔的水泥路、沥青路所替代。随着进出村庄的路越来越好走,村里的小龙虾养殖产业也不断发展,尤其是到了夏季,这里养殖的小龙虾畅销周边地市。与此同时,莲藕种植、芋头种植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如今,该村村内建起了休闲廊道,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早已旧貌换新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